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彬  程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5):269-271,I0001
目的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提供新型的造模方法。方法SD大鼠24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8只(分3个时相点5d、14d和28d,每个时相点6只动物)。用2.0Fogarty球囊导管自右股动脉插管建立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每组动物于相应时相点麻醉心脏放血处死后,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TR-A02弹力纤维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病理观察。结果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5d可见内皮细胞脱落,表面炎性细胞浸润,附壁少量血栓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14d动脉内膜逐渐增厚,VSMC增殖。胶原和弹力纤维组织大量增生,28d可见内膜明显不规则增生,管腔明显变窄。结论本实验成功的复制了球囊损伤术后血管狭窄动物模型,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改变相似。而且该造模方法与自颈外动脉插管建立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相比失血少。创面小,操作简便迅速,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血管的重塑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兔颈动脉静脉桥旁路移植模型,观察不同时期静脉桥病理改变及PCNA,α-actin表达和检测细胞凋亡,探讨移植静脉重塑机制. 方法: 家兔30只,将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分别游离后,行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结扎颈外静脉两吻合口外侧及颈总动脉吻合口中部,使动脉血经颈外静脉桥通过,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静脉桥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观察PCNA,α-actin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30只家兔全部存活,静脉桥全部保持通畅;病理所见静脉桥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膜及中膜均明显增生,术后2~4 wk内膜增生达高峰,且厚度不均匀,中膜、内膜均有PCNA阳性表达,内膜出现α-actin阳性表达,术后1 wk血管内膜及中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术后4 wk达高峰. 结论: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静脉血管管壁呈不均一性增厚,早期以血管内膜增生为主,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迁移,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血管桥重塑.  相似文献   

3.
Medtronic导管建立动脉损伤模型及对内膜增生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观察损伤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方法:取35只雄性SD大鼠行左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 d各取5只大鼠颈动脉损伤段和对侧正常动脉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内膜中膜的面积比值(I/M).结果:球囊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管腔狭窄.损伤后7 d内膜开始增生,内膜面积0.129±0.010mm2(P<0.01),14~28 d增生最明显(P<0.01),28~56 d增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损伤后I/M比值逐渐增大,28 d时I/M比值是7 d时的6.5倍(P<0.01),为14 d的1.7倍(P<0.01),56 d与28 d比较I/M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简便、有效,可动态观察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毛冬青甲素(Ilexonin,IA)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M-CSF的影响,为冠脉内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后直接缝合切口;球囊扩张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并内膜球囊损伤后缝合动脉与伤口;IA治疗组,操作同球囊扩张组,缝合切口后静脉给予IA。三组实验兔继续高胆固醇饮食4周。术前1 d,术后1d、1周、2周、4周采集血清,放免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 (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取损伤血管段,病理观察动脉病理改变。结果:①球囊扩张组术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IA治疗组(P<0.05),且较IA治疗组恢复延迟;②IA治疗组术后血清M-CSF水平虽增高,但低于球囊扩张组(P<0.05),且恢复术前血清水平时间也较球囊扩张组明显提前(P<0.05);③血管内皮病理变化:颈动脉损伤后对照组内膜光滑,未见泡沫细胞;球囊扩张组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可见较多泡沫细胞,管腔狭窄;IA治疗组较球囊扩张组泡沫细胞减少,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A能降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血清M-CSF水平,并抑制被损伤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个能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情况的模型。方法50只新西兰兔,股动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1、3、7、14、56d分别取完整动脉桥,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测算血管内膜厚度、新生内膜中膜比指数;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结果50只兔成功建立动脉桥,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桥血管总通畅率为86%,对通畅的桥血管作形态学观测发现血管移植后7d起至56d内膜增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动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家兔颈、股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尝试建立一种动脉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方法:解剖家兔双侧颈、股动脉,阻断一侧动脉段约3cm,使其缺血,45min后恢复血流。以对侧动脉段作对照,2周后观察动脉横截面内膜及中膜变化。结果:阻断侧动脉内膜明显增生,对照侧内膜无明显变化,双侧中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轿再灌注损伤可以导致家兔颈、股动脉内膜增生,本实验方法尚可用作建立动脉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动脉内皮损伤后的中膜变化及与管腔狭窄中的作用,将16只兔子随机分为损伤组及假手术组:损伤组用2F Forgawrty球囊导管损伤其左侧颈总动脉,于术后8周处死,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左侧颈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直径,并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显示,损伤组的内膜及中膜明显厚于假手术组,而两组的血管直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除内膜增厚外,中膜的增厚也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管腔狭窄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诱骗寡核苷酸(诱骗基因)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雄性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4个时相点(3,7,14,21d),每个时相点3只大鼠。取大鼠颈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对照组1(对照基因组)和对照组2(转染试剂组)分别与诱骗基因组相比,球囊损伤后7d可见内膜增生,14d、21d增生更明显(P<0.01)。正常动脉未见PCNA表达,动脉损伤后7d,新生内膜及中膜中PCNA阳性表达达高峰,14d后逐渐下降。诱骗基因治疗后,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相比,动脉PCNA表达减少(P<0.01)。诱骗基因组NO含量较两对照组增高,第14d最明显(P<0.01)。结论Egr-1诱骗寡核苷酸可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能升高血中NO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病理模型。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0只,用电刺激颈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依据彩色超声结果对颈总动脉狭窄动物行球囊扩张术,并普通饲料喂养4周,分别于电刺激8周、PTA术后4周处死取材,测定血脂、行HE、弹力纤维vanGie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电刺激颈总动脉6周模型动物已有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内膜下脂质沉积,PTA术后4周血管内膜增生更明显,管腔狭窄程度加重,增厚的内膜成分以平滑肌细胞和基质为主,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论采用电刺激加高脂饲料喂养后再行球囊扩张的方法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狭窄,其病理过程及性质与临床的经皮球囊血管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相似,且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再狭窄的病理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0.
ACEI抑制球囊扩张术后动脉再狭窄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球囊扩张术后大鼠颈总动脉再狭窄的机制。方法大鼠20只,制备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模型,术前2d始对照给予ACEI或安慰剂。测定术后第2d和第5d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和弹性蛋白酶ⅢB阳性细胞率。结果ACEI显著降低大鼠扩张动脉中膜SMC的PDGF-B和弹性蛋白酶阳性细胞率(P〈0.01)。结论ACEI通过抑制PDGF和弹性蛋白酶减轻球囊扩张术后动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WSC)在血管狭窄方面的作用,阐明WSC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的影响,为开发防治血管狭窄的高效低不良反应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5 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 5 组:50、100和 200 mg/kg 的WSC 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内膜方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对照组仅分离结扎右髂总动脉。造模后WSC各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50、100 和 200 mg/kg浓度的 WSC;模型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4 mL,每天1次。每组按 7、14 和 21 d 3个时点随机选取 5 只大鼠处死,常规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血管损伤形态,计算相对管腔面积,比较 WSC 对血管狭窄的抑制作用。结果: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腹主动脉结构完整,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在第7天时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时可见内膜、中膜明显增厚,管壁局限性隆起;第21天内膜增厚,以平滑肌细胞为主,中膜细胞排列紊乱,有假腔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第7天时内膜增生明显减轻,以100 和 200 mg/kg WSC组为最好;第14天时可见内膜、中膜增厚均不明显,但200 mg/kgWSC组仍可见大量排列紊乱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第21天时各浓度的WSC组均表现正常,其中以200 mg/kg WSC组更为明显。管腔相对面积比较,对照组大鼠管腔面积随术后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管腔面积在第7、14 和 21天时均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 mg/kgWSC 组大鼠在第 14 天和第21天时,管腔面积有一定的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 mg/kg WSC组大鼠的管腔面积明显大于 50 mg/kg WSC 组,其中在第14 天和第21天时的管腔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mg/kg WSC 组的管腔面积在多于 14 d时为最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不同天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SC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血管狭窄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200mg/kg浓度的 WSC作用14 d以上为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汪应涛  蒲荣  詹艳华  赵一平 《中外医疗》2011,30(9):16-17,19
目的探讨尿酸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间住院的高血病患者,测定禁食12h的早晨空腹血清尿酸值。观察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及视网膜病变等靶器官损害指标,分析并比较SUA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病变及视网膜病变、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者,SUA数值也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伤与血尿酸的水平升高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靶器官损伤的程度也随之加重;同时合并越多的靶器官损伤。血尿酸水平越高,表明尿酸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在体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过表达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deninenucleotide translocase 1,AN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损伤组、Ad-GFP转染组、Ad-ANT1转染组,每组18只。用携带ANT1的腺病毒载体(Ad-ANT1)或空载体腺病毒载体(Ad-GFP)局部感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7、14、28 d,取大鼠损伤侧颈动脉RT-PCR检测AN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AX和Bcl-2表达,TUNEL法原位检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s凋亡率。结果 Ad-ANT1腺病毒转染后大鼠颈动脉ANT1大量表达,在14 d达到高峰,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球囊损伤组(P<0.01),至28 d时仍有表达。在7、14 d时,Ad-ANT1转染组BAX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血管,但与Ad-GFP转染组和单纯损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14、28 d时,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面积比(IA/MA)小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过表达ANT1可诱导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的凋亡,其作用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再根据造模后断头取脑时间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3小组,即7d、14d、21d组。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在第7d、14d、21d均有大量凋亡神经元,与干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在第7d、14d及21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Bax蛋白表达在第7d、14d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和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而在第21天各组Bax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各时段凋亡神经元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促进VD大鼠海马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阻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减轻脑缺血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可避免脑卒中患者发展成V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左旋精氨酸对兔颈外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3 d开始采用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溶于10 ml生理盐水),经耳缘静脉给予左旋精氨酸(100 mg/kg),对照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直至术后取材。所有动物于术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将颈外静脉端侧吻合于股动脉,于术后4周取血管桥标本,同时取0.5 cm移植静脉作为正常静脉参照。光镜下观察、测定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近吻合口处和中央部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增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S1/S2),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辛伐他汀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兔颈外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辛伐他汀联合左旋精氨酸能抑制动脉化静脉内膜及中膜增厚,有减轻桥静脉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法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共90例,采取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蛭龙活血试验组1(简称试验组1)和联合治疗试验组2(简称试验组2),每组30例。治疗方案:对照组,辛伐他汀片+安慰剂A+基础治疗;试验组1,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安慰剂B+基础治疗;试验组2,基础治疗+辛伐他汀片+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结果:①试验组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7%;试验组1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试验组2与试验组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虽然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其中试验组2各指标的降低与对照组、试验组1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③2个试验组治疗后心烦、眩晕、头痛、神疲乏力、气短、舌脉象等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2上述主要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仅头痛、心烦易怒、眩晕项有所改善(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法能显著改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总积分,与辛伐他汀合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所有动物术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于术后1、2、4、6周及8周取材,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2)临床试验部分: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观察组给予含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结果:(1)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左旋精氨酸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2)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内皮素-1(ET-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兔静泳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左旋精氨酸联合降脂药物能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及中膜增生,减少静泳桥狭窄.(3)含有左旋精氨酸的血管保护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华军益  何煜舟  蒋旭宏  叶武  潘智敏 《浙江医学》2013,(22):1982-1984,1988,I0001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川芎嗪组为川芎嗪[10mg(kg·d)]尾静脉预给药1周,球囊成形术后继续同剂量川芎嗪尾静脉注射6周。于第6周末收集损伤段颈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内中膜厚度比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损伤段血管内膜明显增厚,模型组和川芎嗪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内膜/中膜面积比下降(P<0.05)。模型组损伤段血管Wnt 4、Dvl-1、β- catenin、Cyclin- D1表达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川芎嗪组的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其机制与下调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脉愈心浓缩丸,1 a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IMT及血脂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愈心浓缩丸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0.
苏华  谢睿彬 《河北医学》2013,(12):1769-1771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1:7服厄贝沙坦(150mg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ra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ULB)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而且可以改善脉压差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