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2-2006年在对呼和浩特地区杜松死亡原因调查的过程中,从死亡的树干内发现了罹病致死的双条杉天牛幼虫。通过对虫体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确定为球孢白僵菌。经管氏肿腿蜂带菌接种与人工接种方法的室内致病力测定,在22~25℃条件下饲养30 d,双条杉天牛幼虫感病致死率分别为100%、58.22%,证明球孢白僵菌是双条杉天牛的病原菌。同时,利用管氏肿腿蜂带菌接种,菌剂使用浓度低,虫菌结合能显著提高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感病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管氏肿腿蜂及其携带球孢白僵菌进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接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的接蜂量(虫蜂比1∶2~1∶5)下,松墨天牛龄期越大,被寄生效果越低,对3龄幼虫的平均寄生死亡率为90%,4龄虫平均为77.5%,5龄虫平均为52.5%。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约1×107个孢子时,对4~5龄松墨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100%;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木段内的松墨天牛幼虫寄生感染死亡率为87.13%。  相似文献   

3.
肿腿蜂、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粉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林间释放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Z28+粉拟青霉Z26)混合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防治效果最佳为91.34%,可防皮下和木质部幼虫。肿腿蜂带粉拟青霉Z26,2次/年,每次100头/株,防治效果为85.60%,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Z28,1次/年,每次200头/株,防治效果为72.44%。  相似文献   

4.
光肩星天牛幼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光肩星天牛天敌调查中,通过对收集到的罹病死亡的天牛幼虫虫尸的分离,得到一种真菌致病菌,经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球孢白僵菌对昆虫的寄生范围广,致病力强,经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率达到100%。球孢白僵菌是抑制光肩星天牛种群数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 ℃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 ℃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 ℃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天牛幼虫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习性: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是膜翅目肿腿蜂科的一种天敌昆虫,在自然界以成虫找寻并产卵于寄主体表,26℃条件下一般30天左右完成卵、幼虫、茧、成虫的世代发育。管氏肿腿蜂可寄生于多种林木蛀干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松褐天牛、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栗山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等的幼虫和蛹,寄生率35-86%。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阻止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传播,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悬浮液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4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将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作为增效剂测试其对球孢白僵菌毒力的增效作用,通过对松墨天牛幼虫致死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增效酶。结果表明:1×108cfu/ml的孢子悬浮液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毒力最高,蛋白酶液为球孢白僵菌毒力的最佳增效剂。本研究证明了在球孢白僵菌制剂中加入酶增效剂可提高杀虫效果,为防治蛀干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可用于星天牛生物防治的高致病力菌株,测定了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 Ma A-01、Bb MQ-04、Bb MQ-07、Bb QZ-01、Bb QZ-02、Bb YXTR-03、Bb TK-02、Bb XJ-11)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采用浸渍法接种15 d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累计致死率(幼虫死亡率)在70%~100%之间,其中Bb XJ-11、Bb QZ-02菌株对幼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均达100%;且接种后星天牛幼虫的僵虫率(感染率)也分别高达90%、80%;致死中时(LT50)较短,分别为5.38 d、5.83d。研究结果表明Bb XJ-11、Bb QZ-02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较强,同时2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故可作为防治星天牛的优良菌株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调查纳曼干脊虎天牛(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 Heydel.)在新疆北部危害钻天榆等近20种阔叶树,造成严重危害,在克拉玛依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都能见到成虫,卵和幼虫,各龄幼虫终年可见,在该天牛上发现了3种寄生蜂;脊虎天牛菜洛茧蜂,长腹盾长茧蜂(国内新记录)和酱色齿足茧蜂;3种寄生真菌:球孢白僵菌=腐皮镰孢和亮白曲霉。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