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为研究反应烧结方法制备MoSi2及Mossi3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对Mo,Si混合粉末在无压和热压条件下的反应烧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烧结法可以制备纯MoSi2和Mo5Si3,其最低反应烧结温度分别为1200℃和1300℃左右,但通过球磨混合粉末的方法可以达到降低粉末反应烧结温度的目的,对于制备Mo5Si3而言,至少可以使反应温度降低100℃;研究也表明Mo-66.6at.%Si混合粉末热压反应烧结制备MoSi2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原位反应合成AlN-BN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无压烧结h-BN—Al体系合成AIN—BN复合材料,研究了温度、保温时间、反应原料的配比对反应产物的影响,采用DTA、XRD分析温度对反应生成物相结构影响规律;采用SEM研究烧结试样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烧结产物的晶粒不断长大,当n(Al):n(BN)=1:1时,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1.5h为原位反应法制备AIN—BN复合材料合成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石油焦制备RBSC的烧结特性及工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油焦碳粉为原料,代替SiC-C粉的混合配料,制备反应烧结SiC陶瓷(RBSC)。考察了渗入反应烧结SiC高致密化烧结机理,发现使用超细碳粉成坯,通过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控制生坯的碳和气孔的分布状况,可以制备与常规RBSC性能一致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反应烧结锆莫来石、氧化铝和碳黑的混合物制备了原位SiC颗粒复合的锆莫来石材料并研究了烧结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反应烧结可昌原位SiC颗粒复合的独裁晨来石;球状或椭球状的ZrO2晶粒以均匀分布和聚集体两种形式分布于SiC、莫来石、氧化铝及玻璃相共同组成的基质中;反应烧结过程中,SiC、莫来石的生成反应滞后于锆英 石的分解反应;烧吉前期以SiC的生成反应为主,吉后期以莫来石的形成及致密化进程为主。  相似文献   

5.
机械激活和固相反应合成Mg2Ni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机械合金化机械激活和固相反应制备了Mg2Ni合金,用XRD和EDS对合金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表明:混合粉经机械研磨激活和适当增加固相烧结反应的温度,这样可有效增加固态扩散反应能力,有利于固相反应进行,使形成Mg2Ni的量明显提高,实验结果发现,成分配比、烧结反应温度及时间均影响最终Mg2Ni的纯度,其中反应温度是影响固相反应Mg2Ni形成的重要因素,当Mg增量取0.5%,烧结温度为700℃,保温时间6h时可得到组织单一和纯度较高的Mg2Ni合金相。  相似文献   

6.
采用烧结试样,通过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混合法添加MnS的Fe-Cu-C-MnS烧结钢中MnS长大机理,结果表明,MnS在烧结过程中将发生自身烧结长大,或与Fe、Cu、C元素发生反应而长大。  相似文献   

7.
以国外引进的热膨胀测量仪为主要手段,全面地探讨了AIN材料的烧结过程。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了实验数据并用现有烧结理论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AIN材料烧结初期的收缩是固相扩散与粘滞流动的共同作用,中后期烧结机理是以相界反应速率控制的溶解-淀析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反应烧结方法制备MoSi2及Mo5Si3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对Mo,Si混合粉末在无压和热压条件下的反应烧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烧结法可以制备纯MoSi2和Mo5Si3,其最低反应烧结温度分别为1200℃和1300℃左右,但通过球磨混合粉末的方法可以达到降低粉末反应烧结温度的目的,对于制备Mo5Si3而言,至少可以使反应温度降低100℃;研究也表明Mo-66.6at.%Si混合粉末热压反应烧结制备MoSi2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制备反应烧结碳化过程中,配合料中碳质原料比例,原料粒度与生坯型压力的关系,分析了素坯制备工艺对烧结体显微镜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利用金相显微镜诊断工艺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反应烧结锆英石、氧化铝和碳黑的混合物制备了原位SiC颗粒复合的锆莫来石材料并研究了烧结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反应烧结可制得原位SiC颗粒复合的锆莫来石材料;球状或椭球状的ZrO2晶粒以均匀分布和聚集体两种形式分布于SiC、莫来石、氧化铝及玻璃相共同组成的基质中;反应烧结过程中,SiC、莫来石的生成反应滞后于锆英石的分解反应;烧结前期以SiC的生成反应为主,烧结后期以莫来石的形成及致密化进程为主。  相似文献   

11.
西草净合成工艺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氯氰、乙胺和甲硫醇钠为原料,以三氯乙烯为溶剂(V)制备了西草净.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反应条件.适宜反应条件为三聚氯氰:乙胺:氢氧化钠:甲硫醇钠=1∶2.1∶2.1∶4(摩尔比),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0,20,78℃和10,30,480 min.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西草净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73.57%和89.52%.  相似文献   

12.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full)/6-311G(d,p)方法研究了CH3CH2F与O(3P)反应的反应机理.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精确计算了各反应物种的能量.结果表明:CH3CH2F与O(3P)反应共存在4类反应9个反应通道,分别为抽提氢反应,消氢反应,碳碳键断裂反应和消氟化氢反应,抽提氢反应为主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3.
从热化学的角度研究了2,5-二甲基己烷-2,5-二氢过氧化物的合成反应,通过应用PM3、AM1、MIND03三种结构优化算法进行了主反应和副反应的标准生成焓的计算.结果表明,2,5-DIOOH合成反应的特点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既发生较强的放热反应又发生较强的吸热反应,副反应是吸热反应;起始反应温度对该合成反应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一种含肉桂酰基的负性光敏聚酰亚胺预聚体的合成与分析.通过正交设计,研究确定了合成过程的最佳反应条件:诸如原材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等.此外通过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中间产物和光敏树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与确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杂多酸为催化剂对顺丁烯二酸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羟甲基硅油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基环硅氧烷(DMC)和乙酸为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合成了羟甲基硅油.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4h,硫酸用量(催化剂)为2%.  相似文献   

17.
化学反应速率模型对高温空气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更恰当的高温空气燃烧研究方法,本文从燃烧机理的角度,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模型对高温空气燃烧特性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单步有限反应速率模型、多步有限反应速率模型和涡旋破散模型.在多步有限反应速率模型中,考虑了多个反应步和逆反应,所以该模型结果中的温度比其他2种低,进而抑制了热力NOx的生成,因此NOx排放较低.单步有限反应速率模型与涡旋破散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与单步模型所用的一些经验常数是在常温下得到的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验证,无论是对单步反应还是多步反应,建立的模型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扑草净的工艺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氯氰、异丙胺和甲硫醇钠为原料,以三氯乙烯为溶剂制备了扑草净.研究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较佳反应条件为三聚氯氰∶异丙胺∶氢氧化钠∶甲硫醇钠=1∶2.1∶2.0∶5.0(mol),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20,30,82℃和30,30,360 min.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扑草净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87%和86%.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问题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论述了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机理 ,对几种碱骨料反应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合有关规定 ,提出了综合预防和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Ritter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近年来,不同的催化剂应用于各级醇及其衍生物的Ritter反应,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本文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每一类催化剂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