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济阳坳陷古新世孔店组生烃潜能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济阳坳陷深层油气勘探能否有更大突破的焦点之一,是孔店组(主要是孔二段)的生烃潜能,惠民凹陷是济阳坳陷的孔店组沉降中心,其地层厚度高达4000-5000m,其中孔二段分布范围广,含有暗色泥岩,主要为浅湖-沼泽相沉积,推测在洼陷中心会出现半深湖相沉积,应是孔店组最有生烃潜力的地区。根据已有的少量的有机地化分析结果,判断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差,类型为Ⅲ型,成熟度高,以生成轻质 油和天然气为主,济阳坳陷东部五号桩洼陷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类型为Ⅱ型,成熟度高,以生成凝析油为主,黄骅坳陷南区和潍北凹陷是以孔二段为主要烃源岩的含油气区,与它们对比,惠民凹陷的孔店组类似于潍北凹陷,五号桩洼陷的孔店组更类似于黄骅坳陷南区,在济阳坳陷可能形成以孔二段为烃岩,以孔一段砂岩为储集层,以其上部的厚的厚层泥岩为盖层的封闭自源型含油气系统。图2表4参5(陈建渝摘)。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深层资源潜力和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济阳坳陷TR、T7、T6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分布,结合钻井分层数据,以埋深3.5km为深层界线,首次圈定了该坳陷下第三系深层3个层系(孔店组到沙四段下部,沙四段上部,沙三段)分布范围。圈定结果表明,在3.5km以下深度范围,凸起面积增大,早第三纪凹陷面积缩小,而且凹陷内下第三系呈向斜形态。获取各深层洼陷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基础数据,再依据烃源岩热模拟实验数据,应用生烃聚集法,计算了济阳坳陷深层3个层系的油气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深层油气资源较丰富;孔店组至沙四段下部为主力生气层系,沙四段上部和沙三段是主力生油气层系;结合沉积体系展布、储集层物性、圈闭和油气运移等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下一步深层勘探的重点目标应是东营中央隆起带、东营北带、渤南洼陷带和临南洼陷带。图3表2参3(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3.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深层勘探的有利地区,主要目的层系为下第三系的沙四段,目前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对渤南洼陷深层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演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I-II1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通过对渤深5井、渤深4井的沙四段烃源岩和沉积相资料的分析,认为渤南地区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主要为混源相和藻源相。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探讨了各转期期对坳 陷深层烃源岩分布和成烃演化的影响,提出了该区深层勘探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拓展济阳坳陷深层勘探新领域,本文以东营凹陷孔店组和沙四段沉积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早始新世构造变动特点,指出始新世早期(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是区域应力环境发生大转折的时期,由此提出了"立交桥式"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6.
轻质油和凝析气是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深层勘探的重要目标,为明确其成藏条件,系统分析了其烃源岩特征、油气相态演化规律、油气藏流体特征、储层成岩作用、烃源岩排出酸性流体特征及其对储层成岩的影响。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沙四段烃源岩为盐湖—咸化环境沉积,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生成油气相态演化分为4个阶段:常规油(含未熟—低熟稠油)阶段、轻质油阶段、凝析气阶段和湿气—干气阶段,其中,埋深4 100~4 800 m为轻质油和凝析气生成阶段,对应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为1.0%~1.7%。沙四段轻质油和凝析气为晚期成烃,上覆的区域性厚层状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处于生烃阶段,轻质油和凝析气多赋存于源内和邻近储层中,其中,砂砾岩储层发育残余原生孔和次生孔,以次生溶蚀孔为主。深层轻质油和凝析气藏压力系数在0.95~1.98,以超压为主,油气藏温度多在157~175℃。沙四段烃源岩排出酸性流体分为4个阶段,早期排出的酸性流体和烃类进入储层时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而热硫酸盐还原的富H2S、CO2流体对深层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深层靠近深洼陷的沙四段烃源岩或其附近的砂砾岩体、沙四段烃源岩侧向及下伏潜山等是常规轻质油—凝析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而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前缘或远端富含砂质条带的页岩是轻质页岩油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记录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发育一套紫红色泥岩、灰色粉砂岩以及膏质泥岩等岩相组合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利用测井资料、录井剖面、岩心观察以及为地球化学元素等手段,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孔店组旋回沉积记录包括颜色米级旋回、粒序米级旋回和非粒序米级旋回;发育6种岩相组合类型及23种岩相组合,共划分出276个米级旋回,旋回最大厚度为29.6 m,最小厚度为1.48 m,平均厚度为6.28 m;利用Fisher图解和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得出岁差周期为19.2~23.4 ka,斜率周期为39.1~51.4 ka,偏心率主要周期95.3~403.1 ka。该差值与古近纪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的时间差基本一致,证实了孔店组湖泊相旋回沉积受控于米兰科维奇旋回。除此之外,旋回发育时期的古气候、沉积水介质的共轭震荡、物质供应等沉积动力因素也影响了旋回的发育过程。最后,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低水位干旱时期和高水位潮湿时期的旋回沉积动力模型,探讨了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旋回沉积的原始沉积动力和古环境面貌。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济阳坳陷已整体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在勘探目标更为复杂、隐蔽和勘探难度加大的条件下,济阳坳陷保持了良好的勘探态势,为胜利油区的发展夯实了资源基础。总结“十一五”期间济阳坳陷的勘探特点和经验,对于胜利油区下步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从井别、钻探目的层系、完钻深度、储层类型和圈闭类型等方面对济阳坳陷“十一五”期间完钻的探井进行钻探效果及对策分析,结果表明,预探与风险勘探的突破是勘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领;沙四段上亚段及其以上层系仍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深层逐渐成为增储重点;陡坡带砂砾岩体、洼陷带浊积砂体、缓坡带滩坝砂体及新近系河道砂体等岩性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目标,深层及潜山等勘探目标所占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精细勘探是高勘探程度老区取得进展和低勘探程度新区获得突破的关键;储层不发育和输导条件差是目前及今后济阳坳陷勘探面临的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低熟油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林晔  陈致林 《勘探家》2000,5(3):36-40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该区低熟油的物理化学特征,总结了低熟油的标志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油岩对比,确定了济阳坳陷低熟油主要来自咸水一半碱水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通过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剖面对比研究发现,济阳坳陷的沙四段和沙一段烃源岩之所以在埋藏较浅的情况下形成了大规模的低熟油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原因:(1)沙四段、沙一段烃源岩中存在富含藻类的有机质富集层,它是形成低熟油的物质基础;(2)富含有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为凹陷深层油气的主要来源,对沙四段不同有机相源岩进行定量描述有助于理解深层油气成藏过程.沙四段源岩有机相包括C、D/E和F相,其中C相源岩厚度较薄,总体上小于40 m,沙四段主要以D/E相和F相源岩为主,D/E相源岩厚度介于50~250 m之间.凹陷中钻揭的沙四段源岩镜质体反射率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梨树断陷4套潜在烃源岩生烃潜力特征分析,确定了沙河子组为其主力烃源层,其次为营城组,火石岭组和登娄库组仅在局部地区发育有效烃源岩。采用20余项变量对梨树断陷有机碳含量大于0.5%的烃源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梨树断陷有效烃源岩可以划分为4类,4类烃源岩的沉积环境、生烃潜力、母质来源及成熟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以C类和D类源岩生烃潜力最高,与原油的可比性较好。从平面分布来看,C类源岩主要分布在四五家子、皮家及桑树台深洼深湖相沉积区域;A、B、D类源岩主要分布在苏家屯、双龙次洼及盆地边缘太平庄、七棵树、秦家屯等地区浅湖—半深湖及三角洲平原上的沼泽相沉积区域。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烃潜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石油资源量定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模糊数学法,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不同沉积有机相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预测,该方法不同于前人常用的盆地模拟法、趋势面分析法、干酪根降解动力学法等,它是将地质变量作为模糊变量,用模糊数学的原理进行计算。将石炭系烃源岩的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沉积有机相作为模糊变量,计算不同沉积有机相烃源岩生烃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开阔台地沉积有机相和半闭塞台地沉积有机相生烃潜力最大,蒸发台地沉积有机相和开放泻湖沉积有机相的生烃潜力次之,并根据计算结果,指出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系烃源岩发育,在合适的构造条件下最有可能钻遇石炭系自生自储自盖式的大油气藏,同时应重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泥质烃源岩的生烃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对地层层序划分、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分布、沉积有机相分布以及成烃演化等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沉积相法为主,以地震相法、井点法、类比法为辅的烃源岩综合预测方法。应用此方法,按照步步优选的思路,采取由粗及细、由浅及深、由整体控制到重点解剖的程序,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湖相暗色泥岩和煤层烃源岩的面积及厚度。  相似文献   

14.
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伦坡拉盆地主要发育下第三系牛堡组烃源层系,主力烃源岩为牛二段及牛三下亚段,牛三上亚段也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烃源岩受沉积相带的控制,主要发育于深- 半深湖相区,蒋日阿错凹陷烃源岩厚度最大。烃源岩具有机质丰度中等,母质类型优良,成熟度主体偏高的特点。自始新世末期以来,伦坡拉盆地长期具有成藏的油源条件,早期的源岩为牛二段,晚期则以牛三下亚段为主。总体上看,伦坡拉盆地具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三种沉积有机相类型:三角洲有机相、滨浅湖有机相以及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其中,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_1—Ⅱ_2为主,生烃性能最好;滨浅湖有机相中腐植组分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度相差较大,生烃性能差—中等;三角洲有机相有机质丰度低,显微组分以腐植型为主,为非—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南华北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了一套台地相-海陆过渡相-内陆湖相地层,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含煤岩系。利用有机地化分析测试资料,结合上古生界沉积背景与沉积相,从纵向和平面上研究了该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等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太原组、山西组煤系泥岩、煤岩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探讨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的二次生烃条件及主控因素,认为二次生烃时烃源岩生烃潜量越大越好,初始成熟度越低越好,地温梯度越高越好;其主控因素为生烃潜量和温度。最后指出二次生烃范围主要分布于谭庄—沈丘、倪丘集、鹿邑和襄城等凹陷。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潜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探井地球化学资料和地震信息显示,中央坳陷发育始新统湖相、渐新统海相—海岸平原相2套主力烃源岩,其中渐新统崖城组海岸平原相含煤烃源岩富含陆源有机质,是深水区优质气源岩;崖城组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TOC含量大多介于0.5%~1.5%之间,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干酪根为主,且该套烃源岩分布广、规模大。针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资料少的现状,综合应用沉积相—地震相—有机相研究手段对崖城组主力气源岩的分布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显示崖城组烃源岩在中央坳陷分布较广,尤其以宝岛、陵水、乐东、长昌和北礁凹陷更为发育。高温高压环境生气机理模拟实验表明,研究区内高地温场加速了天然气生成,中央坳陷渐新统普遍发育的超压对早期生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晚期又促进了天然气生成,从而拓宽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生气窗的范围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因埋深大,可能早期生油,晚期利于裂解气生成。因此,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主要凹陷生气强度较高且生气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沙三段沉积期湖泊古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产力是生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有机质的量。陆相古湖泊古生产力值高的地区一般能形成较好的烃源岩,古生产力值较低且不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地区则相反。借用古海洋学推导古生产力计算公式的方法,利用云南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沉积学和生物学资料,用18个采样点的数据推导了用有机碳法计算湖泊古生产力的公式。用此公式计算东营凹陷沙三段数百口井的古生产力值,绘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沉积各时期的古生产力平面分布图,半深湖相或者半深湖与深湖相交界处古生产力值较高,湖盆边缘(三角洲相或滨浅湖相)古生产力值较低。图2表1参11  相似文献   

19.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巴布亚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发育4套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中生界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泥质烃源岩,白垩系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新生界中新统和上新统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综合考虑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这三个方面,对巴布亚盆地主要生烃层位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