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治疗不育症5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胚胎移植 (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andembryotransfer,ICSI-ET)技术治疗严重少弱畸精症、梗阻性无精症及不明原因不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ICSI-ET技术治疗5 7对 (6 0个周期 )严重少弱畸精症、梗阻性无精症及不明原因不育夫妇。按常规超排卵 ,经阴道B超介导采卵 ,行成熟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 ,受精卵体外培养 2~ 3d后移植入子宫腔。结果 :6 0个周期获成熟卵母细胞 5 38个 ,受精率 84 .6 6 % ,卵裂率 88.2 1% ,优质胚胎率 6 7.4 0 % ,临床妊娠率 2 6 .6 7%。严重少弱畸精症、梗阻性无精症、不明原因不育组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ICSI -ET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及不明原因不育是有效的。精子质量不影响ICSI-ET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icsperminjec-tion,ICSI)是九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辅助受精技术,我们应用ICSI一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治疗严重男性不育及不明原因受精,获3例临床妊娠,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倒1,患者34岁,继发不孕4年,丈夫多次精液检查示:2X10’~3X10’ml,活率10%~ZO%,活力I~I级。于1998年10月行ICSI-IVF,促排卵治疗为长方案GnRHa/FSH。取卵IO个,行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8个卵受精并卵裂,取卵后55h移植2~4个细胞期胚胎4个,移植后2周初4血清卜HCG89U/l,,2…  相似文献   

3.
同源卵母细胞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IVF和ICSI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同源卵母细胞分别实施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夫妇的48个治疗周期,将同胞卵和同一份精液行常规IVF和ICSI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8例,ICSI均受精,完全受精失败率为16.7%;IVF、ICSI均受精组中ICSI受精率(78.6%)高于常规IVF(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常规IVF受精胚胎17例,临床妊娠7例,临床妊娠率41.2%;移植ICSI受精胚胎15例,临床妊娠6例,临床妊娠率40.0%;混合移植IVF+ICSI受精胚胎16例,临床妊娠6例,临床妊娠率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卵管性不孕且可疑或高危IVF受精障碍人群在首次IVF助孕治疗时,可选择将部分卵行ICSI,减少取消移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对于常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受精失败的次级卵母细胞实施补救受精的效果。方法:对在常规IVF-ET中没有得到受精卵的病例的次级卵母细胞实施ICSI,观察受精、卵裂、胚胎种植和受孕情况。结果:2000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夫妇中,12例在授精后12~20 h卵子全部不受精,在取卵后24 h实施ICSI。12例患者有卵111个,对其中的69个次级卵母细胞实施ICSI, ICSI 20 h后检查,56个受精,受精率81.2%,形成胚胎50个,卵裂率89.3%,移植11个周期共38胚胎,临床妊娠1例(双胎)。胚胎着床率为5.3%。结论:在常规IVF无受精的情况下,应当立即实施ICSI以补救。但在此情况下,胚胎的着床率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91周期妊娠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于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91个周期的资料进行整理,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不孕病因之间及不孕时间的长短对妊娠率无显著性影响;②35岁以下组的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也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显著;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均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大于35岁年龄段的妊娠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③妊娠与未妊娠组患者的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年龄、获卵数、成熟卵数、卵裂数和内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④IVF+ICSI受精周期的ICSI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明显优于IVF,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IVF+ICSI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7.1%。结论 年龄是影响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以及优质胚胎数的最主要因素;卵子质量是影响周期妊娠率的关键因素;IVF+ICSI受精是预防和应对IVF受精不良或不受精、提高妊娠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非男性因素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受精情况及临床结局,探讨这类患者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卵数≤4个周期共103个,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46周期)与ICSI组(57周期),分析比较两组间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受精失败发生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8.7 %、72.6%和95.1 %,ICSI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2.0 %、66.4 %和96.8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VF组受精失败发生率为15.56%,高于ICSI组的1.75%(P<0.05);IVF组获卵周期妊娠率为27.27%,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3.33%,均高于ICSI组的9.09%与11.11%(P<0.05)。 结论:对于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卵巢低反应IVF周期,行ICSI并不能提高其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IVF-ET;卵巢反应不良;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若鹏  邵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77-979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oy transfer,IVF- 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1对夫妻进行 61个周期 ( IVF31周期 ,ICSI30周期 ) ,比较两组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平均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与 IVF组相似 ( ICSI组为 9.31、6.40、5 .63、2 .71 ;IVF组为 1 0 .0 2、7.5 3、5 .91、2 .69。 P>0 .0 5 ) ;ICSI组平均每周妊娠率与IVF组相似 ( ICSI组 36.7% ,IVF组 38.7%。 P>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与常规 IVF治疗女性因素引起的不孕症临床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的病例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98例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授精后4~6 h根据第二极体判断卵母细胞受精情况,若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补救ICSI再受精.结果 在98个常规IVF不受精或低受精周期中,共有卵母细胞1 013个,其中MⅡ期卵840个,经补救ICSI后共受精584个,受精率为69.5%,卵裂率为96.7%,形成可移植胚胎共288个.在86个新鲜移植周期共有32例临床妊娠,妊娠率为37.2%;在9个冷冻复苏移植周期中,有5例临床妊娠,妊娠率为55.5%.结论 常规IVF失败后补救ICSI再受精是可行的,合理的补救时间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人冻融卵母细胞赠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要求接受赠卵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人卵母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供卵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29个,慢冻快融后采用受者丈夫精子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观察受精、卵裂及发育过程,选择形态好的胚胎移植。结果29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22个(存活率75.86%),17个正常受精(受精率77.27%),形成胚胎12枚(胚胎形成率70.59%),移植9个胚胎。4例接受赠卵者中1例获临床妊娠。结论慢速冷冻快速融冻人卵母细胞是一种可行的卵母细胞的冻融方法。并获得赠卵临床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中控制性超排卵的效果。方法将128例接受IVF和ICSI的不孕患者分为r-FSH组76例,u-FSH52例,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排卵,卵泡监测、采卵、受精方式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的剂量、天数、费用及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FSH总支数、获卵数、卵裂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FSH组药物费用高于u-FSH组。结论 u-FSH与r-FSH在超排卵中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