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津地区鱼塘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云 《天津科技》2006,33(4):35-36
对天津地区典型鱼塘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庄子鱼塘和小南河鱼塘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水排放所输入的石油类物质;由于微生物、含氧酸根等元素对多环芳烃的降解起着促进作用,污水鱼塘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残留量要低于清水鱼塘,据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富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进行粒度分级:>500μm,500μm>>220μm,220μm>>63μm,,63μm>>22μm,<22μm.对各个粒级的样品重液分离,收集轻组分(有机质)和重组分(主要为无机矿物及无定型有机质).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分析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利用显微镜对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进行鉴定,讨论了PAHs在沉积物不同组分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分离西江水柱样品,并根据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对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溶解相和颗粒相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分别为21.7~138 ng·L-1和40.9~238μg·kg-1.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总含量(颗粒相及溶解相),洪水期(43.9~116.9ng·L-1)大于枯水期(25.2~34.1 ng·L-1).从PAHs组成特点来看,溶解相以3环的PAHs为主,占总组分的80%;而颗粒相以3环、4环的PAHs为主,分别占总组分的48%和41%.西江水体多环芳烃的总含量,高于欧洲一些低污染水域,但低于国内一些主要河流.  相似文献   

4.
5.
贵州百花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美国环保署(EPA)公布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作为目标污染物,对百花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0.4213-0.7606μ/L,水样中16种PAHs中低环数的2环、3环、4环占绝对优势,百花湖已受到多环芳烃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容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了大气气溶胶样品,以石英滤膜为载体,研究了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在253.7nm紫外光照下的光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在紫外光照下发生迅速的降解,其光降解反应为1级反应,光降解速率常数与其极谱氧化半波电位及化合物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贵阳红枫湖表层沉积物16种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273.6~944.3 ng/g,具有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存在养殖动物的食用安全隐患;其污染来源以高温燃烧产物为主,主要由化石燃料及木材的高温燃烧废气及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等人为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9.
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的检测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淮河中游水环境各种介质中的分布差异较大;PAHs分布受人为污染源影响较大;PAHs尚未对淮河中游水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该实验旨在初步掌握PAHs在淮河中游水环境中的污染浓度、分布形式、来源及其生态风险,为淮河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察第二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质量比.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总质量比为350.0~3 877.4ng/g,平均质量比为1 322.6ng/g,4~6环相对丰度为58.5%,2~3环相对丰度为41.5%;PAHs在上游水区的质量比最高,与长江河口相近;除河源区外,大部分水域沉积物中PAHs人为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少部分为石油源;除表层沉积物中芴和苊烯可能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外,其他PAHs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即第二松花江沉积物PAHs总量远低于风险评估低值(ERL),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
频繁的水旱灾害和严重的水污染是治理淮河的两大难题,入洪泽湖口以上的淮河干流区尤其突出。通过分析近年来淮河干流区的水质情况,对淮河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总体上看,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仍十分严重,防污治污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双墩文化遗址的陶制器皿与安徽蒙城尉迟寺出土的相关酒神、滤酒图像刻划纹,证明淮河中游地区的陶器文明在距今7 000多年前就已出现,而酒文明则在距今5 000多年前开始萌芽,酒与陶,美食与美器,二者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这和现代包装设计所崇尚的原始自然、绿色环保、富含文化品位等宗旨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洪泽湖的成湖历史,洪泽湖在淮河水系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问题,指出河湖分家让淮河独流入海是治理淮河下游的关键,提出从盱眙附近至洪泽蒋坝镇开挖淮河水道等设想.该设想基本上实现了河湖分家,实现了淮河独流入海.淮河入海水道的工程量与二河口入海水道相差不多,因而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钮志远 《科技信息》2009,(25):I0044-I0045
煤利用过程中释放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带来重大环境问题,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中PAHs的含量与分布可为煤利用过程中的PAHs的形成与释放控制提供资料。本文在对淮北煤中PAHs的提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研究数据,着重分析了不同煤种对可提取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影响。研究认为煤中碳、氢、氧及其它煤质组分与可提取多环芳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解决水污染和缺水问题是淮河治理的关键。新的战略是:建立淮河流域区(省);改建防护林为漏水池防护林;全局优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物理力学性质及膨胀性质试验,分析了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江淮分水岭的膨胀土成因类型、物质成分,研究了膨胀土的强度指标和胀缩性指标,对膨胀土提供了合理的强度参数;在进行渠道边坡设计、核算其边坡稳定时,应根据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合理地选择抗剪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洪泽湖是淮河中游的河道型大型水库,是淮河上游污染的“汇”。笔者研究营养元素在洪泽湖淮河入湖河口区不同群落间的分布差异,探讨营养元素在群落间的转移机制,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淮河中游泥沙,通过室内静态试验,研究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和平衡过程。吸附/解吸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快速反应阶段均发生在前1.5 h,但吸附速率远大于解吸速率,约为解吸速率的16倍。吸附/解吸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固相平衡吸附量随液相磷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低浓度区其增速较快,当液相磷浓度进一步增大时其增速逐渐变缓;泥沙对磷的固相平衡解吸量随固相平衡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解吸量约为平衡吸附量的16%~40%,被吸附的磷不能完全解吸,吸附过程与解吸过程并非可逆过程。泥沙对磷的截留能力与单位质量泥沙固相平衡吸附量呈线性正相关,淮河中游泥沙对磷的截留率达到0.847。  相似文献   

19.
试析淮河洪涝灾害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陆海交互作用的3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是七大江河中洪涝灾害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究其原因有3大方面、9点内容。第一,与流域所处的特殊和不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①天气上,致洪暴雨天气系统众多且组合十分复杂;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剧烈。②地形上,众多支流均在干流中游汇入,平原洼地占流域面积的60%,形成“关门淹”,难以下泄洪水和排除涝水。③土壤上,淮北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壤土质紧密,水分不易下渗,最易发生涝渍。第二,与黄河661年之久的长期夺淮有着直接联系。④淮河不能直接入海,改流入江,下游地区水灾日益加重。⑤水系巨大变迁,原本统一的淮河划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且河系紊乱、河道淤废、排水不畅。⑥洪泽湖的逐渐淤积抬高和入湖河口段倒比降的形成,使中游河道下泄不畅。⑦淮河干流中下游河床比降小,甚至出现倒比降,洪水过程极其平缓。⑧黄泛区涝灾尤其突出。第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⑨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水土流失淤积河道及人为设障,使得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浮游藻类与水体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拟议中的"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涉及长江、淮河两大河流的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在对"引江济淮"项目区主要水体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水体质量以及浮游藻类种类组成与数量以及藻类对水体质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巢湖与瓦埠湖及输水河流之间藻类结构具较高的相似性,两湖泊为中或富营养化型湖泊.单纯的输水可能不会改善巢湖和瓦埠湖的水质,应辅以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恢复湖泊的正常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