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地区存在的盐渍软弱土采用强夯法处理存在地基液化、土层结构破坏和表层盐分聚集等问题。以新疆开都河某公路工程为例,进行了单点夯、强夯面回铺砾石土和降水井结合回铺砾石土强夯三种方案;并且通过对夯沉量、孔隙水压力和夯后弯沉等参数的分析研究提出合适的强夯方式。试验表明采用降水井结合回铺砾石土强夯;且用两遍点夯和一遍满夯的方式可有效地消除由地下水位高引起的强夯地基液化和夯后结构破坏引起的沉降不均匀现象;此强夯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能给新疆其他盐渍软弱土的地基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康小玉 《科技信息》2011,(25):263-264
基础处理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黏性土与粉土、湿陷性黄土和低含水量软土、人工土石混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也可以用于防止粉土和粉砂的液化,并适用于高速铁路软弱地基浅层处理,消除或降低大孔土的失陷等级。基础处理强夯法是利用起重设备将具有一定重量的夯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反复夯击,给地基以强烈的冲击和振动,使得土空隙中的气体和液体排出,迫使土体孔隙压缩,使土粒结构重新排列,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  相似文献   

3.
徐尧 《科技信息》2013,(24):9-9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工艺简单,造价低,效果显著,应用非常广泛。强夯法处理深厚粉土,通过孔隙水压力试验、分层沉降环和载荷板等原位试验评价了强夯的加固效果,获得了强夯法加固该工程的单击夯击能、单点夯击数和每遍夯时间间隔等施工参数,从而有效的指导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荷载试验,就砾石桩、强夯、强夯置换和冲击碾压4种方法对盐湖区察格高速公路盐渍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从桩体密实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桩土应力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强夯置换墩的密实度低于砾石桩;②强夯置换加固效果最好,冲击碾压法效果最差,承载力两者相差166.9%;③夯击能是后3种加固工艺中决定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关系着加固后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数值;④砾石桩桩土应力比约为3.36,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墩土应力比为2.05,砾石桩和强夯置换均可有效降低盐渍土天然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5.
某机场强夯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某机场地基强夯处理工程,试验研究了强夯处理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并通过静力解探、标贯和载荷板等原位测试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强夯夯后地基进行了评价。最后综合试验结果,确定了处理本机场地基的单击夯能、布点方式和夯间间隔等强夯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震动能量,将地基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它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强夯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震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能级为15 000kN.m的高能级强夯加固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测试夯击过程中夯坑及其周边土体的沉降变形,并对强夯后的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可发现,第1、2和3遍夯击时的平均夯坑深度分别达到4.38,3.71和1.93m,夯击过程中地表土体都发生沉降变形,并未发生隆起;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法评价该场地强夯加固深度至少达到16.5m,并且在整个加固深度范围内,未出现软弱层,夯后地基承载力远高于设计要求值.最后,提出了利用Menard公式评价高能级强夯处理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有效加固深度时n值的范围,为同类场地条件下高能级强夯工程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湖南郴州机场挖填交界区域路基工程实际,基于强夯处置路基加固机理,应用强夯法处理挖填交界面,开展夯击能为2.5 MN·m和3.0 MN·m,夯点间距为4.0,4.5和5.0 m的强夯处置现场试验,分析填土级配、强夯变形量及固体体积率的变化规律,探究不同夯击参数作用下的地基处理效果,提出最优夯击参数并研究在最优夯击参数条件下挖填交界面的差异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填方区采用夯击能为3.0MN·m点夯2遍+1.0 MN·m满夯1遍,夯点间距为4.0 m;挖方区采用夯击能为2.5 MN·m点夯2遍+1.0MN·m满夯1遍,夯点间距为4.5 m;强夯处理后挖填交界处的差异变形量仅为0.02 m,固体体积率相对差为0.5%,每层填筑厚度4 m满足有效加固深度要求,设计参数可以为其他相似填料处治地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海勃湾水利枢纽土石坝桩号坝1+388~坝1+604段坝基土层的震动液化问题,地基液化层厚度小于6m采用强夯处理,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利用50t履带式吊车等设备,现场通过不同单击夯击能、夯点间距的生产性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后进行规模施工,经质量检测,该施工方法成功解决问题,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推动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河中下游粉土、粉质粘土成层地基,通过插设塑料排水板和不插排水板条件下强夯对比试验研究,证实了插设塑料排水板可以有效的降低强夯时超静孔隙水压力峰值,加快其消散,缩短强夯施工工期;提高强夯夯沉,减少振动对土体的扰动,缩短触变恢复时间,因而人工塑料排水板在强夯处理此类地基中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碎石桩-强夯联合法加固湖区填土地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区填土的层次结构和工程特性,结合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采用碎石桩-强夯联合法能起到较好的加固效果.该法先在填土层中设置好碎石桩体,利用挤密和排水固结的作用使其得到初步加固,然后对荷载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复合土体进行低能强夯处理,迫使桩体碎石沿径向扩散,形成上部为密实的碎石二合土层、中部为扩径后高置换率复合地基、下部为整体夯密复合地基的三层结构.这种土层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能满足一般建筑物的浅埋扩展基础的要求.图1,表1,参8.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盐渍土形成原因及危害的简单分析,结合机场工程的具体特点,对新疆库车机场采取的强夯、设置土工布包裹砂砾石隔断层设计等地基处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机场通过2年多的运行使用,没有出现因盐渍土作用引起的病害,处理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刘浩然 《科技信息》2013,(5):336-338
利用室内击实仪模拟满夯,研究红砂岩粗颗粒土在满夯作用下的土体对能量吸收和土体的加固效果,满夯锤印搭接变化和间隔满夯与搭接满夯方式对土体吸收夯击能和满夯效果的影响。文中通过研究0,1/4,1/2三种搭接锤径下的满夯土体沉降和1/4锤径下搭接满夯与间隔满夯的沉降差值对比。研究红砂岩粗颗粒土满夯冲击能量消耗规律得出相关结论,通过结论对满夯施工提供参考意见同时提出新的带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广州南沙泰山石化一期淤泥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采用现场试样的方法,对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淤泥土地基的关键技术—动力工序和排水系统的设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深厚淤泥地基,水力吹填粉细砂作为强夯垫层时,在设置合理的竖向和水平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宜采用低能量"少击多遍,逐层加固"的动力施工工艺,每遍点夯的夯击能量应控制在1000(kN·m)内。加固后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整体加固效果很好。该成果对类似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连霍高速郑州段E2合同段位于1938年花园口决口扇上,属于软弱地基.高填方路基位于软基上,设计上采用强夯—碎石桩联合加固进行处理.并对其施工工艺及施工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大窑湾15号、16号集装箱泊位软基处理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和强夯置换法相结合处理软弱黏性土的施工工艺及优势,指出此法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冲击碾压技术在湿软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适用性及加固效果,基于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地基处理和路基的分层填筑压实,测定了土体的压实度和沉降量。试验结果表明,冲击碾压技术适用于浅层湿软性黄土地基处理,有效处理深度为80 cm;且其影响深度随冲压遍数的增加而增加,冲压遍数以30遍为宜。同时,结合沉降量的试验结果,还探讨了冲压质量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软土地基沉降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动力系统演变过程,为较为准确地对软土地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将“动力系统自记忆原理”引入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采用双向差分原理反导出软土地基沉降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将其作为微分动力核,建立软土地基沉降自记忆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汕汾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将自记忆原理引入到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中,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为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凯  吴晓娟 《科技信息》2011,(9):I0340-I0340,I0412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本文着重介绍各个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流程,然后对于相同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剖析地基处理的重点,最后根据处理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强夯法因其经济便捷、效果显著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中国强夯施工信息化水平较低,夯沉量的监测普遍采用人工测量,测量设备信息化程度低且精度差,难以实现对强夯数据的精准控制与信息化管理.针对目前夯沉量测量存在的痛点问题以及信息化监测的工程需求,提出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动态后处理(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post processed kinematic,GNSS-PPK)的夯沉量监测技术,采用远程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建立实时数据通信链路,事后进行高精度PPK解算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夯沉量的动态监测.遵循低功耗高精度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夯沉量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依照强夯施工的监测需求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强夯高冲击环境下实现厘米级测量,低功耗设计满足在线长期监测,为强夯施工摆脱人工测量实现信息化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