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E2)联合DNA去甲基化试剂5-氮胞苷(5-AzaC)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2RV1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17β-E2和/或5-AzaC 处理前列腺癌22RV1细胞,并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以及雌激素受体2(ESR2)和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的表达情况. 结果 17β-E2或5-AzaC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抑制22RV1细胞增殖,17β-E2和5-AzaC 48 h IC50分别是0.2 μmol/L和4.0 μmol/L.17β-E2(0.2 μmol/L)+5-AzaC(4.0 μmol/L)对22RV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表现出协同作用,17β-E2或5-AzaC均能上调ESR2和p75NT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联合应用时效果更明显. 结论 联合应用 17β-E2和5-AzaC上调ESR2和p75NTR的表达可能是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17β-E2介导GPR30/AMPK/m TOR通路调节MC3T3-E1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17β-E2处理细胞,并按照分组选择性应用G15(GPR30抑制剂)或Compound C(AMPK抑制剂)。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与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MC3T3-E1细胞内GPR30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进一步观察GPR30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Tom20、Hsp60以及信号通路蛋白AMPK、m TOR的表达水平;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结果 (1)GPR30在MC3T3-E1细胞中存在内源性表达,17β-E2能提高MC3T3-E1细胞中GPR30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当雌二醇浓度为10-7mol/L时促进作用最强。GPR30特异性抑制剂G15可以阻断17β-E2对GPR30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2)17β-E2能提高MC3T3-E1细胞内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Tom20、Hsp60的表达水平,GPR30特异性抑制剂G15可以阻断17β-E2对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7β-E2能促进MC3T3-E1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小体的生成。(4)17β-E2能增加MC3T3-E1细胞中信号通路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降低信号通路下游分子m 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给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后,信号通路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17β-E2能够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内GPR30的表达,并且能通过作用于GPR30来激活细胞内AMPK/m TOR信号通路,诱导MC3T3-E1成骨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雌激素(17β-estrogen,17β-E2)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B)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HSFB,传至第4代;(1)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17β-E2和17β-E2+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β receptor,ER-β)拮抗剂ICI-182780干预24、48、72、96h后HSFB增殖活力;(2)流式细胞仪检测17β-E2和ICI-182780对HSFB周期分布的影响;(3)建立细胞划痕(Scratch-Wound)模型,24、48、72 h后观察HSFB在不同浓度17β-E2和17β-E2+ ICI-182780干预下的迁移情况.结果 (1)MTT显示,48、72、96 h时,10-8、10-9、10-10、10-11、10-12mol/L浓度范围内,均以10-10 mol/L 17β-E2促增殖效应最强;并且10-10mol/L 17β-E2组(A组)细胞增殖效应强于ICI-182780+ 10-10 mol/L 17β-E2组(B组)与空白组(C组,P<0.01);(2)A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多于B、C组(P<0.01),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则少于B、C组(P<0.01);(3)48 h时,10-6、10-7、10-8、10-9、10-10 mol/L浓度范围内,10-8 mol/L 17β-E2促细胞迁移效应最强(P<0.01);24、48、72 h时,10-8 mol/L 17β-E2组(D组)细胞迁移距离均大于10-8 mol/L 17β-E2+ ICI-182780组(E组)及空白组(F组)(P<0.01).结论 10-10 mol/L浓度雌激素促HSFB增殖效应最强;10-8 mol/L浓度促HSFB迁移效应最强;ICI-182780有效减弱上述2种效应.  相似文献   

4.
镁锌合金对成骨细胞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镁锌合金(Mg-Zn)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MC3T3-E1细胞以1.0×105个/ml密度接种于Mg-Zn和左旋聚乳酸(PLLA)上,共培养1、3、6、9、12和15 d后,收集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素亚基α2、α5和β1(Itgα2、Itgα5和Itg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Itgβ1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1),但两组材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Zn表面Itgα5 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P<0.01),除第1天外,PLLA表面Itgα5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Mg-Zn表面(P<0.01);Itgα2 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在第9天时到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在第1、3、6天Mg-Zn表面Itgα2 mRNA表达水平高于PLLA(P<0.01),而第9、12、15天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Zn表面Itgα2 mRNA表达水平除了第15天外均高于Itgα5 mRNA(P<0.01).结论 与PLLA比较,Mg-Zn能够提高成骨细胞Itgα5 mRNA和Itgα2 mRNA表达水平,有利于促进成骨细胞与材料表面的黏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E2(0~100nmol/L)对传代VSMC增殖周期、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CyclinD1、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并采用荧光组化技术和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术对bax的分布进行定位。结果E2(1~100nmol/L)促进VSMC从G1期向S过渡(G0/G1期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细胞,而S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细胞,P<0.05),并伴随CyclinD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与此同时,当浓度达到10nmol/L以上时,E2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导致G2/M期VSMC的凋亡率增高,并伴随bax蛋白表达及bax/bcl2比值上升。结论E2对合成型VSMC具有双重效应,即通过影响CyclinD1表达加速G1~S期转换,从而促进VSMC增殖;同时通过上调bax蛋白的表达选择性地诱导G2/M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li1和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核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5例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和Gli1的表达.结果:15例癌旁组织中,Gli1和β- catenin在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腺细胞膜表达,极少胞质和胞核内表达,癌组织细胞核表达明显增高;Gli1细胞核表达与分化程度(P<0.05)、以及TNM分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淋巴结转移(P>0.05)无关;β-catenin核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和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核表达呈负相关 (r=-0.386,P=0.03).结论:Gli1和β- catenin 细胞核表达上调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流体剪切力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体小室系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爬片施加不同强度及时间梯度的流体剪切力,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不同大小及时间流体剪切力作用下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增殖指数,分析β-catenin介导下流体剪切力对MC3T3-E1细胞G1→S期转化的影响。结果中等大小的流体剪切力(12dyn/cm2)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较静置组、低应力组(6dyn/cm2)和高应力组(18dyn/cm2)明显增多(F=4.26,P=0.022;F=6.59,P=0.004),增殖指数也显著升高(F=5.84,P=0.037),且β-catenin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P0.05)。结论流体剪切力通过引起β-catenin在胞浆内积聚,进而核转位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引起目标蛋白cyclinD1表达增加,在G1→S期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大小的流体剪切力有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yclinD1、Ki-67蛋白在茉莉酸甲酯(MeJA)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epG2细胞CyclinD1、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MeJA作用HepG2细胞48 h后,CyclinD1、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MeJA通过下调Cy-clinD1、Ki-67蛋白表达,使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减少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数目,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雌激素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的测定及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Aβ(25~35)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死亡及凋亡的影响,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Bcl-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Aβ(25~35)可以诱导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下调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17β-E2预处理48 h显著抑制Aβ(25~35)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并且显著抑制Aβ(25~35)下调Bcl-2表达的作用。结论Aβ可以通过下调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雌激素可以通过上调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来抑制Aβ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体外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形态学、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了 1 0 -6mol/L、1 0 -7mol/L、1 0 -8mol/L浓度多西紫杉醇在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作用和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D1 表达的影响。结果 :1 0 -7mol/L以上浓度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有明显的的生长抑制作用 (抑制率≥ 4 7.5 % ,P <0 .0 5 ) ,诱导凋亡 (凋亡率≥1 6 .8% ,P <0 .0 5 ) ,下调CyclinD1 的表达 (表达率≤ 1 0 .8% ) ,与阳性对照组CyclinD1 表达率 2 5 .5 %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显示了多西紫杉醇有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PGP9.5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Bowen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CSCC,31例Bowen病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GP9.5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PGP9.5与CyclinD1在CSCC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06,P=0.00057,<0.05)和Bowen病组(P<0.05),PGP9.5与CyclinD1在低分化鳞癌的表达明显强于高分化鳞癌的表达(P<0.05).在CSCC、Bowen病中,PGP9.5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PGP9.5、CyclinD1的高表达和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 h;此后选用10-10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2、24和48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17β-E2处理前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法分析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10-6mol/L)对17β-E2促进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7β-E2作用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17β-E2能明显促进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于10-10mol/L作用48 h最明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能明显抑制17β-E2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17β-E2能促进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内的表达。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是否能通过增强SIRTl的活性进而对成骨细胞及其通路产生作用。方法 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于hFOB1.19成骨细胞24 h,应用荧光自噬检测试剂盒(MDC)检测成骨细胞自噬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含量;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MPK、磷酸化的AMPK、SIRTl蛋白活性的影响;在17β-E2环境中,增强或抑制SIRTl的活性,通过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形态和关键蛋白质的改变;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检测17β-E2/SIRT1/AMPK/FOXO3a对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CL-2、Bnip3、mTOR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影响。结果 17β-E2(10-8 mmol/L,10-6 mmol/L)增加成骨细胞的自噬,成骨细胞内LC3II蛋白活性增加;随着17β-E2浓度的增加,SIRTl蛋白表达量增加,且活性增强;17β-E2增加磷酸化AMPK的水平,且AMPK可以增加成骨细胞内SIRTl的活性;SIRTl激动剂SRT1720及抑制剂Ex527可以干预17β-E2/SIRTl对成骨细胞细胞凋亡的负调节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视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内17β-E2/SIRTl调节LC3蛋白,并发现SRT1720可增强成骨细胞内的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自噬小体的数量;介导SIRTl蛋白,17β-E2可以增加自噬相关蛋白Bcl-2和Bnip3的表达,减低mTOR的活性,增加FOXO3a活性。结论 SIRT1在17β-E2介导的成骨细胞自噬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17β-E2可能通过AMPK/SIRT1/FOXO3a/mTOR通路介导成骨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间TGF-β1对HMCs CTGF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对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和纤维结合蛋白(FN)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培养情况下,HMCs有CTGF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HMCs在TGF-β1刺激后,CTGFmRNA表达明显增加,6 h达到高峰,可持续增高到24 h;CTGF蛋白表达12 h达到高峰,可持续增高至24 h.Ⅰ型胶原、Ⅳ型胶原mRNA表达逐渐增加,24 h明显增加并达到高峰.FN mRNA12 h达到高峰,24 h后开始回落.结论:HMCs可表达CTGF.TGF-β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MCsCTGF及ECM成分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对大鼠前列腺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E2)对大鼠前列腺平滑肌细胞(P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体重(253±28)g的雄性SD大鼠30只,无菌切取前列腺,应用酶消化法行原代细胞培养.取3~4代传代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E2(0.1~100)nmol/L处理72 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Cyclin D1,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结果 E2(1、10 nmol/L)促进PSMC从G1期向S期过渡,其S期细胞比率分别为(18.50±4.98)%、(21.16±4.83)%,显著高于对照组(12.39±2.64)%(P<0.05),并伴随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而高浓度E2(100 nmol/L)则抑制细胞增殖,其S期细胞比率为(7.98±1.9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伴随bax表达显著增加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 低浓度E2能够上调CyclinD1表达加速G1期向S过渡从而促进大鼠PSMC增殖,高浓度E2则通过增加bax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体外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MDSCs)表达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出大鼠失神经骨骼肌MDSCs,培养基中加入TGF-β1.将体外培养的细胞分为2组:A组,对照组;B组,10μg/L TGF-β1.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RT-PCR检测MDSCs中COL-Ⅰ和COL-Ⅲ的表达和合成.结果 在体外,失神经骨骼肌MDSCs低表达和合成COL-Ⅰ和COL-Ⅲ.TGF-β1作用24h后,失神经骨骼肌MDSCs中COL-Ⅰ和COL-ⅢmRNA的表达开始增高,48h时COL-ⅠmRNA表达达峰值,之后一直持续高表达,COL-ⅢmRNA表达缓慢增高,在5d时达最高峰;3d时COL-Ⅰ的合成升高最显著,5d时COL-Ⅲ的合成增加最明显.结论 TGF-β1能加强失神经骨骼肌MDSCs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促进失神经骨骼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为细胞模型,研究雌激素与IL-6和TGF-β三者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探讨雌激素受体ERβ在雌激素功能中的作用。[方法]17β-雌二醇处理MC3T3-E1细胞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骨桥蛋白、骨保护素、骨钙素等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同时17β-雌二醇处理后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GF-β的表达是否改变。然后分别用IL-6和TGF-β单独处理后检测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利用siRNA干扰ERβ的表达,检测在17β-雌二醇诱导下IL-6和TGF-β表达的改变。[结果]雌激素能够诱导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桥蛋白、骨保护素、骨钙素的生成。雌激素处理后细胞因子IL-6的生成受到抑制,而TGF-β的表达上调。干扰了ERβ后,17β-雌二醇处理MC3T3-E1细胞后白细胞介素6及TGF-β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雌激素通过ERβ,调控IL-6和TGF-β的表达,进而调节成骨细胞的功能和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CyclinD1的表达及与DNA含量联合检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及14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TEN和CyclinD1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上组织中PTEN和CyclinD1的DNA含量;分析它们之间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65.52%)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60.3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72%),两种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71);大肠癌组织的异倍体率(68.9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PTEN阳性组的DNA指数(DNA index,DI)、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 ,SPF)均低于阴性组(P<0.05),CyclinD1阳性组的DI及SPF均高于阴性组(P<0.05);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异倍体率及SPF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结论:PTEN和CyclinD1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参与大肠黏膜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两者的变化存在相关性;DNA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检测PTEN、CyclinD1蛋白及DNA含量可作为评估大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紫杉醇协同吉西他滨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体外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光镜形态学、噻唑蓝 (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 10 -6、10 -7、10 -8mol/L浓度紫杉醇和 10 -7、10 -8、10 -9mol/L浓度吉西他滨在体外单独或协同用药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作用 ,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 结果 :10 -8mol/L以上浓度吉西他滨作用 4 8h ,可增强 10 -7mol/L以上浓度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 [抑制率≥ (5 0 .8± 4 .2 ) % ,P <0 .0 5 ]及诱导凋亡作用 [凋亡率≥ (2 2 .9± 2 .3) % ,P <0 .0 5 ],下调CyclinD1的表达 [表达率≤ (9.6± 1.6 ) % ],与阳性对照组CyclinD1表达率 (2 5 .5± 4 .1)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吉西他滨使紫杉醇所致的G2 /M期细胞周期阻滞比例由 (70 .3± 9.7) %变为 (38.2± 4 .2 ) % ,部分地逆转了其G2 /M期细胞周期阻滞 (P <0 .0 1)。 结论 :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可以协同增强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显示了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协同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并部分地说明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microRNA(miRNA)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miRNA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miR-221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PT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qPCR技术检测51对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miR-22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miR-221的表达,将PTC K1细胞分别转染miRNA随机序列(阴性对照组)和miR-221抑制物(miR-221抑制物组)后,以无处理的K1细胞为空白对照,分别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结果:miR-221在PTC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R-221抑制物组K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G_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221在PTC中的表达升高,且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与凋亡而影响PTC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miR-221有作为PTC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