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矿机械》2016,(6):62-65
在充分分析大倾角综放支架受力特征的基础上,引入侧护板推力、支架因陷入底板而受到的阻力,以及煤矸滑动摩擦力等外力,建立了支架三维力学模型。通过支架的防下滑、防倾倒、以及防扭转力学分析,得到支架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支架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并在义络煤业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稳定性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条件,对大倾角液压支架稳定性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对整个支护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稳定性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倾角综放液压支架稳定性动态分析和防倒防滑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之燕 《煤炭学报》2007,32(7):705-709
分析了大倾角条件下综放开采液压支架的受力状态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影响支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大倾角放顶煤支架在开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提出了防止液压支架倾倒的技术措施是:① 减少支架顶梁间隙;②在邻架顶梁间增设调架千斤顶.支架防滑的技术措施是:① 推移杆全程导向;② 相邻支架底座之间设置防滑千斤顶;③ 设置防止输送机下滑装置.  相似文献   

4.
大倾角综放面支架失稳机理及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支架失稳是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中常见的现象,本文结合东滩煤矿1301面42°倾角,特厚煤层的条件,对支架下滑、倾倒、尾部受扭3种主要失稳方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架失稳是工作面支架失稳的诱因,支架稳定性控制的关键是使支架失稳临界角大于工作面倾角、目的是保持整个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工作面伪斜布置,单向割煤、支架分组布置、提高支架支护阻力、控制采高、优化移架推溜次序、留设防滑平台、强化割煤质量管理等控制技术措施,该工作面支护系统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很好技术经济效益,可为类似条件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倾角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开采时,可能会出现设备稳定性差、顶煤沉降率大、支护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倾覆和支架滑移的支架力学模型,分析探讨大倾角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控制支护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对比分析综采工作面的顶煤沉降率;未出现大规模的滑移、倾覆和支架挤断等问题,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阳城煤矿针对13072工作面端头过渡支架顺槽内整体安装完毕后,切眼坡度大,下放难度较大,不能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情况,确定了切眼内安装支架的方法,实现了快速安装,解决了安装过程中安全运输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倾角采煤可能带来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大倾角采煤技术的实施要点,对各种综放设备、人员的防滑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大倾角采煤工作面设备的防滑提供了新思路、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支架倾倒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建喜 《中国矿业》2012,(12):85-87,107
在大倾角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中,由于铰接式前梁的液压支架之间存在较大缝隙,同时工作面中上部顶煤破碎较充分,导致顶煤冒漏,支架失去工作阻力,在移架过程中易发生倾倒,并在顶板来压期间倾倒加剧。支架顶部铺设金属网、带压擦顶移架、伪斜布置工作面、从下至上移架、控制采高、自上而下单向割煤、自下而上和两采一放的放煤方式、增加防倒千斤顶等措施可有效避免倒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晓琛 《陕西煤炭》2023,(3):128-130+163
下沟煤矿ZF204工作面为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由于顶板破碎,13#~30#支架下滑倾倒、造成相邻支架挤咬、支架底座上翘、支架尾部下摆、架前、架间漏煤严重等现象,导致工作面支架拉移困难,工作面近乎瘫痪。通过现场勘查和查阅资料,分析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倾倒的影响因素,采取工作面预注马丽散加固顶板、完善支架防倒防滑装置、架前挂网防止破碎顶煤抽冒和工作面动态调架再稳综合措施,顺利通过顶板破碎带,使得倾倒支架全部进入实体煤并达到自稳。该技术方案为预防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支架倾倒及再稳定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涡北煤矿8201综放面为例,对支架歪倒原因进行了分析。涡北煤矿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液压支架的稳定性,实现了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倾角综放面支架稳定控制措施,文章从支架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探究了支架倾角与立柱支撑力的失稳临界条件,并基于孟家窑矿11508工作面地质条件确定了支架稳定性控制措施。研究表明,ZF4600/17/32支架的临界煤层倾角为16°,所需残余支撑压力为223kN,将工作面调斜5°~8°或留设15m防倒圆弧煤柱能够有效降低煤层倾角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架间安装防倒千斤顶和柔性支护装置,能够有效增强支架带压能力,保障支架不出现失稳现象。11508工作面工程实践表明支架额定工作阻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月进尺量提升15%,能够满足工作面技术经济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综放开采煤层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现场实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依据谢桥矿1151(3)综放面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采用钻孔应力计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柱和工作面煤层及巷帮侧向实体煤的应力进行观测。研究分析表明,在非对称开采条件,回采期间工作面及巷道周围煤层应力分布规律明显不同,煤柱和工作面煤层沿走向在工作面前方存在支承压力峰值,但巷帮侧向实体煤沿走向在工作面前方并不存在应力峰值,其峰值在采空区后方,而煤柱和巷帮侧向实体煤沿倾向均存在应力峰值,邻近工作面煤柱及工作面煤层应力均处于降低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场观测及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综放工作面端面顶煤冒顶机理,得出后端面顶煤冒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端面距大小、片帮范围和支架的初撑力,控制端面煤壁片帮是控制顶煤冒顶的有效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在综放面向端面煤体打木锚杆是控制煤壁片帮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该措施,端面煤岩体平均冒落高度由3.5 m下降到0.8 m,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综放工作面巷道沿空侧松散煤体漏风强度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邓军  王春跃 《煤炭学报》1999,24(5):502-506
测算巷道松散煤体的漏风强度分布状况及动态变化规律, 对松散煤体的自然发火预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巷道松散煤体的实际漏风速度极小(0-001 ~0-5 cm/s) , 因而目前测风、测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提出了通过实测巷道沿空侧松散煤体钻孔氧气浓度推算漏风强度的方法, 并分析了巷道松散煤体在自燃过程中热风压对漏风强度的动态影响. 该方法在东滩煤矿4308 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自燃性预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对综放工作面含夹矸结构复杂段顶煤运移、顶煤放出特点和放煤工艺的研究。认为在结构复杂条件下的顶煤的冒放性不仅与放煤参数、顶煤及直接顶的垮落特征有关,而且还受夹矸层岩性及厚度的影响,并提出选择两刀一放单轮间隔放煤方式对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原煤含矸率有利。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分析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基本情况,其次分析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最后提出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应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煤柱宽度对综放工作面巷道位移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场实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FLAC3D)方法,研究调整并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综放回采巷道围岩位移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护巷煤柱的宽度不同,综放工作面巷道位移变形有很大差异,巷道围岩移动具有明显的采动影响近场效应;在一定的护巷煤柱宽度范围内,并非煤柱越宽越稳定,或在极窄小煤柱护巷条件下,将巷道布置在采空区边缘低应力区就有利于维护;合理的支护方式应能控制巷道呆动影响剧烈阶段的围岩变形,支护设计应从载荷控制向变形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19.
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动态稳定性控制难度大,而顶板的行为状态会直接影响该系统稳定性,从而制约该类煤层高效机械化生产,故研究急倾斜中厚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覆岩运移规律十分必要.综合采用相似材料试验法、理论分析法,研究分析工作面覆岩破坏及矿压分布、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上、下端头顶板...  相似文献   

20.
Analyzed the support instable mode of sliding, tripping, and so on, and believed the key point of the support stability control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caving face with steep coal seams was to maintain that the seam true angle was less than the hydraulic support instability critical angle. Through the layout of oblique face, the improvement of support setting load, the control of mining height and nonskid platform, the group support system of end face, the advance optimization of conveyor and support, and the other control technical measures, the true angle of the seam is reduced and the instable critical angle of the support is increased, the hydraulic support stability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caving face with steep coal seams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ru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0504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