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后辅以甲羟孕酮的临床疗效,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机制。方法:选择自愿接受TCRE的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术后给予甲羟孕酮100 mg,2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25例,术后不给甲羟孕酮。另选取30例正常女性为正常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情况。结果:TCRE后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EGFR、VEGF及KDR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手术前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子宫内膜的EGFR、VEGF及KDR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E对子宫内膜EGFR、VEGF及KDR的表达起降调节作用,术后辅以甲羟孕酮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同时选用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另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中VEGF的表达与间质MVD呈正相关(γ=0.752)。子宫腺肌症组VEGF的表达与MVD均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子宫腺肌症疗效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同时选用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另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中VEGF的表达与间质MVD呈正相关(γ=0.752).子宫腺肌症组VEGF的表达与MVD均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子宫腺肌症疗效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腺肌症中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子宫内膜和肌间异位内膜Ki67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子宫肌层异位内膜Ki67阳性表达率为53.3%,VEGF阳性表达率为96.7%。异位内膜的腺上皮Ki67和VEGF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的腺上皮(P0.05)。腺上皮表达高于间质(P0.05)。月经周期中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腺体VEGF和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腺肌症是一种细胞增殖性疾病。子宫腺肌症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Ki67和VEGF的阳性表达,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ER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R、VEGF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内膜中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异常,从而调控VEGF的表达,使异位内膜组织易产生新生血管,为异位内膜的生长提供血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新型CuIUD对子宫内膜VEGFmRNA、VEGF受体KDR表达的近期影响。方法:收集自愿放置CuIUD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放置TCu380AIUD、GyneFixlN IUD、爱母牌MCu功能性IUD各20例,于置器前、置器后1个月、6个月采集子宫内膜标本,用半定量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受体KDR的表达。结果:置器前子宫内膜VEGF mRNA、VEGF KDR表达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置器后1个月VEGF mRNA、VEGFKDR的表达均增加,VEGF mRNA为(4.48±0.47)、(5.71±0.32)、(3.78±0.56),KDR为(3.11±0.43)、(2.97±0.13)、(2.44±0.19),分别与置器前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置器后6个月VEGF mRNA、VEGFKDR的表达在Gy-neFixlN IUD、MCu功能性IUD组均降低,与置器前自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Cu380A IUD组仍维持较高水平,VEGFmRNA为(4.27±0.6),KDR为(3.98±0.31),与置器前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受体KDR与VEGF mRNA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Y=0.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KDR参与了CuIUD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两者呈正相关,CuIUD出血副反应与VEGFmRNA、VEGF受体KDR表达间可能存在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 检测2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3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及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组中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χ2分别为29.30、13.16,均P<0.0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中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χ2=12.52,P<0.01;χ2=5.15,P<0.05);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在位内膜中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异位内膜表达(χ2分别为4.43、χ2=3.86,均P<0.05),在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表达(χ2分别为3.97、3.85,均P<0.05);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位内膜分泌期阳性表达较增殖期显著升高(χ2分别为3.90、3.87,均P<0.05).结论 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异常表达对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②根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表达差异,推测这两种疾病可能是同一病因在不同部位、不同环境的不同结果 .  相似文献   

8.
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COX-2和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标本为研究组,30例非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对照组内膜和子宫平滑肌层中COX-2和VEGF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COX-2mRNA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在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内膜,研究组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高于原位内膜(P<0.01)。增殖期和分泌期二者在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泌期二者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内膜的表达均高于增殖期(P<0.05)。COX-2和VEGF蛋白表达存在线性相关(r=0.787,0.562,P<0.01)。RT-PCR检测表明,COX-2mRNA在研究组腺肌病病灶存在高表达,对照组肌层和内膜不存在COX-2mRNA表达。比较对照组正常肌层,腺肌病病灶中VEGF165和VEGF121呈现高表达(P<0.01)。结论:COX-2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研究对象的息肉组织及其周围内膜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及其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VEGF、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ER、VEGF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P0.05),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TGF-β1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ER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VEGF、TGF-β1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P0.05)。2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9,P0.05),ER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07,P0.05),VEGF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69,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5),ER与TGF-β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VEGF与TGF-β1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异常表达ER、VEGF、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给药方式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术后改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对每个患者术前通过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定点取样进行病理诊断,患者均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将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羟孕酮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结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仅服用甲羟孕酮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10例(52.6%),乳房胀痛4例(21.1%),胃肠道不适4例(21.1%);甲羟孕酮联合中药方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21.1%),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1、3、6、12个月子宫内膜修复情况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在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后,中药结合甲羟孕酮的用药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术后宫腔内膜修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晓曦  王艳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28-3729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表达,探讨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EM大鼠异位内膜中EGFR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EM大鼠的EGFR在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均无周期性变化。结论:EGFR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的共同受体,对促进异位内膜增生,维持异位子宫内膜种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VEGF水平及月经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以及复发和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VEGF水平、PBA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月内,观察组3例(5.9%)复发,30例(60.0%)妊娠;对照组10例(20.0%)复发,28例(56.5%)妊娠,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更佳,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VEGF及PBAC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甲羟孕酮治疗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96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48例的常规组以及实验组,予以常规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予以实验组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月经量情况;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与常规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别是5.29±1.01mm、7.79±1.22mm;58.68±12.62mL、78.66±12.39mL;0.70±0.10pg/L、1.15±0.15pg/L(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复发率分别是3.13%、18.75%(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可降低月经量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并且疾病复发情况较少,应在临床大力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asohibin-1及VEGF在15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3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5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关系。结果:Vasohibin-1及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在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50岁的年龄分界点无相关性(P>0.05),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0,P<0.05)。结论:Vasohibin-1及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高表达,且两者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增生期雌激素受体变化及其对腺肌症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及部分肌层)40例和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及部分肌层)5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分析雌激素受体(ERa)的变化。结果:①子宫腺肌症组ERa阳性的腺上皮细胞数量在增生早期为86.7%,正常内膜组为5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腺上皮细胞胞质中也可见ERa阳性颗粒。子宫腺肌症组和正常内膜组在增生中期、增生晚期ERa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子宫腺肌症组EMI上ERa阳性信号显著增强。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中ERa阳性细胞数量增加,EMI在近肌层处方向性生长位点ERa的信号强度较正常内膜组明显增强;相对于正常者的改变,雌激素效应增强,可能是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发生浸润性生长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aosafflow yellow A)对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Flk-1/KDR)表达的影响,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动物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SS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HYA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运动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分别在力竭运动后即刻、12和24 h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脑皮质VEGF和KDR的表达. [结果]VEGF和KDR的阳性表达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浆和细胞膜;PSS组和HYA组在力竭即刻出现VEGF和KDR的表达增强;12 h下降;24 h又有所回升,尤以KDR表达更为显著(P<0.05);在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 h,HYA组VEGF和KDR的表达均高于P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后VEGF和KDR动态变化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通过上调神经元VEGF和KDR的表达,以自分泌机制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蕊  马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28-333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水平和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在该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为病例组,选取4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包括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因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和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均排除内分泌疾病,不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及乳腺增生等激素依赖性疾病,且半年内均未服用激素类药物)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这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无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对照组浓度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Ⅰ-Ⅱ期患者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GF-I和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9,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中VEGF和IGF-Ⅰ水平密切相关,且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VEGF和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的协同表达可能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富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8-1030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基底膜及其下方部分肌层组织,研究组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12个月。两组术后均随访24个月,观察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血CA125、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研究组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CA125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P<0.0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孕三烯酮所致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宫腔镜子宫肌腺病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保守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无排卵型功血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为研究组,以65例月经正常健康女性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ER、PR和VE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ER、PR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ER、PR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反向同步。结论:无排卵型功血患者的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失衡等子宫内膜微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3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在位内膜VEG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VEGF的阳性表达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