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尿动力学之压力 -流率检查是诊断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流出道梗阻的金标准 ,对压力 -流率检查的众多参数有多种分析方法 ,本文应用CHESSPdet -FlowPlot诊断前列腺增生症 2 5 0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5 0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8- 91岁 ,平均 71 .4岁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B超检查 ,临床初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 ,并经病理证实。术前按ICS(国际尿控学会 )技术规范行尿动力学之压力 -流率检查 ,应用CHE…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膀胱(unstable bladder)由Bates 1970年首先提出此概念.国际尿控协会(ICS)规定:指在膀胱充盈时自发或诱发,不能主动抑制的逼尿肌不自主收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GSI女性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周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18例(51%)白天尿失禁症状消失,12例(35%)明显改善,5例(14%)无改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治疗后valsalva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ebladder ,OAB)是一种常见病 ,2 0 0 1年 9月国际尿控学会 (ICS)将其定义为该名词。其特点是尿急 ,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 ,常伴有尿频和夜尿[1]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 :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候 ,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 ,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2 ] 。尿动力学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贮尿期 ,出现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 ,引起膀胱内压升高 ,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 (detrusoroveractivity) [3] 。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1 流行病学OAB不是一…  相似文献   

5.
ICS对尿失禁的定义及分类 ICS将尿失禁定义为"任何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廖利民教授指出,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2003年ICS推荐将尿失禁分为3类:(1)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在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出现不自主漏尿,能够观察到尿液从尿道口不自主地同步流出.多种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其中包括年龄、生育、盆腔手术史、家庭史、便秘和吸烟等.(2)急迫性尿失禁:是伴随尿急或紧随其后出现不自主漏尿.(3)混合性尿失禁:指既有尿急等急迫性尿失禁成分,又有用力、打喷嚏或咳嗽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等压力性尿失禁成分.  相似文献   

6.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1];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instability,or detrusor overactivity)[2].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女性尿道综合征、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膀胱等.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正式确立该病名.正确地处理OAB,将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后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后的尿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TUVP术后随访时间分为3组,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2.60分减少到11.63分,最大尿流率由7.87 ml/s上升至16.51ml/s,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78.41 cmH2O(32例)下降至40.00cmH2O(26例),膀胱顺应性由22.76 ml/cmH2O升至41.11ml/cmH2O,最大尿意膀胱容量由285.93 ml升至339.63ml,结果同时显示手术对尿道外括约肌可能有短期的、可恢复性的损伤.结论该研究以客观的指标证实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可切实地解除由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和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1例IC患者和32例OAB患者(均为女性)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结果 IC组最大尿流率(Qmax)、初始尿意容量(VFD)、最大尿意容量(MV)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OAB组(P<0.05),OAB组发生逼尿肌过度活跃(detrusor overactivity,DO)25例(78.1%),IC组2例(9.5%),2组DO例数上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女性IC患者和OAB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有较大相似性,但两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在很多方面均存在差异.尿动力学检查是鉴别IC和OAB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后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后的尿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4~81岁,随访时间2~22个月),按TUVP术后随访时间分为A组(18人,随访时间2~4个月)、B组(13人,5~12个月)、C组(12人,13个月以上),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2.60分减少到11.63分,最大尿流率由7.87 ml/s上升至16.51 ml/s,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78.41 cmH2O(32例)下降至40.00 cmH2O(26例),提示梗阻得到解除;膀胱顺应性由22.76 ml/cmH2O升至41.11ml/cmH2O,最大尿意膀胱容量由285.93ml升至339.63ml,合并不稳定膀胱的患者由16例降至术后3例,提示膀胱功能得到恢复;3组病人间对比无梗阻症状复发的迹象.结论本研究以客观的指标证实TUVP可切实的解除由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术后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UDS)检查,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BPH诊断、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6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UDS检查并进行尿动力学评估,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600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单纯(BOO)不伴明显膀胱功能障碍者303例(50.5%),膀胱过度活动102例(15.45%),低顺应性膀胱109例(18.16%),低顺应性伴膀胱过度活动49例(8.16%),逼尿肌收缩力减弱83例(13.83%),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例(0.5%).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测可同时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情况,对BPH患者BOO确诊、判断逼尿肌功能、选择治疗方法及预测疗效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