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结合山东省农业银行培训中心五座框架、砖砼结构建筑物拆除的工程实践,对爆破拆除中倾倒方案、切品形成过程等重要问题及产生的结构进行探索,并通过对建筑物倒塌的力学过程和最终爆堆形状的细致分析,给出其倾倒范围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爆破切口对砖结构烟囱定向爆破中后坐现象的影响,并根据力学原理建立了砖结构烟囱定向倾倒过程的力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提出了有效防止定向倾倒发生后坐合理的爆破缺口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建筑物控制爆破中,因周围环境条件限制,采用通常的沿矩形建筑物平面长短轴方向倾倒的方法不适用,只有沿建筑平面对角线方向倾倒。介绍了沿建筑物平面对角线方向倾倒的一个工程爆破实例。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筑物定向倾倒原理,详细论述了在复杂条件下拆除38m框架楼的过程,分析立柱破坏高度、延期时间等选择的原则,介绍了实际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支架倾倒频发的工程实践难题,采用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支架倾倒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建立支架临界倾倒力学模型对支架临界倾倒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倾斜方向,工作面上部第50号支架空载率达48.26%、循环内载荷减少率达90%、倾倒次数达21次、平均倾倒角度达19°,这些指标均明显大于中部及下部支架;沿倾斜方向自下而上放煤时支架平均倾倒角度为11.3°,自上而下放煤时支架平均倾倒角度为5.7°。支架的稳定性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松软顶煤的破碎漏冒以及在倾斜方向的滑移滚动是支架倾倒的主要原因;顶煤的载荷传递能力系数越小支架发生倾倒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大倾角工作面特殊开采时期支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倾角条件下综采支架稳定性控制一直是综采在大倾角煤层中应用的难题之一,本文以高庄矿3上509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为基础,分别从倾向和走向方向对工作面特殊开采时期(工作面冒顶或过断层)支架稳定性(倾倒和滑移)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上509工作面支架保持稳定的最小工作阻力应不小于4743 kN,工作面支架选型选择支护阻力为6600 kN支架较为合理。另外,在力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在支架底座增设底调千斤顶装置、支架顶梁上安装防倒装置连接座及改变工作面支架移架方式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工作面生产过程支架发生下滑和倾倒,大幅提高工作面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复杂环境下倒锥壳式45m水塔的爆破拆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  杨跃林  毕卫国 《中国矿业》2007,16(3):98-99,116
本文介绍了复杂环境下的45m高钢筋混凝土水塔的控制爆破拆除,论述了水塔的爆破方案及爆破设计。为确保水塔爆破方向准确,倾倒过程安全、平稳,用力学方法对爆破参数进行验算分析。爆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陡倾产状岩体倾倒变形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危害。通过分析区域构造背景、河流演变等外部因素,研究倾倒变形岩体的基本地质条件、成因机制、影响因素、稳定性、岩土体的工程特性,根据倾倒体物质分区特点,倾倒变形水平及铅直深度研究、倾倒角度等对倾倒岩体变形程度进行分区。结合水电站工程建设,分析倾倒岩体对水工建筑物布置、边坡岩体稳定的影响,根据倾倒变形程度不同、岩体结构等特点,结合建筑物重要性,对倾倒岩体利用提出建议,对水利工程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烟囱定向爆破的机理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研究了烟囱爆破触地的过程,建立了烟囱定向爆破拆除的物理模型。确定了烟囱倾倒过程中断面的内力分析、折断位置和烟囱倾倒触地时的速度,提出了均布质量体系构成的烟囱在定向倒塌过程中的触地冲击力估算方法。结果表明,烟囱在定向爆破倾倒时在距其底部约1/3处发生折断.然后各个部分相继触地、产生振动;利用烟囱触地冲击动量来估算其冲击力所得的结果较实际偏于安全保守;触地冲击力计算与地面土层介质的力学参数、切口尺寸、烟囱的断面尺寸和材料的密度有关。该估算方法可以为实际工程中冲击力的计算和冲击防护以及定向爆破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优势面理论对砚池山倾倒岩石边坡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找出控制倾倒岩坡稳定性的优势结构面,并结合力学分析,对砚池山倾倒岩坡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倾倒岩坡的破坏受优势面控制,砚池山上部岩石边坡是不稳定的,有可能发生倾倒破坏。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拆除,旧工业建筑逐渐淡出城市空间历史舞台.旧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历史印记的一部分,对其进行保留改造不仅具有重要社会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论文主要探讨了绿色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信  焦传武 《煤炭学报》1995,20(5):467-473
针对建筑物计算机辅助调平的需要,应用模糊数学工具建立基础梁变曲测判方法,解决了原始基础情况不明条件下的数学建模问题,避免盲目调平可能产生的附加变形,为建筑物安全调平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抗变形建筑物的采动变形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大量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抗变形建筑物与其地表的移动变形关系,为抗变形建筑物的设计与保护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从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爆破震动以及地表不均匀沉降等方面,分析了民房开裂的成因。分析表明,边坡整体稳定性状态良好,不可能出现整体性的滑坡现象;生产时所产生的爆破震动速度在允许范围之内,也不会对该区域的民宅造成危害;民房地基为第四系表土,地层的可压缩性有较大的差异,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民宅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的节能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手段。本文介绍了建筑热工方面建筑节能的设计和建筑节能中外墙外保温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福州江滨地区超高层建筑灌注桩成孔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江滨地区2个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实例为依据,通过无卡式冲击+正循环,旋挖+气举反循环,回转+泵吸反循环3种成孔工艺之间的比对,提出了在福州市江滨地区超大粒径厚层卵石与花岗岩地层灌注桩施工成孔工艺方面的一些见解,认为回转+泵吸反循环是较为可靠的工艺。  相似文献   

17.
基岩地表建筑物间接保护措施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英  黄乐亭 《煤炭学报》1995,20(5):474-478
针对采动区基岩裸露地表移动和形的特点,提高出该类地区建筑物采用人工强面、人弱面间接保护技术,本文就某工程实践介绍了该种保护方法的应用,经有限元数值分析,证实该保护方法的明显效果,并提出了人工强面、人工弱面的合适构件的大小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松软铀矿床综合体系“三下”开采的模拟试验,通过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方法试验,并根据地压岩移、水文状况、地表及建筑物移动变形等的观测结果,论证模拟“三下”开采试验所采取的一些工艺技术措施能有效地保护地形地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关键层理论在采场矿压控制、卸压瓦斯抽放、底板突水防治、离层注浆与建筑物下采煤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高明 《煤炭技术》2012,31(2):126-128
在国内,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降耗潜力巨大,因此,做好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的现状,提出了公共建筑节能技术的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