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眼战伤救治中,我们对35眼伤情复杂,屈光间质明显混浊的眼球内异物伤眼,进行了B超引导下的磁性试验,提高了对异物性质的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5例显微镜直观下摘出眼内异物手术,其中8例为后极眼球壁磁性异物,7例为玻璃体内非磁性异物。手术适应证为屈光间质透明且异物(磁性)未与眼球壁发生牢固固定或为漂浮于玻璃体内的非磁性者。  相似文献   

3.
后极眼球壁磁性异物的摘出方法,根据眼部屈光间质,眼底是否可见异物及异物周围粘连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屈光间质透明,检眼镜下可看清的异物,磁性试验阳  相似文献   

4.
漂浮于玻璃体内的异物,由于其位置不固定,往往因体位的变更或眼球转动而致异物位置发生改变。因而,其摘出方法远较眼球壁异物的摘出方法复杂。根据691例玻璃体漂浮异物摘出手术,本文将其方法归纳为两大类,即屈光间质透明、异物可见  相似文献   

5.
儿童眼外伤(十一)杨景存作者单位: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玻璃体内漂浮的非磁异物摘出法:玻璃体内漂浮的非磁异物的摘出,根据患眼屈光间质混浊与否,其摘出方法有所不同。凡屈光间质透明,经瞳孔能够看到异物的,可用异物钳或无齿镊直接夹取异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球挫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67眼)眼球挫伤UBM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超声生物显微镜可清晰显示前房角后退、虹膜根部断离、睫状体分离及晶状体不全脱位,还可显示出传统B超所不能显示的睫状体和脉络膜浅脱离.本组6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前段损伤,前房角后退18眼、虹膜根部断离15眼、睫状体脱离14眼、睫状体分离8眼、以及晶状体脱位和不全脱位12眼.结论 UBM能清晰显示虹膜、睫状体、前房角和晶状体损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不受屈光间质影响,对眼前段损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对治疗提供确切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眼球壁异物摘出术   总被引:25,自引:16,他引:9  
为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眼球壁异物搞出中的价值,对45例(50枚)眼球壁异物进行了分析。经玻璃体切除术摘出限内异物者35例(77.8%)。其余10例由于严重包裹粘连,采用后路法摘出者4例,方格定位法摘出者5例,总摘出率为97.8%。术后视力增加者25例。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有:切除混浊的屈光间质,为眼内异物的直视下摘出及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手术损伤小,能有效地保留原有的视功能;能预防和治疗眼内异物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间叶软骨肉瘤主要发生于骨内或骨骼外组织 ,发生于眼眶内软组织十分少见。我科近日遇见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3 8岁 因左眼球逐渐突出 3个月 ,于 2 0 0 1年10月 2 5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检查 :右眼视力 1 0 ,左眼0 8;外眼未见异常 ,屈光间质清晰 ,眼底正常。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9.
CT诊断眼球内小异物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3例眼球内小异物,其中2例异物在眼球内,因为异物接近眼球壁,普通X线摄片不能准确定位,而CT扫描清楚显示了异物与球壁的关系。另1例CT扫描发现晶体后极一个非常小的异物,而普通X线甚至无骨摄影技术也未能诊断。  相似文献   

10.
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间接检眼镜下摘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诊的玻璃体内或无粘连的视网膜表面磁性异物,试行睫状体平坦部切口,间接检眼镜监视下脉冲电磁铁球外磁吸摘出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认的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采用间接检眼镜监视下、改良对应异物的眼球壁切口摘出方法。结果:本组20例(21眼)玻璃体内或视网膜表面无粘连磁性异物,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无一发生手术意外或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部分屈光间质不太浑浊的眼后段异物,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异物定位、定性及在其监视下进行异物摘出,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1.
爆炸伤致球内非磁性异物,多因异物碎小多发,伴有外伤性白内障,眼内出血等屈光间质混浊而使手术困难。我们根据2例爆炸伤病例,前段玻璃体内异物大小不等,晶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眼球异物立体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眼球异物立体定位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眼外伤中35只眼球内、39枚异物行多层螺旋CT扫描立体定位,以入院术中取出为“金标准”来衡量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立体定位的准确率,球内壁、球外壁空间定位的精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对39枚球内异物的诊断,35枚完全符合,符合率89.7%,4例非金属异物于眼球前部未显示而不符,达10.3%。35枚异物的方位及角巩膜缘距,对照术中定位准确率100%;异物位于球内壁、球外壁的判断的空间精确率(18/18)100%;同时明确球内并发症及周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对所能显示的异物的精确定位,具有简便准确可靠特点,因此有条件尽可能用多层螺旋CT一次性解决眼球内异物定位。  相似文献   

13.
报告34例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联合手术。其中25例眼球穿孔伤所致晶状体玻璃体浑浊、积血、眼内异物存留、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3例PVR形成、网脱伴有晶状体混浊的老年患者。术后31例视网膜复位屈光间质清晰,视力恢复;1例视网膜部分复位,2例眼内继发出血而失败。对联合手术的优点和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理论根据及作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多种影像方法联合诊断眼内异物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估CT、B超、X线拍片、MRI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联合诊断和定位眼内异物及其并发症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对103例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内容包括:致伤原因、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验证。结果 CT对103例患者眼内异物的显示率达100%,能较好地显示异物位置,大致确定异物为金属或非金属,但对异物的大小和形态显示不清,低密度异物显示不良,对眼内并发症的显示率较低。B超对103例患者眼内异物的显示率为93.2%,对眼前段异物和眼球后异物显示较差(分别为11/16和4/6),但对眼内异物的并发症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显示良好。X线正、侧位拍片可清晰地显示眼内金属异物大小和形态。MRI对眼内低密度异物显示优于CT。UBM对眼前段低密度异物显示较好。结论 在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中,CT的优势在于显示较高密度异物及其与眼球壁的关系,B超的优势在于显示异物与眼球壁的关系及眼内并发症,X线拍片的优势在于显示金属异物大小和形态,MRI的优势在于显示眼部非磁性低密度异物,UBM的优势在于显示眼前段低密度和细小异物。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可为手术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应用眼科用高频率B超仪时60例眼内异物诊断和定位,并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手术结果表明B超的异物检出率和定位符合率均为100%,x线检查的异物检出率71.7%、定位符合率81.8%。认为B超不但能显示眼内非金属异物,对x线未能显示的微小金属异物亦能清楚显示,本文B超检出的最小金属异物为0.3×0.3mm,仅重0.24mg。B超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尤其对晶体内和眼球壁附近的异物定位准确。并能了解眼内异物并发的眼球损伤。这些都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吴瑛  宋红 《临床眼科杂志》1995,3(4):223-224
机械性眼球外伤后,常伴有屈光间质的混浊,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本文总结报告了72例(77只眼)眼球机械外伤的病例。以7.5MHz高频探头检查,对外伤后前房积血、晶体损伤、球内异物、玻璃体积血及膜状物形成、视网膜脱离的超声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这些表现随外伤时间的长短不同、程度不同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超声检查是机械性眼球外伤的敏感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爪式异物钳     
眼球内非磁性异物的摘出大多是比较复杂的。而远离眼球壁且在玻璃状体内漂浮活动的异物,则摘出更为困难。为此,我们于1959年设计并开始应用了一种爪式异物钳,用于屈光间质未完全浑浊,通过瞳孔尚能看到的玻璃状体内漂浮活动的非磁性异物。最初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比较简单,结构粗糙,使用也不方便。1973年改进了设计,结构较为精密,使用也较方便。兹后,于1978年得到苏州医疗器械厂的协作,我们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设计。现已由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此型结构  相似文献   

18.
普通x线摄片对体积过小或低密度的眼内异物常难显影而致漏诊,以及对异物和眼球解剖关系难以确定。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和超声扫描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且为横断面断层扫描,能清晰地显示眼眶内各种正常组织结构和异物位置及相关性,弥补普通x线摄片的不足,为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半年来对5例临床高度怀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眼球穿孔伤、眼内异物存留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7眼眼内异物存留应用玻璃体切除摘出眼内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15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0.1~0.4者4眼,占23.53,≥0.5者10眼占58.82%,1眼由光感提高到手动),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1)玻璃体切除应用于眼球穿孔伤、眼内异物存留能一次摘出异物,完成多项手术。(2)能及早摘出合并屈光间质混浊和常规方法不能摘出的眼内异物,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检查是利用高频率声波的回声进行检查,自1956年首次应用于眼科,现已成为眼及眼眶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这种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并对病人无损害。可显示眼球及眼眶内组织的横断面,区别几种组织的特点。故当屈光间质不清或病变位于视线不可见的地方,超声波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超声波可精确地测量某些组织的厚度或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