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电网运行新需求和调度自动化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概念,指出其基础是调度自动化的全景化能量管理系统技术。介绍了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新特征的内涵,并进一步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南方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设满足大电网运营要求的新一代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基于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规范化"管理要求,以实现二次系统一体化为目标,提出覆盖全网各级主站和厂站的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建设理念,并从系统定义、原则、建设目标、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个有效的灾备系统对于化解和降低电网运行风险是必不可少的。基于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的技术架构,结合南方电网各级调度机构的灾备需求,从灾备系统的地理位置、运行方式和主备关系等方面对灾备系统的建设模式进行了逐项论述,分析每种建设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苗增强  李婷  殷雄 《广西电力》2015,38(3):19-22
为了能进一步融合调度和变电资源,提高电网调度效率,对广西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广西电网现有的三种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模式,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调控一体化新模式.新模式使电网调度指挥与设备操作有机结合,优化整合了系统运行的核心资源,缩短管理链条,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
未来的通信方式将发展成以NGN网络架构为基础的软交换统一通信平台,如何结合现有电力信息专网建设电网通信调度系统,完善一体化运行维护体系,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对通信及信息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掌控,必然对未来电力系统通信调度系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对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电网调度系统一体化运行维护平台架构及原...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网调度效率,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对贵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广西电网现行4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广西电网调控一体化2种目标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贵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建设方案。通过对实施调控一体化后的成效分析,验证了贵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正确性、科学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南方电网开展的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研究和建设中,针对电力二次系统数据的多样性和孤立性现状,提出了利用ETL技术处理信息共享的方案。该方案将多系统模型数据抽取、转换并集成到统一的电网全景模型中为多系统所共用,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1引言 长期以来,贵州电网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都是基于DOS操作系统下计算出短路电流,然后人工计算后备保护,快速保护,最后形成定值单。虽然仅仅只有简单的三个过程,但是从编制计算方案一直到定值单的形成却是一个非常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花费大量的人力且计算周期长。1998年以来,也有某些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开发的整定计算程序在应用中,但这类程序的开发是基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导致程序维护和升级困难;程序无法提供直观的整定中间结果信息供用户浏览和调整,用户也无法或很难对整定计算流程进行有效的干涉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是南方电网提出来的新一代电网调度运行系统,电网运行驾驶舱(POC)是OS2的顶层应用,POC由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监视预警、运行全景视图和集中操控台三个核心功能组成。集中操控台通过集成现有各类操作和控制手段,以电网调控任务为导向,合理编排操控功能,形成"一站式"控制台,解决了调度员工作需要在多个业务系统间切换的问题。介绍了集中操控台的技术架构和功能定位,分析了操控功能集成、远程画面调用、操控安全、业务流程定义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南方电网OS2网级主站运行驾驶舱操控台进行了试点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内蒙古电网220 kV麻池变电站误操作事故,分析了包头地区电网存在的结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调控一体化管理电网的模式下,应加强调控中心各方面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加固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增强异常方式的运行管理,强化继电保护管理等措施,以确保包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电网调度检修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华  李青  刘智勇 《中国电力》2001,34(7):59-62
对基于Web电网调度检修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及技术要点作了介绍,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系统开发平台(Lotus Domino/Notes),紧密结合湖北电网实际建设的检修管理系统,实现了电网调度设备检修的现代化管理,该系统在湖北电网正式运行,为电网调度检修管理开拓了新的思路,规范了设备的检修工作,为提高电网设备检修的管理水平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电网可视化是处理海量电力大数据、提高电网态势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文中回顾了国内外电网可视化发展历程,以ECharts技术为核心,结合实际电网开发了一套电网Web可视化展示模块。主要有:基于SVG地理接线图和点线标记技术的电网动态潮流展示;基于指针表盘技术的电网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在动态拓扑技术基础上开发了基于电压信息的电网动态拓扑展示;基于力导向算法的电网弹性拓扑。该套可视化系统基于Web浏览器,兼容性好、维护成本低、易于开发,直观形象的展示了电网运行状态,为调度运行人员的决策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工程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背景、实施意义和实施方案的分析,对实施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阐释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后对电网运行管理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技术辅助进行短路计算和保护整定计算方法的科学依据、实施方案、并进行了技术、效益分析、得出了结论,此项目将给电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可以推广到其它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中电网运行控制现状的分析,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地(市)级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的要求,提出汉中电网运行集中监控系统建设的多种方案,并通过对比确定了地调、监控中心、县调一体化建设模式,实现了电网运行控制业务的集中与整合.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即将召开,社会各界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充满期待。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由于世界各国的电力管理体制没有统一的模式,电力体制改革向何处去已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我们对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调度一体化、调控一体化等大运行业务发展为调控中心内部全业务模型和图形等信息一体化维护和共享,以及调控中心之间各应用模型、计算结果等信息一体化双向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简要介绍了电网模型和图形一体化应用现状及大运行体系下的新应用需求,提出了适应于大运行体系的电网模型和图形等信息共享方案,从调控中心全业务电网模型和图形等信息一体化维护、调控中心之间各应用模型、图形、应用计算结果等信息一体化共享,模型图形统一验证、模型发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践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大运行业务发展的需求,为调控中心内部各专业之间及调控中心之间紧密配合、统一部署、一体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曹光华 《电器评介》2014,(14):18-18
随着当前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电网的运行方面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它已经成为了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智能电网在运行方面仍旧存在着严重问题,采用一种高效措施推动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相关理论,在这个基础之上研究了当前智能电网所面临的挑战,促进智能电网在运行方面更加正常。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电力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和Agent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和安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归纳了电网运行的信息来源、种类、特点,并针对信息源情况,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电网运行决策支持系统,对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主体的功能进行阐述,指出多Agent技术的电网运行决策支持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一种源端维护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电力二次系统的模型数据共享技术,其在电力系统厂站端采用IEC 61850标准进行全站建模,对变电站的电网结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一、二次设备关联关系进行建模,生成变电站配置描述(SCD)文件,并转换成IEC 61970公共信息模型(CIM)文件,然后由主站自动导入;厂站端还需提供接线图的可缩放矢量图形(SVG)模型给主站端;主站端可以向厂站端订阅需要监测的数据。通过上述过程,一个新建的或改造后的变电站(电厂)的二次信息可以免除传统的手工维护过程,同时模型、图形、数据可以在任何互联的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中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