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齐晓冰  朱斌  李佳亮 《应用声学》2017,25(10):108-111, 115
针对当前装甲装备火控系统电路组成与功能特点,对火控系统维修保养过程中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测试需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火控系统半实物联合仿真方法,介绍了该仿真建模方法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发挥LabVIEW和Multisim软件的优势,通过半实物联合仿真的方法,以仿真模型代替部分或者全部火控系统部组件,能够很好地实现火控系统不同级别的电路功能模拟、故障复现,快速完成故障诊断分析,解决了当前装甲装备火控系统维修诊断设备通用性差、规范化程度低、开放性差,难以真实的模拟系统级、部件级功能、故障注入和故障检测等问题,为装甲装备火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测试设备开发提供了有效平台,为基层部队开展维修训练和维护保障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水平碰撞、跌落等环境试验中的多路瞬态冲击信号进行测试,基于CPLD设计了多路瞬态冲击信号嵌入式存储测试系统。系统采用高速串行AD转换芯片作为数据采集的执行器件,实现了多路冲击信号的同步高速采集;利用铁电存储器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在线存储;设计了USB接口模块,实现了PC机与测试系统之间的通信,并在LABVIEW环境下设计了数据回读软件;经试验验证了测试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黄成  禚辉  车梦虎 《应用声学》2014,22(7):2131-2134
针对当前武器控制系统在舰员级和中继级故障诊断与维修时依据经验和依赖研制厂家的问题,在对武控系统测试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EAMS软件,构建了多信号模型并进行了修正;通过对现场级维修保障的需求分析,利用Raytheon公司的AIMSS开发平台,设计了故障诊断与维修设备的IETM主题框架,实现了TEAMS的故障诊断策略的嵌入和解析,最后根据使用需求,开发了故障诊断与维修设备的硬件集成;应用表明,该设备能定位武控系统故障和提供维修策略,大幅提高基层装备自主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博  付奎生  刘亚斌 《应用声学》2015,23(8):2617-2621
成像光机部件采用了许多全新的技术,研发测控系统以考核、测量与评估其各项性能指标也是重要课题,加之传统测控系统多是各型号自成一套,不能通用,在这种需求下,研发了具有系统化和通用化的测控平台;该测控平台按照通用化的设计思想,硬件部分设计了通用调理适配单元,对光机部件输出的信号进行统一调理适配,使信号具备标准的电气接口和物理接口,从而与通用集成板卡相连进行数据采集;软件部分设计了底层、逻辑层、表现层的层次结构,对于不同产品仅对表现层进行重新搭建而不需要修改底层和逻辑层;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图像和数据采集稳定,采样速率和精度高,实时性好,测控软件层次明确,数据吞吐量大,功能和性能满足多型光机部件的测控要求;该测控平台解决了成像光机部件的测试评估问题和测控系统的通用化问题,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军用大型复杂装备组成涉及多个子系统或多个装备,故障诊断涉及上百个分散测试点数据采集和分离模块的诊断推理。传统装备采用集中测试和诊断方法,配套测试系统结构设计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算法效率低。本文基于D-矩阵故障诊断原理,提出基于多区域Agent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结构模型和区域Agent数据协同、区域Agent测试结果仲裁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以某型舰船装备为例,验证了基于多区域代理的分布式故障诊断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通信系统面临的电磁干扰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高速连接器信号走线上的高频电流是产生电磁辐射的主要干扰源。对含有复杂元器件的通信机箱进行电磁建模与仿真长期面临结构过于复杂、仿真与测试难以匹配等困难。提出基于机箱Q值测算融合的方法建立等效仿真模型,基于区域分解对干扰源和机箱进行协同仿真,并采用有源叠加实现随机信号叠加效应的仿真分析。提出的分析方法可准确模拟真实机箱的谐振及耗散特性,简化连接器多端口激励随机叠加效应的仿真计算,实现机箱泄漏场强的准确预估。  相似文献   

7.
某型复杂装备现有设备监测数据达不到对全车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评估所需数据的要求,通过分析其整车电气信号,为满足复杂装备对整车数据的监测需求,设计了车载状态监测系统;给出了车载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对综合控制处理电路、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电路、总线数据监控电路和车载显示系统硬件进行了设计,设计了车载采集与报警系统和显示系统软件,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车载测试,表明系统能够对复杂装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完成基本的故障诊断功能,为早期发现故障缺陷,提出处置措施,开展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许鹏  黄俊  朱励历 《应用声学》2014,22(11):3463-3465
研究了一种脉冲信号激励的漏磁检测系统;利用USB数据采集卡I/O口输出脉冲方波信号经过功率放大环节生成激励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触发采样功能实现检测信号的同步采样;基于Labview软件搭建了漏磁检测虚拟仪器平台,实现了漏磁检测信号的采集、调理、储存、回放和分析功能;通过实验对加工有宽度为2 mm深度分别为2 mm、5 mm、10 mm的3个裂纹缺陷的钢样本进行检测,应用霍尔传感器检测漏磁场信号;检测信号经过调理和采集,在电脑中实时显示漏磁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波形;通过分析回放采样信号的峰值和峰值到达时间评估缺陷的位置和深度;实验结果表明缺陷深度越大采样信号的峰值越大,峰值到达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9.
张韦昆  张峤  林志文 《应用声学》2015,23(12):35-35
目前舰船电子装备故障检测原始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控制是测试技术专家与现场技术人员之间信息交互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仪器通信和数据采集控制技术。依托RFID的无线组网技术,介绍了该仪器通信和数据传输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软硬件组成与功能,引出仪器通信与数据传输过程中主控机的监听服务和并发设计等控制机制,从而论述了主控机与仪器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情况。最后分析了整个系统应用时的上传、接收、存储、解析浏览和反馈的功能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该系统满足了组网维修系统信息传递、共享与复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罗奎  谢玮  王振 《应用声学》2017,25(4):14-14
磁条导引方式因其成本低、路径规划灵活和抗干扰能力强而在AGV的导引控制系统中普遍使用,而磁感应信号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的设计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差速驱动转向AGV为研究对象,以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路为导向,给出了一种分布式磁导引AGV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采用Atmega 128及外围电路作为主控单元, Atmega 16和信号调理电路为数据采集单元、HMC1021为磁条检测传感单元来设计控制器的核心硬件结构,主控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之间通过RS485通信交换数据。随后在分析和研究AGV差速驱动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从传感到速度控制的通用模式,并且提出了查表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通用性控制策略设计方法。软硬件测试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技术资料难于拆分、归类、全面展示及手册研制后期数据难于共享等问题,通过将S1000D标准与本单位装备IETM手册编制过程相结合,采用标准分析方法、规范分类原则,从分析装备技术资料来源开始,设计数据模块所对应的信息集,建立面向装备系统结构的技术资料拆分模型,使技术资料的拆分变得简单易行且更符合标准要求,保证了IETM研制的一致性,为装备全寿期提高技术信息的重用性、可维护性、共享性和实时有效性奠定基础,极大地提升了IETM手册编制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飞行遥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以Qt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直接接收宽带遥测接收机(RTR)发送的网络遥测数据包的方法,结合机载测试系统的采集格式、参数测试信息、校准信息和ICD信息,完成遥测数据的实时解算、工程量转换和原始数据保存,同时将关心的参数物理量通过网络实时的发送给客户端监控软件,以供试飞工程师进行实时监控。实际试验试飞结果表明,此软件运行稳定和数据准确可靠,完全满足实时监控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的组织、查询和浏览海量的图像类装备保障数据,分析了现有图模型图像语义标注方法的弊端,选取了装备IETM内的图像类装备保障数据信息作为图像语义标注的样本数据,并结合TF*IDF权值理论,改进了图模型语义标注方法的语义标注词选定方法,构建了基于装备IETM的图像类装备保障数据语义标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图像类装备保障数据语义标注模型及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图像数据信息查询的查准率与查全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对图像类装备保障数据语义标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温度是反映装甲车辆火炮反后坐装置性能的重要参量,而目前反后坐装置温度等关键参数主要依靠人工测量获取,仍没有运用于实装的自动化检测装置;为提高火炮维修保养自动化水平,使成员方便快捷地掌握反后坐装置的工作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反后坐装置温度自动测量记录技术;通过详细给出温度自动测量技术的主体思路,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流程,单片机的设计方法,提出一种反后坐装置温度自动测量技术控制方法,并据此设计开发了火炮反后坐装置温度自动测量记录装置;实验证明,该自动测试技术和方法可实现反后坐装置温度的自动、快速测量,且具备过温报警功能,对反后坐装置的使用保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伟  王仙勇  桂兵  张志 《应用声学》2017,25(10):30-34
低速增压风洞是满足我国航空工业科技发展而建设的一座气动力重大基础试验设施。为了保障该设施的高效率和可靠地运行,以各机电设备、电气测控设备、机械装置为对象,根据其故障模式和故障特点选取合适的监测点,获取实时工作状态数据,再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实现预先性决策和针对性快速维修。基于OSA-CBM 体系构建的风洞健康管理系统,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试验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实时判定,并实现了风洞装备由事后维修向视情维修转变;实现了装备从使用、维护、管理模式由分散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的转变;实现了装备系统故障诊、预测及判读从人工智能向机器智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丰盛  许勇 《应用声学》2016,24(2):198-201
作为构建商用车维修服务链的关键设备,设计了一种基于J1939协议的车载商用车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扩展了传统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将采集到的J1939车辆故障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实时上传至车辆监控中心。目标是实现商用车车辆动态监控、故障诊断和预警以及车辆维修保养服务的网络协同管理。系统以Cortex-A8为主控制器和嵌入式Linux为平台,包括故障采集与分析模块,利用Qt设计用户界面。经多次测试实验,故障诊断快速准确,无线传输数据实时性强,丢包率低。  相似文献   

17.
赵洪利  王南松 《应用声学》2015,23(11):23-23
【】:业务规则是实施S1000D的指导,是保障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数据交换的前提。本文基于S1000D默认的业务规则和业务规则决策点,以某民用航空发动机IETM为对象,研究了业务规则的制定流程和方法,利用XPath现实了BREX数据模块的编写,并在某IETM管理平台实现了该业务规则的自动验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线通信过程中,传统系统对微弱通信信号检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微弱通信信号传递的极化特性,利用电波的极化特性优化双极化天线的方法,基于TD-SCDMA双极化天线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TD-SCDMA双极化天线的微弱通信信号检测系统,根据TD-SCDMA双极化天线技术实现微弱通信信号的检测,采用TM320LF2407 DSP2407芯片的脉冲信号检测系统的设备,分析了信号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分析双极化天线下微弱通信信号的网络规划,在该网络规划条件下通过匹配滤波幅值检测完成微弱通信信号的检测。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检测系统能够满足微弱通信信号的实时检测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型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峰  李江  王新宇  高云霞 《应用声学》2017,25(10):255-258
由于大型变电站中的磁场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常采取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对大型变电站进行检修。但目前大型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主要是通过给变电站中每一个相关设备安装状态检测信号,利用串口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传输到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根据运行状态数据判定变电站中各设备状态,并根据各设备的状态向串口发送命令,串口执行相应操作,从而完成自动化检修系统设计。但这种方法无法对变电站中需要检修的节点进行定位,导致变电站设备检修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RSSI的大型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对大型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的模块进行设计,并分析各模块功能,对大型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各模块电路进行设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利用RSSI算法对系统软件进行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准确及时的对故障节点进行检修,从而实现大型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设计,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设计的大型变电站分布式自动化检修系统能够准确对变电站中故障节点进行定位,保证检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该课题的研究开拓新道路,推动该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席洁 《应用声学》2017,25(8):275-278
为有效管理人工智能技术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IETM业务规则进行研究。而当前已经制定的IETM业务规则,在人工智能技术复杂繁多的操作步骤中,许多细节问题没有得到规范管理。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IETM业务规则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人工智能技术的IETM业务规则数据模块,再将所有人工智能数据模块进行分类,并分配给各部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IETM业务规则的制定,数据模块ETM业务规则的制定过程将采用PCR技术以层次形式来表述,然后将所有分类数据模块IETM业务规则进行汇总、协商、统一,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的IETM业务规则,管理人工智能技术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实验仿真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管理人工智能技术操作步骤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