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洋农场坚持以农为本,以土生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驶入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一、确立农业基础地位,率先在硬件建设和有关指标上基本达到农业现代化水平农场要安定,关键是农业;农场要发展,关键还是农业。多年来,新洋农场一直努力增强农业投入,在政策、人才、资...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新洋农场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成功地探索出了新洋模式的“两田制”,即“多数人种少数田和少数人种多数田”的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两田制”的实施,使农场的科技、管理、种子、农机、生态等优势充分得以发挥。但是这种模式仍然由农场预先垫付生产费和生活费,造成了大队对农场的依赖性,这在农业受市场和自然双重制约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农场的风险日益加大。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结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新洋农场进一步深化“两田制”改革,实行土地租赁经营,创办联合式家庭农场,全面推行机耕队改造,促进了农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靠"小麦工程"实现小麦大面积增产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张空,刘向东,范守文"小麦工程"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小麦规模生产的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集管理、科技和农民为一体,融投入、科技和管理为一炉,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工程设计的数量、质量指标任务。...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新洋农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实干,农场经济及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1979~1997年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6085万元。自1993年以来新洋农场已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相似文献   

5.
新洋农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朱崇今,高宏江苏省新洋农场为了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初见成效。一、探索与成效(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种形式的试验。由于农场内部企业的情况差异很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一刀切,故针对不同情况,进...  相似文献   

6.
向农业现代化进军朱崇今新洋农场位于黄海之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新洋农场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水利化、林网化、化学化、机械化、电器化、良种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即在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等主要方面,已初步达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展示了社会主义大农业和...  相似文献   

7.
对国有农场小城镇建设的认识裔兆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农场突破了单一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建立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此,新洋农场在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中,有计划地搞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已形成...  相似文献   

8.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湖北省国营清河农场作为农业现代化试点单位,这是农场迈向新世纪实现现代化的重大转折点,机遇难得。我们农场党委勇挑重担,乘势而上,慎重决策,反复论证,发挥农场独特的国营、资源、人才、技术、地域五个优势,突出开发、调整、经营、科技、服务五个重点,大力开展建园示范。立足资源优势,大搞开发示范。清河农场位于南漳县中部丘陵地区,版土面积57860亩,其中耕地22000亩,山林14000亩,水域面积8000亩,可开发利用山林面积10000亩,水面5000亩。自1992年以来,农场抓住国家第二…  相似文献   

9.
新洋农场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践与思考○朱崇今一、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践江苏省新洋农场1952年建场。在70年代以前,主要是改良土壤,力争一季高产;80年代主攻双季高产;90年代大搞商品种子生产。1985年兴办职工家庭农场,1986年以后,逐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在深化改革中,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农场内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场和家庭农场提供以有偿服务为主,无偿服务为辅的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供销、农机、科技等服务,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978年以来,农业生产年年上台阶。该场5万亩耕地年产粮食3万吨、皮棉2万担,亩效益200元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1月22日,农垦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工作总结座谈会在湖北省国营龙感湖农场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湖北省农垦总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海南省农垦总局、龙感湖农场、新洋农场、柏各庄农场的代表;农业部农村经济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农业部农垦司及中共唐山市委农工部也派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新洋农场,这个有着5.2万亩耕地、4500名员工的农垦企业,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不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1999年,在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农业连遭自然灾害袭击等不利形势下,新洋农场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无穷的智慧,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全国农垦又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所属的几十个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盈利,无一亏损,实现了经济效益“满堂红”,创利润1006.8万元,名列江苏垦区28个农场之首。至此,该场连续24年盈利,盈利总额达1.6亿元。 新洋农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3.
希望的田野──新洋农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胡正行1995年新洋农场5万亩耕地产粮4260万公斤,产皮棉38.5万公斤,创经营利润3600万元,平均亩创利700元,劳均创利3.3万元。多么可观的数字!著名经济学家薛金鳌、薛家骥、沈立人在深入考察后说: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年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的场办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化工、造船、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组成的场办工业体系,经济总量占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已成为农场经济的支柱。一个国有农场,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场办工业为何能欣欣向荣,他们的思路和经验给人以启发。一、以市场为导向,多方位发展场办工业1978年前,新洋农场主要以农业为主,场办工业只是辅助性产业,经济脆弱,亏多盈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农场跑出单纯“围绕农业办工业”的狭窄圈子,提出了“围绕市场办…  相似文献   

15.
国有农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朱崇今,高宏新洋农场是江苏省127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农业部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之一,在研究制订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方案中,碰到不少新的实际问题,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以来,江苏新洋农场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着力调整场办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产权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有了突破性进展。1999年底,全场9家工商企业除化工厂正在进行改制外,其它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任务。一、三产企业的禽业中心、医院和五个机耕队也成功地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制成果,加大产权置换力度,今年开始,农场对已改制企业进行了改革的新探索。一、可行性和必要性1可行性。新洋农场已改制的企业多数实行的是股份合作制形式。一家有限责任公司、7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均为农场控股,总股本为428…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是惠农富农的捷径。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培训工程等,对农民开展以农业科技知识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培训,有利于培养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有利于促进新型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最终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江苏农垦新洋农场坚持“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走内贸外贸两条路子” ,更多地“引进来” ,更好地“走出去” ,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目前该场与中国农垦总公司合作 ,已在非洲赞比亚成功地创办了中赞友谊农场 ,并于去年独资购买了赞比亚中华农场。与此同时 ,该场立足国内 ,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外贸易 ,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外贸收购额逐年上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新洋农场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一、“走出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 )抓住机遇 ,跨国经营 ,打造“非洲工程”早在 10年前 ,新洋人就成功地跳出…  相似文献   

19.
集约经营之路──八五五农场十队完善合作农场的调查王玉卿,董国彬,胡远富一、概况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十队以合作制为基础,内部职工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承租农场土地进行生产经营,1994年兴办股份合作农场(简称合作农场)。以"四到户"、"两自理'"为模...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国有新洋农场近5年平均年创利税2685万元,特别是1999年,在农副产品滞销、价格大幅度下滑的困难情况下,仍获得利税双超千万元的好成绩。新洋农场经济为什么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创建了四大支柱,发挥了四大优势,增强了四大意识。一、创建“四大支柱”———“四大支柱”是新洋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1.一产立足调整,进一步向集约化、市场化转变,农业现代化再上新水平。一产从业人员1153人,占职工总数的255%。建场47年来,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服务、农机服务、农资供应及农产品收购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