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等级管线钢的超细晶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辉  毛卫民 《河南冶金》2011,19(1):1-6,21
论述了高强度管线钢超细品粒控制的材料学原理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应变诱发相变和超细奥氏体强化相变这两种超细品粒控制方法的原理、工艺设计原则以及工业化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讨论分析的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积累足够大的应变是实现超细晶粒控制的关键.在工业生产中只能通过多道次轧制工艺逐个道次的应变累加实现所需的应变积累.而抑制道次之...  相似文献   

2.
<正> 超细钨粉是制造超细品硬质合金不可缺少的原料,超细晶硬质合金自70年代问世以来,在难加工材料切削刀具及电子工业微型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超细钨粉的应用还在不断地开拓,如用作弥散强化剂、催化剂等等。超细钨粉的市场无疑将会  相似文献   

3.
《有色设备》2015,(2):54-55
<正>2015年3月19-20日,株洲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专家组认为,实验室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验收要求;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行业国际前沿,以发展高性能硬质合金为主题,围绕硬质合金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凝炼了超细及纳米晶粒硬质合金材料、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涂层及刀具技术、硬质合金使用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定位准  相似文献   

4.
实际初始WC颗粒尺寸选择的LSW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粗硬质合金是一类重要的矿用硬质合金.本文作者通过对WC平均晶粒尺寸为7~8 μm粗晶硬质合金的烧结实验,并用LSW动力学理论分析液相量相对较少的超粗硬质合金(>5 μm)的晶粒生长机制.分析发现,可以用Co对WC晶粒的覆盖度替代LSW动力学中的原子动力学转移系数.经过修正的LSW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指导超粗WC(>5 μm)实际初始颗粒平均粒度的选择.修正后的LSW动力方程形式为-2ax1--2ax0=0.125(C0γV2m/R)(t/T).  相似文献   

5.
《昆钢科技》2007,(3):4-4
钢晶粒细化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最近几年,通过在较宽温度范围内施加大变形量来生产超细品粒铁素体钢,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奥氏体应变感生动态转变(SIDT)是生产超细铁素体晶粒钢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钨矿开采和钨用量的增加,钨的储量已越来越少,世界钨业将面临严峻的原钨短缺。面对这种形势,专家们研究了许多的对策,回收再生和有效利用废残硬质合金便是其中之一,它是弥补原钨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一种利用废残粗晶硬质合金生产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新方法,用这种粉末生产的超细硬质合金强度及硬度高,综合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攀钢热轧板厂工艺设器现状,以Q235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摸索出了超细品粒钢的热轧工艺,使晶粒细化至4—5μm,σaσb均提高100MPa左右,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能,实现了在攀钢1450mn普通热轧机上生产超细晶粒钢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的性能,国内外发展概况,制造方法,添加剂Cr_3C_2、VC、(Ta、Nb)C和杂质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该类硬质合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德国维迪阿公司超细硬质合金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德国维迪阿(Widia)公司超细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研究了超细硬质合金的性能,概述了其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超细硬质合金的关键是粉末的制备和压坯的烧结,并且超细硬质合金在烧结过程中容易引起晶粒长大。有关研究表明在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硬质合金中晶粒的长大。近几年以来国内外对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所以,本文就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种类、方法,以及抑制剂对超细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WC-6%Co和WC-8%120为研究体系,在1390℃压力烧结下制备不同配比复式碳化物的超细硬质合金。分别采用洛氏硬度检测、抗弯强度检测、钴磁检测、矫顽磁力检测等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衍射分析,研究了不同量的(W,Ti,Ta)C复式碳化物对超细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6%Co-2%(W,Ti,Ta)C超细硬质合金的矫顽磁力为45.39kA·m^-1,硬度为94.0HRA,抗弯强度为2280MPa;WC-8%Co-2%(w,Ti,Ta)C超细硬质合金的矫顽磁力为37.4kA·m^-1,硬度为93.4HRA,抗弯强度为2670MPa;WC-8%Co-2%(w,Ti,Ta)C-0.5%(Cr3C2/VC)的矫顽磁力为38.2kA·m^-1,硬度为93.6HRA,抗弯强度为2780MPa;它们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纳米粉末溶解法制备粗晶WC-Co硬质合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粗晶硬质合金是一类发展中的先进矿业用硬质合金。采用纳米粉末溶解法制备特粗晶硬质合金,得到WC平均晶粒尺寸为8~9μm的特粗WC-Co硬质合金,研究发现纳米粉末可通过扩散机制控制小晶粒粗化。此方法不仅使WC平均晶粒尺寸增加,而且使WC-Co硬质合金的WC晶粒尺寸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提高;同时复杂形状晶粒明显减少,晶粒发育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纳米硬质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细化硬质合金晶粒的意义及纳米硬质合金的发展现状等概况进行了阐述.采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法对原料WC粉及球磨混合料进行了检测,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了合金制备过程中抑制剂不均匀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合金晶粒大小的影响,改进了抑制剂的生产工艺,成功制备出纳米硬质合金样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三种不同Co和Cr3C2含量的硬质合金材料。在常温下分别测量了材料的晶粒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并通过SEM照片等对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硬质合金中粘结相Co含量增多,其硬度下降,抗弯强度升高;微量碳化物Cr3C2在硬质合金中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在高钴硬质合金中添加微量碳化物Cr3C2,能使材料具有高硬度、高抗弯强度的良好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硬质合金的材料成分、碳化物晶粒度、复杂碳化物相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并辅以合适匹配的刀具参数进行分析和研究,优选出固溶体、黏结相和晶粒度合理配比,研制出了新型硬质合金D16刀片材料。结果表明以该材料制成的硬质合金铣刀性能良好,完全可以替代德国维迪亚TN35M铣刀,经试验,其寿命超过进口铣刀一倍,超过国内同类刀片材料(自贡767,YC30S)寿命4~6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铣削高锰钢用高性能硬质合金铣刀材料。  相似文献   

16.
硬质合金中WC晶粒内部微孔形成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粉末冶金技术》1995,13(3):181-185
利用扫描电镜对以蓝钨与黄钨为原料制得的粗颗粒W粉、WC粉进行形貌观察,并与其对应的WC-Co硬质合金金相组织进行了对比。以此为基础对硬质合金中WC晶粒内部微孔这一比较常见的现象作出解释,即合金中WC晶粒内部微孔主要来源于原料W粉。实验结果表明,选用蓝钨为硬质合金生产原料可使合金中WC晶粒内部微孔明显减少,从而使合金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超细硬质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着重分析了中低钴(质量分数《8%)超细硬质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微孔隙、聚晶、钴池、晶粒长大和夹粗等缺陷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大量超细硬质合金工业化生产实践表明:选用粒度分布均匀、杂质含量低的超细粉末原料,并配以相应的湿磨、压制和烧结工艺以及对生产各环节精确、量化控制和管理等是生产优质、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粒度的WC和Co原始粉末经不同时间球磨后的微观形貌;并对球磨后的复合粉末添加不同配比的晶粒抑制剂,进行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超细晶硬质合金,考察了不同配比的晶粒抑制剂对超细晶硬质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原始细颗粒粉末,经较短时间的球磨处理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细化效果;复合添加VC+Cr3C2或VC+TaC晶粒抑制剂对硬质合金晶粒的细化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添加VC的细化效果;添加Cr3C2后WC晶粒呈近圆形,且硬质合金抗弯强度有明显提高;添加TaC后的WC晶粒呈三角形或四边形,促进了硬质合金的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粗颗粒与特粗颗粒两种粒度级别以及平面化表面与球化表面两种形貌特征的WC原料对WC-Co硬质合金中WC晶粒度、晶粒形貌以及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费氏粒度为11.4 ̄13.4μm,与22.0 ̄28.3μm两种粒度级别的WC粉末为原料制备合金,尽管两种合金硬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但是两种合金的晶粒度相差很小,在4.0 ̄4.3μm之间,同属一种粒度级别。WC原料的原始形貌对合金中WC晶粒形貌与合金性能影响很小,碱金属掺杂原料制备的合金中WC晶粒结晶完整性相对较差。因此,高纯原料是制备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