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海洋浊度传感器校准过程中,由检测装置的边界效应引入的系统误差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选用不同型号(OBS-3+和STM)的多个浊度传感器,在不同边界尺寸及不同浊度的水体中开展检测实验,归纳分析试验数据,得到各种实验条件下传感器的相对示值误差。在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边界效应与检测装置的边界尺寸及水体浊度相关,尺寸越小、水体浊度越低,边界效应越显著。因此对于测量范围较宽(0~2 000 NTU)的浊度测量传感器建议采用轴向边界20 cm以上的检测装置,而测量范围在0~25 NTU的窄量程传感器建议在30 cm以上的检测装置中校准。  相似文献   

2.
海底热液喷口周围的水体具有显著的浊度和化学组分异常,是寻找热液喷口的重要标志。文章提出了一种海底热液喷口的探测技术方法,设计了低功耗化学传感器。该化学传感器可搭载在相关平台,实时探测水体的Eh、H_2S、pH及CO_3~(2-)等电位值,结合浊度异常,可以推断热液喷口的位置。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试结果表明,该化学传感器可有效探测由热液活动产生的水体异常,是一种探测海底热液喷口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3.
海底热液喷口周围的水体具有显著的浊度和化学组分异常, 是寻找热液喷口的重要标志。文章提出了一种海底热液喷口的探测技术方法, 设计了低功耗化学传感器。该化学传感器可搭载在相关平台, 实时探测水体的Eh、H2S、pH及CO32-等电位值, 结合浊度异常, 可以推断热液喷口的位置。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试结果表明, 该化学传感器可有效探测由热液活动产生的水体异常, 是一种探测海底热液喷口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4.
略论浊度标准,单位和测量仪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各行业所使用的浊度标准物质,计量单位,表达形式和单位换算以及各种不同设计原理的测量仪器研制进展概况,着重介绍了水质行业浊度标准物选定,浊度的测量和应有用并根据海洋环境浊度监测调查特点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潘俊  于非  任强  魏传杰  李靖 《海洋科学》2017,41(12):9-16
南黄海海域中营养物质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为了加强对此过程的机制与速率的认识,本文利用新型硝酸盐传感器(Submersible Ultraviolet Nitrate Analyzer,SUNA)在2016年5、6月开展南黄海硝酸盐调查,进行了实验室标定、现场调查及后续数据处理改进等工作。讨论了其在南黄海使用的可靠性,综合考虑了南黄海典型的温-盐结构特征及苏北浅滩的高浊度对SUNA测定结果的影响,较深入地分析了温度-盐度校正、浊度的影响等方面。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海域中修正后的硝酸盐数据与采用国家标准的传统方法的同步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达到0.9以上,SUNA可在苏北浅滩等浊度较高的海域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LZY_(1-1)型光电浊度仪的设计原理,标定方法及使用结果,该仪器用经典法校准后,能快速测量大批量样品的悬浮物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基于海洋石油平台的在线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采用有缆在线监测系统架构,设计多功能可扩展的监测系统主体结构,搭载多种环境在线监测通用传感器,监测电导率、叶绿素a、溶解氧、pH、VOC、浊度6种海洋生态环境参数和流速、流向、水温、盐度4种海洋自然环境参数,数据由数据采集器经水下信号电缆实时传输至平台终端,对监测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的性能是海洋环境监测参数数据质量的保障。文章以常用的海水温度、电导率、浊度和叶绿素传感器为评估对象,利用同一台仪器连续多年的校准数据实现传感器的稳定性评价。当漂移系数在1附近时,表明传感器性能稳定,当漂移系数大于或小于1时,表明传感器测量值发生漂移;由历年校准数据计算的漂移系数可实现各传感器校准周期内数据的修正,修正前各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大且呈单向增量变化,修正后的误差降至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且呈正态分布。利用历史计量数据建立的传感器性能评价模型可为用户提供长期的传感器稳定性评价,有利于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的性能和数据的准确性,拓展计量数据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龟山岛热液区属浅水型海底热液活动区,已探明有超过30处的热液喷口分布在约10—30m的水深范围内。通过机械封装、硬件电路以及配套软件的设计和加工,自制了散射光式水下浊度仪;2011年5月25—30日,使用该浊度仪,对龟山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拖航作业,在此次作业的东北方向发现一处新的热液喷口(24°5009N、121°5808E);海试结果表明,该水下浊度仪对于浊度较大海域有探测能力,对浊度较小海域的探测精度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该传感器是澳大利亚Greespan公司生产的一种先进传感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它可在长期无人值守的情况下现场自动监测水质pH、溶解氧、温度、电导、水深、浊度等.  相似文献   

11.
叶绿素浓度是衡量海洋浮游植物丰度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地测定海水中的叶绿素含量,对于业务化监测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活体荧光法的叶绿素传感器操作简便,可长期原位在线监测,能轻易获取大量实测数据,是当前海水叶绿素高精度测量手段的主要发展趋势。由于在海上应用时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叶绿素传感器数据与实验室萃取法数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作者综述了科学界在浊度、光照、温度、盐度等海洋环境因素及藻类生理因素对叶绿素传感器测量的影响规律、影响机理和数据校正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活体荧光法叶绿素传感器海上应用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大生活用海水水质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海水直接利用技术作为重要的开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生活用海水技术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代替沿海地区35%左右的生活用水.近年来,随着大生活用海水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大生活用海水水质标准》.论文对大生活用海水的浊度、色度、BOD5、氨氮含量、合成洗涤剂含量、溶解氧含量、大肠菌群数、悬浮性固体等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大生活用海水水质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方法是测量海水pH值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自主研发的基于铱金属及其氧化物电极的pH传感器,建立了海水环境下仪器标定和数据校正的方法,并在近岸和大洋环境中进行了原位测试的应用。仪器标定包括:(1)依照海水pH分析的标度要求选取适当的标定缓冲试剂;(2)以标准海水替代常用的2-氨基吡啶(AMP)溶液制备标定缓冲体系。数据校正主要包括温度背景校正及误差校正。海区原位测试应用以及与其他同类仪器对比表明,标定体系差异带来的误差可达1.00 pH单位,数据校正可提升测试精度0.10~3.00 pH单位不等。仪器的标定与数据校正方法能有效提高该自研pH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快速、连续测定悬浮泥沙含量的方法,以高含沙量海区黄河口泥沙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仪测定了不同悬浮泥沙含量水体的电导率。前期实验结果已经证明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并对影响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关系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颗粒粒径对电导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盐度的影响最大,颗粒粒径的影响最小,几乎可以忽略。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初步建立起在盐度、温度较大变化范围内电导率与泥沙含量的一般函数关系,为实现海水悬浮泥沙含量的现场电导率原位监测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快速、连续测定悬浮泥沙含量的方法,以高含沙量海区黄河口泥沙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仪测定了不同悬浮泥沙含量水体的电导率.前期实验结果已经证明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并对影响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关系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颗粒粒径对电导率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表层海水盐度是海洋水文观测中十分重要的观测项目之一,对其连续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获得本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状况及变化规律,对海上防灾减灾,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能否获取可靠的观测数据就非常重要。文章介绍一种浮标式的温盐传感器载体装置,由防缠绕固定模块、浮体配重模块和防护过滤模块3部分组成,既能防海水污损,又能减少物理(缠绕、振动、碰撞)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温盐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及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并且维护方便,非常适合海洋站使用。  相似文献   

17.
对位于辽东半岛大孤山北侧砬底村沟谷中的钻孔岩心作黏土混浊水电导率、硅藻分析和pH值测定。结果显示黏土混浊水电导率曲线和咸水种硅藻含量曲线大体一致,表明黏土混浊水电导率和硅藻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印证。据硅藻组合、土导电率值和pH值的结果,将LD孔岩心从下到上分为4个沉积环境带:Ⅰ带为全新世海侵期的溺谷环境;Ⅱ带海水影响逐渐减弱的潮间带环境;Ⅲ带的泥炭环境分为Ⅲ-1带的受外洋海水影响的盐性沼泽湿地环境和Ⅲ-2带为积水的淡水湖沼环境;Ⅳ带分为两个亚带,Ⅳ-1带为有一定水深的陆相沼泽湿地环境,Ⅳ-2带为受海水影响的陆相沼泽湿地环境。另外黏土混浊水电导率与pH值也呈良好的反相关对应关系,这表明pH值也可以成为恢复古环境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an optical oxygen sensor to measure dissolved oxygen in seawater was investigated. The sensor is based on the dynamic quenching of an oxygen-sensitive fluorochrome embedded in the tip. Dissolved oxygen in sea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eight stations at depths ranging from 3000 to 6000 m was analyzed both with the optical sensor and by the Winkler titration method. The two sets of data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The stability and simplicity of the method and the good agreement of the results with those of the titration method indicate that the sensor would be useful for fieldwork.  相似文献   

19.
光纤光化学氨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是导致海洋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光纤光化学检测的氨传感器特别适于氨的原位或在线分析。文章介绍了光纤光化学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光纤敏感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一些应用管况。发展小型、实用的光纤光化学传感器是未来海水中氨的原位、在线检测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