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类的耐药表型和基因表型的分布及其关系。方法:用VITEK-2 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2010年1~9月40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磺胺类的耐药表型检测,并对其中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qacE△1-sul1基因。结果:405株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类的耐药表型模式RESISTANT为201株(49.6%),WILD为185株(45.7%),RESISTANT+WILD为19株(4.7%)。30株多重耐药菌株检出耐消毒剂-磺胺类的耐药表型模式为ESISTANT 12株,WILD 15株,RESISTANT+WILD 3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qacE△1-sul1基因携带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消毒剂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ABA)11簇β-内酰胺酶、3簇金属β-内酰胺酶、4簇OXA类碳青烯酶、2簇AmpC酶、6簇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PCR检测203株多重耐药的ABA菌耐药基因。结果203株中ADC阳性186株(91.6%)、TEM阳性124株(61.1%)、OXA-23cluster阳性66株(32.5%)、SHV阳性18株(8.9%)、PER阳性6株(3.0%)、DHA阳性1株t(0.5%);ant(3”)-I阳性189株(93.1%)、aac(6’)一Ib阳性118株(58_3%)、aac(3)-I阳性114株(56.2%)、aac(6’)-II阳性13株(6.4%)、ant(2”)-I阳性13株(6.4%)、aac(3)-II阳性10株(4.9%);qacE△1阳性164株(80.8%)。结论多重耐药的ABA菌β-内酰胺酶、OXA类碳青烯酶、AmpC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qacE△1-sul1基因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结果27株AB菌检测qacE△1-su1Ⅰ基因阳性22株(81-4%),intⅠ1基因阳性23株(85.2%)。qacE△l-su1Ⅰ基因和intⅠ1基因具有相关性。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qac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这和qacE△1-sul1基因与Ⅰ类整合酶基因整合在一起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是否能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长,为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潜在新药。方法: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和标准菌株ATCC19606作为实验对象,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在含不同浓度复方鱼腥草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肉眼判断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不同浓度的复方鱼腥草能影响鲍曼不动杆菌生长,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增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006 400μg/m L(微量肉汤法),8006 400μg/m L(微量肉汤法),8006 400μg/m L(琼脂稀释法)。结论:复方鱼腥草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作为潜在药物用于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用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醋酸氯已定)对6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杀灭效果,探究MDRAB耐消毒剂机制,为临床日常消毒、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MDRAB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这63株菌是否存在耐药基因qac E1。结果氯消毒剂消毒浓度>5 000 mg/L时,能杀灭所有试验菌株。63株MDRAB中,47株(75%)qac E△1-sull阳性,16株(25%)qac E△1-sull阴性。qac E△1-sull阳性株对醋酸氯已定的MIC50、MIC90、MBC50和MBC90分别是qac E△1-sull阴性株的4、4、4、8倍。结论含氯消毒剂情况与qac E△1-sull基因的存在与否无关;醋酸氯已定的杀菌效果与qac E△1-sull基因的携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吴倩  蒋敏  赵清 《重庆医学》2015,(21):2961-2965
目的 分析7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检测其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与头孢菌素酶(Ampc)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与Ampc酶的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类BLA基因TEM型、SHV型、CTX型以及C类BLA基因ADC型、DHA型.结果 7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32株(45.7%)单产Ampc酶,8株(11.4%)单产ES-BLs,20株(28.6%)同时产Ampc酶和ESBL,合计共28株(40%)产ESBLs,共52株(74.2%)产Ampc酶.PCR实验共检测出blaTEM、blaSHV、blaADC 3种基因,分别为69株(98.6%)、25株(35.7%)、56株(80.0%),bla CTX、bla DHA两种基因均为阴性.70株菌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7.2%以外,其余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产ESBLs与Ampc比例较高,多重耐药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造成的院内感染比例明显增加,其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和病死率高,已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在此回顾近年来关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治疗文献,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有舒巴坦、多黏菌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和利福平,鉴于这些抗生素临床较少应用,现探讨四种药物的特点和作用,期望为临床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 test)测定亚胺培南等12种抗菌药物对4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等电点聚焦电泳(IEF)、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结果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同一克隆株,耐药谱基本一致,仅1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中度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三维试验显示4株细菌存在能水解亚胺培南的酶.3株细菌有pI 5.4、5.8、6.6、7.2条带,另1株少pI 5.8条带,pI 5.4、5.8条带均能被克拉维酸抑制.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同时存在OXA-23、PER-1基因.结论存在同时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细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 2008~2010年3年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78株,其中2008年106株,2009年207株,2010年365株;16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余抗菌药物3年间耐药率均在46.4%~85.9%之间;对16种抗菌药物全耐药的菌株,2008年1株、2009年4株,2010年4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药耐药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了解整合子类型以及整合子携带耐药基因盒特征。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细菌鉴定及药敏由MicroScan Walk Away 40仪器完成,整合子分类检测及开放阅读框扩增由PCR法完成。开放阅读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进行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上作比对。结果:62株鲍曼不动杆菌有11株呈多重耐药,阳性率17.7%,1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均耐药,其余菌株较敏感。1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均检出整合子;进一步分类鉴定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开放阅读框可变区扩增产物为(0.3~2.5)KB不等条带,测序结果证实11株Ⅰ类整合子含有6个不同耐药基因盒:blam-1,orfX,aacA4,catB3,dfrA1,aadA1。其中7株均出现catB3,aacA4和dfrA1组合。结论:与其他报道相比较,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率较高,且均为Ⅰ类整合子;其整合子基因盒含有多种耐药基因编码,其中aacA4,catB3和dfrA1耐药基因组合在本地区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70株ABA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4.29%(45/70),其中aac(6’)-Ⅰ检出率最高为41.40%,其次为基因aae(3)-Ⅱ,aac(3)-Ⅰ和ant(3’)-Ⅰ,检出率分别为34.29%,31.435%和25.71%;未检出aac(6’)-Ⅱ,ant(2’)-Ⅰ,aph(3’)-Ⅰ及aph(3’)-Ⅱ基因。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ac(3)-Ⅱ、aac(3)-Ⅰ及ant(3’)-Ⅰ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AB)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表达和传播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我院血液标本分离的17株AB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测定,应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7株AB菌有10株为泛耐药株。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等也有较高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最高。17株中TEM阳性13株,OXA-23群阳性10株,ADC阳性12株,其余基因均阴性。13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10株TEM OXA-23群 ADC 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结论我院AB菌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TEM、OX-A-23群及ADC等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OXA-23群基因的获得和传播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滥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分离的28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社区感染株(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CAI)237株,医院感染株(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51株。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Ab对几乎所有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耐药性,对其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亦不敏感。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为68.5%,其余抗生素的敏感率都〈54.5%。绝大多数病原菌医院内感染株的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株,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期我院经验性治疗首选阿莫西林/舒巴坦+左氧氛沙星+阿米卡星或SMZCO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O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国恩  刘敏龙  郭蕾  马琪  吴媛  王红梅 《西部医学》2013,(11):1678-1679,1682
目的 了解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变迁情况,探讨多粘菌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西安市某三甲医院细菌室的分离菌株,统计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体外药敏效果.结果 2010年共分离细菌4552株,2011年7269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83株(12.8%)和934株(12.8%),为分离菌株第二位.多粘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高体外活性,2010和2011年敏感率分别为92%和9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检出率很高,药敏试验证实对多粘菌素B保持很高体外活性,多粘菌素是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率变迁,分析其耐药性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临床微生物科分离得到并有药敏结果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 397株,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 连续6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无明显变化,主要分布于烧伤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老年科等科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呈整体下降趋势。门诊及内科分离的菌株对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敏感率相对较高,而急诊、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菌株敏感率相对较低。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逐年降低,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不同科室分离的细菌耐药谱不一致,临床医师需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还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施芳  邹义春  柯俊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1):1267-126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的分离率和病区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以CLSI/NCCLS标准进行。结果 2004-2010年共收到26670份标本,分离出阳性细菌706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71株(6.67%),分离率为1.77%(471/7065)。在47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从痰液标本分离出最多有409株(86.83%),分离率最高的是ICU,占49.3%。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且呈逐年升高趋势,部分表现出多重耐药特征。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日益严重,应重视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与分离,谨防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指导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细菌药敏试验采用VITEK仪器法。结果:我院2014至2017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 246株,各年度分别检出数量为:413株(2014年)、565株(2015年)、644株(2016年)和624株(2017年)。标本类型主要为痰,占88%,其次为胆汁及腹腔引流液,占5.7%,除此之外,血液、伤口分泌物、胸水及脑脊液等也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各科室分布广泛,其中,综合ICU检出比最高,占20%,其次为呼吸内科,占9.3%,其余临床科室也均有分布。我院ICU病房内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23.16%,且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阿米卡星,其耐药率为27.62%。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变化较大,2014~2016年呈逐年上升,但2017年较2016年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在80%以上,近几年来变化不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可造成多部位的感染,且临床科室分布广泛,并对临床多种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6 - 2009年4年间591例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谱变迁进行系统性研究.用脉冲物凝胶电泳(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收集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12月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用WHONET5.3分析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422株,其中398株分离自住院患者,24株分离自门诊患者。374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痰标本,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的下呼吸道感染。分离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达80.33%,对美罗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54.50%、42.65%、39.81%及29.1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均在30%以下。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多来自于痰标本和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