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美秋  王步军  郑飞云  张乾 《浙江医学》2011,33(6):827-829,83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调节,从血管形成和基因调控方面进一步探究它们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取EMs异位内膜58例,EMs在位内膜25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VEGF和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病例的治疗、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VEGF在EMs患者的异位内膜中表达高于在位和正常内膜中的表达率(P<0.05),但PTEN在EMs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均低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均P<0.05);VEGF在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增生期与分泌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内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PTE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和正常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VEGF和PTEN 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痛经情况、囊肿大小及术后受孕与否均关系不密切,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VEGF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直接参与EMs的血管生成,PTEN蛋白在EMs中表达存在缺失或减弱,从而上调VEGF的表达.它们可能参与EMs的血管生成,促进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和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治苗  卢玉凤  杨眉  年研  哈春芳 《重庆医学》2015,(28):3925-3927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及 RT‐PCR 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EMs 的在位内膜35例,EMs 的异位内膜35例,uPA 蛋白及 mRNA的表达。结果 uPA 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极少数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在 EMs 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正常内膜,在 EMs 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内膜(P <0.05)。 uPA 蛋白在3组内膜的增生期与分泌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PA mRNA 在 EMs 患者异位内膜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内膜(P<0.05)。结论 uPA 可能在 EMs 异位内膜的黏附、生长等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章君华  徐键 《浙江医学》2011,33(12):1760-1762,1765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EMs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EMs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32例非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情况,以及TLR4在EMs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作半定量分析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4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4蛋白在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在异位内膜中表达要高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蛋白在Ⅰ~Ⅱ期EMs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TLR4表达下降,但在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TLR4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结果】①腺上皮细胞中:瘦素和VEGF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并且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1);②间质细胞中:瘦素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1),VEGF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瘦素与VEGF均呈正相关表达(P〈0.01)。【结论】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两者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R、PR及AR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阐述性激素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探究治疗EMs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0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及AR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异位内膜PR及AR表达的相对增高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结果】①腺上皮细胞中:瘦素和VEGF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并且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1);②间质细胞中:瘦素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1),VEGF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瘦素与VEGF均呈正相关表达(P〈0.01)。【结论】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两者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步军  郑飞云  杨孝军  张乾 《浙江医学》2011,33(12):1777-1780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调节,从血管形成和基因调控方面进一步探究它们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取EMs异位内膜58例,EMs在位内膜25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HIF-1α和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病例的治疗、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在EMs患者的异位内膜中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在EMs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P<0.05);HIF-1α在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PTE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HIF-1α和PTEN 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痛经情况、囊肿大小及术后受孕与否均无相关性,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情况有相关性;HIF-1α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直接参与EMs的血管生成,HIF-1α可能是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PTEN蛋白能够诱导EMs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它在EMs中表达存在缺失或减弱.它们相互作用对EMs细胞的异位种植和存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7(mauix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在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MMP-7在EM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MMP-7及VEGF在EMT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MMP-7表达与在位内膜无差异,但高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异位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MT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VEGF及MMP-7与异位内膜的高侵袭性和高血管新生能力有关,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步军  郑飞云  杨孝军  张乾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85-1188,F0003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EMs异位内膜组织58份,EMs在位内膜组织25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份,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患者的治疗、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EMs患者的异位内膜HIF-1α和VEGF蛋白蛋白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痛经情况、囊肿大小及术后受孕与否均无关(均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情况有关(均P〈0.05);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0.556,P〈0.05)。结论 HIF-1α和VEGF直接参与EMs的血管生成,HIF-1α可能是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它们相互作用对EMs细胞的异位种植和存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盈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70-1771,186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Ms患者异位内膜36例、在位内膜36例及正常内膜中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三组的VEGF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正常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VEGF的表达强度以阴性为主,仅少量阳性表达。异位内膜组中,VEGF的表达强度以++~+++为主,阳言表达率91.7%,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25.0%)、正常内膜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内膜组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更易发生远处部位的种植转移。检测VEGF的表达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不同月经周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抑素(AG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28例EM患者(EM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及22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在不同月经周期中VEGF和AGN的表达.结果 ①VEGF在对照组及EM组的在位内膜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异位内膜在增生期及分泌期VEGF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其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EM组在增生期,异位内膜VEGF含量高于在位内膜(P<0.05);而在分泌期,异位与在位内膜VEGF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GN在对照组分泌期及增生期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EM组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AGN的表达均高于增生期(P<0.05),异位内膜AGN的表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在位内膜AGN在分泌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和AGN在EM高表达,提示二者的异常表达与E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PTTG及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44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及免疫组化( SP )方法测 PTTG、VEGF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 TTG 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P<0.01)。 PTTG蛋白表达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79%、22%,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P<0.01)。 VEGF蛋白表达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84%、59%,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 P<0.01)。等级相关分析PTTG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均有PTTG mRNA及PTTG蛋白表达;且异位内膜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及正常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VEGF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TG高度表达可上调VEGF高表达,PTTG与VEGF呈正相关表达,提示子宫内膜活性增强、侵袭力增高,可促进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子宫腺肌病中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TGF-β1、MCP-1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的表达.结果(1)VEGF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间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GF-β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间TGF-β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CP-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异位内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VEGF和TGF-β1、MCP-1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TGF-β1、MCP-1可能在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30例EMS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VEGF在EMS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措施有限,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骨桥蛋白(OPN)在EMs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因EMs行手术的患者35例(病例组),于术中或术后确诊,其中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收集同期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并经病理科诊断排除EMs的正常子宫内膜者30例作为对照(正常子宫内膜组),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5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和EMs异位内膜组NF-κB p65、OPN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NF-κB p65、OP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极少数表达于间质细胞中。EMs在位、异位内膜组NF-κB p65和OPN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3组增生期及分泌期NF-κB p65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异位内膜组分泌期OPN的表达均高于增生期(P<0.05);EMs在位内膜组和EMs异位内膜组中NF-κB 与OP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在位=0.88,r异位=0.78,P<0.05)。NF-κB p65、OPN mRNA在EMs在位、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结论 NF-κB p65、OPN及其mRNA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强,并呈正相关,提示二者极有可能通过相互激活进而诱导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GnRH II与GnRH 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GnRH II对EMs患者可能的作用。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浓度的GnRH II,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处理,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48 h培养,能分泌VEGF,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相近,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GnRH 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较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的作用更强(P<0.05)。不同浓度的GnRH 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P<0.05)。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功能,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GnRH II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且GnRH II明显强于GnRH I,为寻找EMs抗血管形成方面的新药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27kip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2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P均<0.05).异位内膜组织中TGF-β1与P27ki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783,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蛋白过度表达和P27kip1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旭  何援利  彭冬先 《广东医学》2007,28(2):229-231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68例EMs的异位内膜、20例在位内膜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在EMs组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1),各组中分泌期与增生期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Ms组异位内膜中的MV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VD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8,P<0.01).结论 HIF-1α在EMs的异位内膜过度表达,且与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推测HIF-1α可能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有或无EM的妇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在EM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表达均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的高表达,说明其通过促血管生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Ms异位内膜38例(实验组)和正常子宫内膜40例(对照组)中COX-2、VEGF和KDR的表达。结果 ①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VEGF和KDR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EMs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COX-2、VEGF高表达有关,二者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