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和2016年分别通过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比了长春动植物园笼养和图牧吉保护区半散放大鸨发情期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雌鸨静站,觅食、游走、理羽、趴卧、警戒行为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雄鸨静站、游走、理羽、觅食、求偶炫耀和警戒行为都表现出了极显著差异(P≤0.01),趴卧行为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测量取样比对,笼养大鸨单只平均活动区域面积明显小于半散放大鸨,笼养笼舍中的天然植物和昆虫的种类数量明显较半散放区域单一。  相似文献   

2.
2014年3~10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对湿地展区中饲养的黑冠鹤和灰冠鹤进行了局部丰容改造前后食物选择对比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观察期内2种冠鹤对于植物的选择是有规律性的,2种冠鹤对于狗尾草、金狗尾草、苍蝇、蚂蚁和人工饲料的觅食选择(0.01≤P≤0.05)表现为差异显著;对白车轴草、苦荬菜、车前、藜的觅食选择(P≤0.01)表现为差异极显著;但对于稗草、香蒲、青麻、蒲公英、蚂蚱、蜻蜒等的觅食选择(P≥0.05)表现为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黑冠鹤和灰冠鹤在丰容前的4月对植物型饲料的采食比例分别为30.40%和25.13%,而丰容后的8月对植物型饲料采食比例高达83.22%和79.15%,因此园区内增加稗草、香蒲、蒲公英、藜等植物的种植更有利于冠鹤的食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采用行为学方法研究大棚饲养条件下风扇降温和水帘降温以及舍饲、35日龄开放运动场、70日龄开放运动场对黄羽肉鸡采食、饮水、修饰、站立、运动、觅食、攻击、休息、沙浴,栖架10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帘降温组鸡群采食和修饰行为的百分比极显著高于风扇降温组(P〈0.01);而饮水、站立和觅食行为的百分比则极显著低于风扇降温组(P〈0.01);沙浴行为百分比也显著低于风扇降温组(P〈0.05),其他的行为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2)放养措施可以极显著增加鸡群的采食、饮水、修饰、运动、觅食、休息以及沙浴等7种行为的百分比(P〈0.01),极显著降低鸡群的栖架行为及站立行为的百分比(P〈0.01);其他的行为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不同降温措施和不同时间放养措施显著影响肉鸡采食、饮水、站立、修饰、觅食和沙浴行为百分比,上述6种行为指标可作为评价黄羽肉鸡福利养殖水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日活动规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雄性:觅食40%,游走28%,追逐25%,警戒3%,静栖和其他的时间各2%;雌性:觅食65%,游走25%,静栖和其他各3%,警戒和追逐各2%。早晨下树后和傍晚上树前各出现1次游走和觅食高峰。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徐州金桥珍禽养殖场的黑天鹅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黑天鹅在孵化期具有一定的行为时间分配.行为时间分配为:孵化29.96%、理羽15.06%、采食11.87%、游泳10.22%、站立8.09%、游走7.15%、筑巢7.07%、警戒6.09%、休息3.00%、对鸣1.53%.对不同性别黑天鹅的时间分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筑巢行为差异显著(P<0.05),孵化、采食、休息、游泳行为上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姜娜  李晓民 《野生动物》2013,34(1):29-31
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是丹项鹤的重要繁殖地,2011年4~5月对保护区繁殖前期的丹顶鹤孵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丹顶鹤孵化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各行为频率依次为:繁殖31.34%、觅食28.26%、警戒20.12%、静栖8.99%、游走4.51%、其他6.78%。在不同繁殖阶段,丹顶鹤各行为的生境分配存在一定差异。在产卵前期,繁殖行为主要发生在芦苇火烧地,觅食行为主要发生在农田;在孵化初期,繁殖行主要发生在苇丛里,觅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芦苇火烧地。  相似文献   

7.
成年黄山短尾猴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5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黄山野生猴谷YA1群黄山短尾猴成年个体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系统观察.数据分析显示:黄山短尾猴成年个体日活动行为主要为休息(59.72%)、理毛(17.50%)和觅食(14.82%),其他行为如漫游(5.86%)、玩耍(0.04%)和其他(1.64%)时间花费较少,觅食高峰与投喂时间基本一致.老年组个体比成年组个体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Z=-5.811,P<0.01)和理毛(Z=-4.913,P<0.01),较少时间漫游(Z=-3.989,P<0.01).雄性个体花费较多时间休息(Z=-3.577,P<0.01)而雌性个体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理毛(Z=-3.134,P<0.01).哺乳期雌性漫游行为(Z=-2.9541,P<0.01)低于非哺乳期雌性个体,其他行为(Z=-2.9541,P<0.01)明显高于非哺乳期雌性,而觅食行为(Z=-0.1773,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果表明人工投喂是导致其行为时间分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杨乐  丁伟  李斯 《野生动物》2012,33(4):180-183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振羽行为、飞行行为和起舞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36.9%、30.2%、17.7%、9.7%、2.9%、1.3%、1.0%、0.4%,都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中觅食行为与游动行为、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起舞行为与游动行为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育雏期的亲鸟喂雏次数是不同的,一天中12:30~13:30时段喂食活动的频次达到最高值,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食频次除了第1期和第3期(每1期为10 d)相比为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种行为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雏鸟的成长发育,亲鸟与雏鸟的距离变化都呈现抛物线的变化,雌性亲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性亲鸟。  相似文献   

9.
邹婧  华彦  王海滨  张伟 《野生动物》2015,(2):157-161
2014年5月~2015年2月,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 method)对人工圈养的8只紫貂进行行为学观察,定义了休息、运动、采食、排泄、警戒以及其他行为等行为谱。通过对雌雄紫貂在不同季节行为节律研究发现:除了睡眠行为、卧息行为和玩耍行为外,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均表现出雄性高于雌性,卧息行为和其他行为时间分配雌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人工圈养紫貂行为的日节律表现为19:00到次日5:00处于活动高峰期,日行为具有一定节律性。不同季节紫貂的日节律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10.
吉林莫莫格白鹤春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鹤属大型涉禽,仅分布于亚洲地区,其东亚种群数量为3 750只左右;由于环境变迁,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阐明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中白鹤春季的活动规律以及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于2010年4月15日~5月13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鹤春季迁徙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白鹤的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依次为:觅食占64.34%、静栖占4.42%、警戒占13.92%、游走占4.57%、理羽占11.51%、其他(包括打斗、飞行、呜叫等情况)占2.56%。成体与亚成体白鹤、雄鹤与雌鹤在行为和时间分配上有明显差异,在觅食时间上雌鹤高出雄鹤10%左右,雄鹤的警戒时间高于雌鹤。  相似文献   

11.
笼养丹顶鹤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于2005年3月~2006年2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内进行,选2对成年丹顶鹤进行了行为观测,结果表明:笼养丹顶鹤繁殖期主要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比为采食28.31%、游走22.15%、身体护理21.17%、瞭望13.01%、繁殖行为11.00%、静栖4.36%,且两性间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没有明显差异(P>5%,df=81);非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为采食行为46.65%、瞭望18.92%、身体护理14.72%、游走12.30%、静栖7.40%。笼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包括对鸣(6.09%)、炫耀(5.15%)、交尾(4.84%)、营巢(4.65%)、警戒(10.44%)、卧巢(68.83%)等。其中雌鹤用于营巢的时间明显多于雄鹤(P=0.02<5%);雄鹤用于警戒的时间明显多于雌鹤(P= 0.006<1%)。繁殖初期,对鸣、炫耀、营巢、交尾行为的月间差异显著(P<5%),是繁殖初期主要的繁殖行为表现,而警戒的月间差异均不显著(P>5%)。笼养丹顶鹤行为呈现一定的日活动节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家兔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试验随机选取48只家兔,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观察法对散养和笼养家兔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时间分配方面,笼养家兔的休息、修饰和啃咬行为极显著高于散养家兔(P0.01);而散养家兔运动和其他行为则极显著高于笼养家兔(P0.01);笼养家兔摄食行为时间显著高于散养家兔(P0.05)。在活动规律方面,笼养条件下休息有三个高峰期(06:00—07:00、12:00—13:00和17:00—18:00),摄食和运动有两个明显高峰期(分别在07:00—08:00和14:00—15:00),修饰和啃咬行为两个高峰期比摄食高峰期稍滞后1 h;而散养条件下休息、修饰和啃咬无明显高峰期,只有摄食和运动在06:00—07:00和17:00—18:00时出现了两个明显高峰期。说明笼养和散养条件下家兔的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规律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验比较了笼养、地面散养及林间放养三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鸡10周龄体重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5),12周龄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P0.05),14、16周龄体重笼养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14、16周龄笼养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笼养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地面散养和林间放养高2.23 g和2.30 g。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到2月,在哈尔滨香坊实验农场,对舍内笼养和舍外散养母兔(Rabbit)越冬期日行为及活动时间分配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笼养母兔主要以趴卧为主,散养母兔主要以运动为主;笼养母兔成年和幼年的取食、修饰和趴卧行为差异性显著,其他行为无明显的差异性,散养母兔成年和幼年各行为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笼养和散养的母兔行为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使用栖架养殖系统饲养与普通商品笼饲养的海兰褐蛋鸡在产蛋后期淘汰时,两者在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骨骼健康方面的差异。将80只1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两组,55只采用栖架散养系统,25只采用普通商品笼养。于70周龄连续3 d收集鸡蛋进行蛋品质测定,73周龄进行屠宰及采样,测定血清生化、屠宰性能及骨骼强度。结果表明,栖架饲养蛋壳强度显著高于笼养(P0.05),其他蛋品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栖架饲养与笼养相比,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钙及血清磷差异不显著(P0.05);栖架饲养平均肝重、腹脂重降低,两种饲养系统差异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栖架饲养下骨矿密度及骨矿含量稍高,但与笼养系统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浙江某种猪场2010-2013年出生的加系大约克种猪共4382窝的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和配种季节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总死产数、畸形胎数、木乃伊胎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种猪产仔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猪1~6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第6胎达到最高峰,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胎次;总死产数及死胎数则7~8胎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但胎次对产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数影响不显著(P0.05)。配种季节对种猪产仔性能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配种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总死产数及死胎数极显著低于其他配种季节(P0.01);但冬季配种产木乃伊胎数极显著高于夏、秋两季(P0.01),显著高于春季(P0.05)。研究表明,加系大约克种猪的最佳产仔胎次为3~6胎,冬季配种的产仔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配种季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牙山黑绒山羊的健康状况,了解和掌握牙山黑绒山羊的品种特性,试验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性别和不同月龄牙山黑绒山羊母羊的血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24月龄时,血小板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公母羊间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公母羊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淋巴细胞绝对值不同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说明牙山黑绒山羊血液生理指标在不同性别间和不同月龄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始,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观测到东方白鹤.2006年一些东方白鹤个体开始在保护区内繁殖,但至今仅2010年繁殖成功.为了解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种群繁殖特征,2010年2~6月,对繁殖期东方白鹳亲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巢和巢址参数,结果如下:东方白鹳的2个巢都筑在刺槐树上,巢材为附近植物的条枝,巢内有内垫物.巢周围生境为狼尾草,巢区面积7.2 hm2.繁殖不同时期,在巢、翻卵、育雏3种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飞翔、交配、取材、其他行为差异显著(0.01<P<0.05);而理羽、警戒、觅食、行走、击喙、整巢、视野外行为则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高生产性能的蛋鸭饲养模式,以替代传统饲养方式,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饲养方式(网上平养、笼养和散养)对山麻鸭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31 d的饲养试验,笼养组每只山麻鸭的产蛋量和总蛋重分别为179.3枚和11.95 kg,极显著低于散养组(189.9枚和12.75 kg)和网上平养组(192.2枚和12.54 kg)(P0.01),散养组与网上平养组差异不显著(P0.05);网上平养组全期料蛋比为3.68,与散养组(3.58)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极显著低于笼养组(4.56,P0.01);网上平养组畸形蛋率为3.21%,极显著低于笼养组(5.44%)和散养组(4.12%,P0.01),而笼养组极显著高于散养组(P0.01)。说明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不仅不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而且能降低饲料消耗,可以替代传统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养殖模式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叠层笼养、果园散养、山坡散养、大棚散养的北京油鸡鸡蛋,开展蛋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叠层笼养和果园散养的北京油鸡蛋品质相近,叠层笼养蛋黄颜色最高,平均值达到14.09,极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1);山坡散养在蛋白品质方面具有优势,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平均分别为8.88 mm和95.82,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模式(P0.01);大棚散养蛋品质最差,蛋重轻、蛋壳薄、蛋黄小且蛋白高度低;全蛋营养成分检测显示,养殖模式对全蛋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没有影响(P0.05),但叠层笼养鸡蛋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三种散养模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