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两种抗生素在甲鱼组织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5±1)℃水温条件下,用土霉素和诺氟沙星分别以不同剂量连续5天注射甲鱼(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后腿肌肉,每天一次.停药后24,72,144,240h分别取肌肉、肝脏和肾脏测定两种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只在停药后72h、144h的肝脏和肾脏中检出,其它样品都未检出残留.肝脏中土霉素的含量最高,肾脏其次,肌肉最低.给药后的第72h,土霉索的量在肌肉和肾脏中达到最高含量;而肝脏足144h.在达到最高含量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肾脏中土霉素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而在肌肉中,土霉素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下降,第240hl时,土霉素在肝脏和肌肉中己下降到很低水平,分别为0.35 mg/kg和0.25mg/kg但肾脏中土霉素量还很高,为2.18mg/kg.由此得知:在所有的组织中,肌肉中土霉素的残留量是最低的;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0d后,甲鱼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现状,阐明诺氟沙星的药代学参数、残留规律、其影响因素以及我国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在中华鳖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中长期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学报》2004,28(B12):69-72
  相似文献   

4.
磺胺甲基异恶唑在中华鳖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学报》2004,28(B12):58-62
  相似文献   

5.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6,31(2):23-23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呋喃唑酮(FurraZoli- done)及诺氟沙星(氟哌酸Nofloxacin)。简称“三药”。是近10年来鱼病防治中的常用药物,它们对防治某些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出血病等有良好药效,但也存在着许多毒副作用,特别是残留量高,毒性大,导致鱼虾类的慢性中毒,严重危及鱼类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6.
应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氟苯尼考、土霉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3种抗菌药物在大菱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肌肉、血液、皮肤、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为24~30h左右,土霉素在各组织中t1/2为2~3d,而磺胺间甲氧嘧啶在肌肉、血液和皮肤中的t1/2与氟苯尼考接近,在肝脏和肾脏中的t1/2与土霉素相似.本试验条件下,氟苯尼考、土霉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3种抗菌药物在大菱鲆肌肉组织中降低到最高残留限量0.2、0.1和0.1μg/g下所需要的理论时间为10、20和15d,本试验的水温为23±2℃,考虑到温度为影响药物代谢和残留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建议氟苯尼考、土霉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在大菱鲆体内的休药期为250、500和375度日.  相似文献   

7.
郭海燕  张其中 《水产养殖》2009,30(10):24-26
研究了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残留消除情况。结果显示: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d混饲给药后,停药后第12天在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血清、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分别降为(0.0287±0.0015)μg/mL、(0.0181±0.0042)μg/g和(0.0369±0.0037)μg/g,均低于0.05μg/mL或0.05μg/g。因此初步建议在(19±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 d混饲给草鱼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12 d。  相似文献   

8.
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首次报道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并建立了组织中NFLX的分离提取及检测方法。以30mg/kg剂量连续5d口服灌胃给药,取血液、肌肉、肝脏、肾脏、鳃5种组织,组织中药物先加入pH7.4磷酸盐缓冲液匀浆,再用乙腈振荡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诺氟沙星的残留浓度,此方法平均回收率71.37%~82.13%,最低检测限达0.005μg/ml。残留研究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5种组织中消除速率快慢不一,肾脏及鳃等非食用组织为诺氟沙星残留的靶组织。若规定可食用组织中的诺氟沙星最大残留限量为50μ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临床休药期为10d。  相似文献   

9.
诺氟沙星在养殖鲈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产学报》2004,28(B12):13-18
  相似文献   

10.
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多次口灌呋喃唑酮(60 mg/kg,连续3 d,每天1次)在草鱼体内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与残留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各组织中药物浓度,M ILLEMNIUM32工作站处理原始数据,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 2.3182μg.h/m l,Cmax 0.850μg/m l,Ka 0.5515 h-1,K 0.0936 h-1,T1/2ka1.2565h,T1/2k7.4308h,Tp 2.8732 h,药物在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消除时间分别为:72 h、15 d、20 d、20 d。  相似文献   

11.
诺氟沙星在中华鳖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银 《水产学报》1997,21(4):434-437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华鳖口服诺氟沙星后体内的血液浓度,结果显示,其口服给药的血荭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吸收。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为2.30h,时滞为0.14h,达峰时间为4.58h,峰浓度为3.27μg/mL消除半衰期为4.24n,统计短分析其平均滞留时间为10.66h。  相似文献   

12.
13.
嗜水气单胞菌对中华鳖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菌株T3、40142G,51613-1,706C,RTL531,R402L,RK1119等分别从患有红底板、腐皮、洞穴及其它症状的病鳖中分离。银鲫对T3与40142G的易感性最强,而中华鳖(与小白鼠、青蛙等一样)稍差。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中,T3的致病力最强,其致病性随水温升高而增强,随其连续传代而减弱。该菌在用橡皮塞密封的试管中4℃存放时,400d内致病力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血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的血象。红细胞数为(1.29±0.42)×1012/L。白细胞数为(1.22±0.44)±109/L。血红蛋白为(8.66±1.95)g%。白细胞分类百分比依次为:中性粒细胞(47.1±11.3)%、淋巴细胞(29.4±13.5)%,嗜天青粒细胞(15.0±6.3)%、嗜碱性粒细胞(7.8±2.8)%、单核细胞(0.67±0.67)%、嗜酸性粒细胞(0.15±0.26)%。中性粒细胞核指数为0.7651±0.1013。  相似文献   

15.
鳖池一些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鳖池水体进行理化处理,分析了主要的环境因子对养殖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鳖池水体溶解氧的提高对鳖池水质和底质改善及养殖鳖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皮肤病的治疗没有明显的作用;大换水后鳖池水体pH值昼夜变化较大,午后出现较高的pH值高峰;午后高pH值对正常养殖鳖虽无明显的不适反应,但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疖疮病和白底板病。利用外加电源提高鳖池氧化还原电位,试图改善鳖池底质和水质的方法,未能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电镜制片方法,对中结鳖淋巴心的解剖部位、大小、显微结构和内容物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华鳖有3对淋巴心,位于肺部两侧的体腔外,通过结缔组织与背甲相连。测量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其长径和短径均与背甲长呈直线正相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淋巴心呈椭球形,中央有1个腔,由淋巴心壁向内突出数条环形嵴状瓣膜。淋巴心壁的组织结构可分为4层,由内向外依次为主方上皮层、致密结缔组织层、横纹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白底板病病原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白底板病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肾、肝、脾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细菌TS6-1和TS6-2。同时样品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脾、肝、肾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直径为30 nm病毒样颗粒。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及患病鳖内脏组织过滤液均可导致中华鳖发病死亡,TS6-1和TS6-2的LD50分别为3.2×107CFU/mL和1.0×108CFU/mL。以患病鳖肝、脾组织的过滤液注射健康鳖后,3~5天内所有鳖全部死亡。通过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判定TS6-2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对TS6-1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该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DQ884466。结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判定TS6-1属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由此认为中华鳖白底板病由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混合感染引起。药敏试验结果表明,TS6-1对先锋V、丁胺卡那敏感,TS6-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中华鳖的多种病害、症状表现、引起中华鳖病害传染和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及其病理学研究动态;举例简介了防治中华鳖病害的方法、途径、某些药物的用法及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胚胎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华鳖胚胎细胞体外培养适宜培养渗透压、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等条件,并进行传代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原代细胞在25-28℃,渗透压250mmol/kg,RPMI-1640+10%小牛血清培养液及无CO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72h长满足 单层,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传代细胞1-3代为适应期、4-6代为旺盛期、7-9代为衰退期。第6代细胞以体组型分析,其染色体为整二倍体,并未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20.
分别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和温室养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雄体(分别简称为"套养鳖"和"温室鳖")各5只,解剖取四肢肌肉、裙边和肝脏,分析和比较两种鳖的生物学指数,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1)温室鳖裙边指数(SI)和肝体比(HSI)均显著高于套养鳖(P0.05)。(2)套养鳖肌肉灰分和裙边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温室鳖,而裙边蛋白含量则以温室鳖较高(P0.01),套养鳖和温室鳖其余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3)温室鳖肌肉和裙边中的大部分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套养鳖,半胱氨酸含量及EAA/TAA以套养鳖较高(P0.05);套养鳖和温室鳖肌肉和裙边中的必需氨基酸评分(EAAS)较为接近,而EAAS平均值以套养鳖较高。(4)温室鳖肌肉C18:1n9、C18:1n7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套养鳖,而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PUFA、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及n-3/n-6以套养鳖较高(P0.05);就裙边而言,除温室鳖C17:0和C20:2n6含量显著高于套养鳖外(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见,中华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