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为检测和分析生理、药理试验中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心肌缺血及心电参数,根据生理、药理试验的特点和要求,在 Windows95环境下用汇编语言、Visual C 语言编写研制开发了生理信号自动监测分析系统。该系统除具有实时采集、显示和分析功能外,还具有自编程功能,允许试验者直接编写参数分析程序,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提高了穷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GPRS网的远程移动心电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提出基于GSM移动通信网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功能的远程移动心电监护系统,对心电信号进行自动监测、分析、语音告警,并建立病人的心电数据电子病历档案和网络共享,运行费用低廉,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GPRS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信号的远程监测在远程医疗中非常重要。文章使用GPRS技术,将采集到的心电数据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已接入Internet网的监护中心服务器上供医护人员分析,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用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动态监测,心电信号在远程传输过程中无失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Android手机的人体生理参数移动监测系统。依据心电信号与脉搏波信号的特点,设计硬件采集系统。利用蓝牙无线通信方式,将硬件电路采集的生理信号发送至手机。通过在Android手机上开发的应用程序,实现心电信号和脉搏波信号的数字滤波处理、实时显示、存储及回显等功能。通过测量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建立连续血压计算模型,并与人体血压实测值进行验证测试。最后在多个品牌的Android手机上运行本系统的应用程序,验证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兼容性。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巧、成本低、可实时连续监测的优点,实现了连续生理参数监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具有自编程功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机自动监测分析系统 ,本系统在软件设计中引入了自我编程的概念 ,并提供了多个自定义函数 ,允许用户根据信号的具体特征和编写参数分析表达式 ,使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和分析更具灵活性和准确性 ,同时具有实时分析功能 ,较好地解决了因实验动物种属差异和在麻醉、病理状态下信号异常变化造成的自动分析系统适应性差的难题 ,是一理想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实时检测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6.
心电信号的频谱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信号的频谱分析及应用何伟综述(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重庆630046)长期以来,临床上对心电信号(描成心电图)的分析都是对心电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提取和利用时间和幅度两种参数,如QRS时限增长,ST段压低等。但是近来,心电信号的频域分析受...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住院患者连续生命体征监测,研制了随行生理参数监护系统SensEcho。该系统由随行生理参数监测终端、无线组网和数据传输单元、中央监护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随行生理参数监测终端为一件柔性背心,内嵌有呼吸感应体积描记传感器和织物心电电极,实现心电、呼吸、体位和体动等基本生理参数的穿戴式低负荷监测;无线生理信号传输单元为基于WiFi技术的组网系统,能够实现病区内多个患者的移动监护,并设计有多重数据续传和数据完整性保障机制;中央监护系统实现所有随行生理参数监测终端数据的显示和患者集中管理,设计有后台数据服务器和算法服务器,支持医疗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应用。为验证系统性能,我们开展了生理参数检测算法有效性和受试者可靠性测试,以及无线组网和数据传输可靠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无论在基本生理参数监测还是无线数据传输方面都能达到可靠性要求。该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望开启个体化连续生命体征监护医疗新模式,为疾病诊断提供基于连续动态生理数据分析的精准信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于心电信号的记录和识别的虚拟式测量和分析仪器系统,目的是要构建一种基于PC的虚拟仪器.能够实现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同步记录、同步整体观察及测量12导联同一心动周期的波形,从而提高心电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同时,由于Mexican hat小波特有的时域特性,对QRS波群具有很好的定位特性和分析精度,因此在本仪器中利用连续小波变换,选用Mexicanhat作为小波基,对心电信号中的特征信息进行精确检测,并给出准确的心电信号特征描述参数。对临床实测心电信号的分析表明,即使在有严重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本方法也很容易实现对心电信号特征信息的精确描述,并且具有很高的实时性,从而在本仪器中获得了实际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通过心电信号检测睡眠分区及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设计一种基于织物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方法 使用医用级导电织物电极代替传统电极,可在不与人体接触的情况下实时、准确地采集生理电信号,对被测者进行长时间心电监测.使用ARM11嵌入式系统代替医用主机进行数据处理、波形显示等.采用无线宽带设备代替串口线与预定主机进行通信.结果 该系统可有效降低被测者的不适感,准确检测、处理、记录大量心电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进行远距离数据交换.结论 该系统使用方便,兼顾可靠性、安全性及舒适性,适用于睡眠分析等长时间心电信号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通过心电信号检测睡眠分区及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设计一种基于织物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方法 使用医用级导电织物电极代替传统电极,可在不与人体接触的情况下实时、准确地采集生理电信号,对被测者进行长时间心电监测.使用ARM11嵌入式系统代替医用主机进行数据处理、波形显示等.采用无线宽带设备代替串口线与预定主机进行通信.结果 该系统可有效降低被测者的不适感,准确检测、处理、记录大量心电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进行远距离数据交换.结论 该系统使用方便,兼顾可靠性、安全性及舒适性,适用于睡眠分析等长时间心电信号监测.  相似文献   

11.
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临床应用的体表心电图(ECG)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采样,并将数据传送给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打印,为临床心外科手术心电图监测和心血管药理动物实验提供新的采集分析系统。方法:本文从软、硬件上介绍了一种以微机为上位机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结果:利用本文设计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准确,波形清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长期连续监测动物生理参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植入式遥测系统.方法 系统由无线能量传输设备、植入式微型电子胶囊、数据记录仪、数据处理软件组成.胶囊尺寸为13.06 mm×30.90 mm,重6.38 g,功耗约150 mW.结果 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植入式遥测系统能够监测心电、体温和血压.选用新西兰兔进行活体实验,测得体温范围为37.2~37.3℃,基线噪声为0.1℃,血压范围为74~83 mmHg,基线噪声为3 mmHg.结论 模拟实验和动物活体实验证明基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植入式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监测动物的心电、体温和血压等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长时间、准确的记录分分析体表ECG,从各个方面满足基础研究、临床、康复以及特殊生理需要,对Holter系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作者从技术实现的角度讨论了Holter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记录部分和分析部分;还介绍了几种用神经网络模型满足Holter系统技术要求的原理,包括用多层感知器实现数据压缩及分类,用高阶神经网络实现ECG的分类,以及用ART模型识别ECG中的P波与T波。  相似文献   

14.
医用监护仪经常用心电模块进行心电采集分析。本文利用VC++实现计算机与监护仪专用心电模块进行串口通信,完成心电测量系统设计,实现了对心电数据的提取、处理和存储。经过多例心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证实此系统运行稳定,结果与原来系统相同,其优点是更方便医学研究人员获取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介绍中心研制的一种三通道Holter系统,用于和时间动态心电图的记录和分析。此系统在硬件线路中采用了专门的校正技术,以补偿记录器因带速不稳带来的误差,该系统的记录器功耗十分低,可以连接记录72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系统软件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整个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全方位监测心电信号并弥补单一导联心电检测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植入式三路心电遥测系统.方法 系统由无线能量传输设备供能,植入式微型电子胶囊检测心电信号,数据记录仪无线接收数据并由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直流供电下分别采用模拟心电信号、正弦信号、方波信号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性能.无线供能下信号线屏蔽后并埋在猪肉中进行体外实验.结果 模拟实验胶囊能够采集三种信号,体外实验测得有噪声的信号波形.结论 直流供电下胶囊正常工作,无线供能下猪肉对磁场有一定程度的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检查在儿童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心肌炎病儿515例,采用Wilson连接方式,分别做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ECG-LAB2.0Gold型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同时异常者69例(13.4%);心电图(ECG)异常者79例(15.3%);频谱心电图(FCG)异常者195例(37.8%);频谱心电图的异常率大于心电图的异常率(P<0.05)。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异常者最终确诊为心肌炎的86例,其中10例为心电图正常而频谱心电图异常者.结论:频谱心电图对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比心电图更敏感,可避免部分心肌炎的误诊诊断,但有一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i公司低功耗DSP芯片和Cygnal低功耗的混合信号系统级单片机心电数据处理传输电路,它能够实时采集、处理、用移动网传输心电数据.该电路CPU单元为核心,主要由DSP、CPU、ECG三个单元和其它辅助单元组成.该电路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功耗低、可使用电池供电的特点,适用于要求心电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小型或便携仪器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