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正硅酸乙酯和氨水为原料,采用Stober法制备单分散SiO2胶体粒子,利用纳米粒度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SiO2胶体粒子的Zeta电位和粒度。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质对胶体粒子Zeta电位影响的差异较大,不同的离子对胶体粒子Zeta电位的影响也不相同;通过pH对Zeta电位值影响的研究,得出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等电点为pH=2;表面活性剂SDBS的加入也使得胶体粒子Zeta电位明显增大,当SDBS的浓度为0.5g/L时,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六水氯化镁、有机胺为原料,通过有机胺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分别研究了氯化镁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添加有机胺的方式、搅拌速率对氢氧化镁晶粒分散性的影响。通过制备的氢氧化镁的沉降时间来对氢氧化镁晶粒的分散性进行初步判断,并利用X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搅拌速率为500 r/min下,有机胺急加入80 ℃的3.0 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可制备出粒径均一、晶形完整单片状结构且具有良好分散性的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玻纤玻棉及其浆料系统的稳定性能,通过测定其悬浮液体系沉降指数和Zeta电位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玻纤玻棉浓度、玻纤配比、pH值和粘结剂添加量等因素对玻纤玻棉浆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浓度越小,悬浮液沉降指数越大,分散效果越好;玻纤配比为53%时,浆料沉降指数最大,Zeta电位最负,系统稳定性最好;pH=2.5,粘结剂添加量为7%时,浆料沉降指数最大,Zeta电位处于微负值处,浆料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Zeta电位的污水混凝降浊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与污水浊度的关系,考察了污水pH值、混凝剂的种类及其复配对污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凝剂对污水的降浊效果为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l2(SO4)3),污水中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与浊度呈负相关;混凝剂对污水的最佳降浊效果在pH值7~9;当添加硅藻土时,混凝剂对污水的降浊效果显著提高,但污水中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与浊度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杨木P-RC APMP为原料,对其进行筛分,并对P-RC APMP细小纤维与碳酸钙进行共絮聚,研究了PAC助留体系下,不同添加量对共絮聚团和浆料电性、共絮聚团大小、浆料体系的留着与共絮聚体系滤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C用量的增加,共絮聚团的表面电荷、浆料的Zeta电位与白水阳离子需求量都在不断减小;通过FBRM检测,当加入PAC后,共絮聚团尺寸大小为12.5μm,PAC添加量为0.8%时,细小组分留着率为47.2%.  相似文献   

6.
以粒径约1 μm 的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制备得到胶体晶体模板,采用低过饱和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摩尔比为2∶1的镁铝水滑石,将合成的水滑石悬浊液通过毛细效应的作用填充至胶体晶体模板间,待固化后经过煅烧去除胶体晶体模板,制备有序多孔镁铝水滑石。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有序多孔镁铝水滑石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加入体积分数为5%镁铝水滑石悬浊液时,去除模板后可得到孔径大小较为均一且排列有序的多孔镁铝水滑石。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其出水CODcr、色度等指标往往大于排放标准。应用亚滤技术作深度处理,可有效地去除剩余的污染物质,使出水达标。但由于渗沥液中存在大量的胶体微粒,对亚滤管产生阻垢作用,从而堵塞住亚滤管微孔,增加动力消耗,影响处理效果。故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硫氯化铁铝(PAFCS)用于亚滤装置的预处理。通过与碱式氯化铝(PAC)混凝剂的对比研究表明,PAFCS表现出比  相似文献   

8.
以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主要研究了原料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参数对纳米晶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X线衍射(XRD)仪等对纳米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可制备出纯相六角片状结构的纳米镁铝水滑石晶体.制备工艺条件为NaOH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625mol/L、反应温度90℃、Na2CO3物质的量浓度为0.09mol/L时镁铝水滑石产率可达到最大值95%.  相似文献   

9.
以轻烧镁粉为镁源,氨水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超细片状氢氧化镁.通过粒度测试仪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氢氧化镁平均粒径的影响,最终得到合成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产物氢氧化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产物为超细氢氧化镁,且晶体比较完善,形貌为六方片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h、氨水的用量和滴加速度分别为170mL和12mL/min;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有效改善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和形貌.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物树脂作为保护胶体,研究了其对原位聚合法形成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乳化和成囊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保护胶体的用量和pH值对微胶囊制备的成囊性和ζ电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微胶囊制备的成败以及胶囊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径分布;乳化搅拌速率和时间影响微胶囊的粒径和分布;乳化形成了双电层结构;保护胶体的作用主要是乳化稳定和电荷效应,它能有效的使壁材在芯材液滴表面沉积和进行缩聚反应并抑止其在水相中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工业废料硼泥和赤泥为原料,采用煅烧和盐碱共融法制备以Mg/Al水滑石为主要成分的环保阻燃剂.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同时将不同硼泥和赤泥配比及不同煅烧温度所制备的环保阻燃剂添加到橡胶中研究其对橡胶力学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耐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符合Mg/AI水滑石的结构特征,且作为环保阻燃剂应用于三元乙丙橡胶中,明显提高了阻燃性能.此种阻燃剂与传统的阻燃剂相比具有环保、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铝酸钠种子分解法制备超细Al(OH)3.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样品的晶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样品的粒度分布.研究了NaOH浓度、NaOH/Al(OH)3摩尔比,分解温度,分解时间、晶种率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Al(OH)3的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浓度越高,分解温度越低,NaOH/Al(OH)3摩尔比越小,得到的Al(OH)3颗粒的粒度越小.试验条件为:NaOH浓度180 g/L,NaOH/Al(OH)3摩尔比1.15,分解温度40℃,分解时间26 h,晶种率8%,搅拌速率200 rpm时,氢氧化铝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89 μm.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氢氧化镁和氯化镁作为晶型控制剂,采用碳酸化法制备碳酸钙晶须,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及矿物组成进行表征,从而得出晶型控制剂对合成碳酸钙晶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镁钙比小于1,反应温度为80℃,搅拌速度在100~130 r/min和二氧化碳通气量为70~100 mL/min时,氢氧化镁较之氯化镁更容易促进碳酸钙晶须的生成,所得的碳酸钙晶须多呈树枝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盐酸和轻烧粉为原料合成碱式氯化镁晶须(MHC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等手段对碱式氯化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碱式氯化镁的分子式为Mg2(OH)3Cl·4H2O,粒径约为100~300 nm,晶须长度大于20μm.轻烧粉中的MgO与盐酸的摩尔比在0.75∶1~0.5∶1可以得到形貌较好的碱式氯化镁晶须.合成碱式氯化镁的适宜条件为:轻烧粉中的MgO与盐酸的摩尔比为0.65∶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此外,利用配位化学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轻烧粉与盐酸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考察了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及其焙烧产物对水中痕量高氯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初始浓度、pH值、温度、粒径、共存阴离子等对去除效能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550℃焙烧态水滑石(n(Mg2+)/n(Al3+)=3)对ClO4-的吸附效果最好,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焙烧态水滑石对溶液的pH值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较宽的pH范围均可广泛应用。但是在强酸条件下水滑石会发生溶解;强碱条件下OH-会与ClO4-形成吸附竞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化学复合法制备出了油酸包覆纳米片状形貌Al(OH)3/Mg(OH)2复合阻燃剂.SEM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铝镁摩尔比可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片状复合阻燃剂.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阻燃剂以Al(OH)3为基体,表面成功包覆Mg(OH) 2.红外光谱(IR)结果表明,油酸以羧酸盐形式成功包覆在复合阻燃剂的表面.X射线能谱(EDS)和热重分析(TG)结果表明,油酸均匀包覆,同时Al(OH)3和Mg(OH)2按接近反应原料的配比很好地进行复合;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DTA)表明,复合阻燃剂相对于Al(OH)3、Mg(OH)2、Al(OH)3和Mg(OH)2机械混合样,阻燃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氢氧化镁和聚乙烯的相容性,采用硬脂酸镁和硅烷偶联剂A对氢氧化镁进行干法改性,并且通过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证明了改性剂与氢氧化镁之间发生了化学吸附.初步研究了改性后氢氧化镁在氢氧化镁/聚乙烯(MH/PE)共混体系中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分散性,结果表明,与纯聚乙烯相比,氢氧化镁添加量达到35%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从23-71MPa下降到20-57MPa、氧指数从18.6增加到26.0,热失重残余量从0增加到22%;与未改性氢氧化镁相比,改性氢氧化镁在其聚乙烯共混体系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8.
无卤阻燃橡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无卤阻燃橡胶,其配方是在丁腈橡胶中添加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使橡胶不失其力学性能,又具有一定的阻燃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老化前,当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为40份时,力学性能最好.随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份数的增加,试样的力学性能逐渐减小.老化后,随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份数的增加,试样的力学性能逐渐减小.当填料的用量为70份时,阻燃性能最好.同样质量条件下氢氧化镁的O I(氧指数)大于氢氧化铝,表示氢氧化镁的阻燃性比氢氧化铝的阻燃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