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肾穿刺术后病人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行肾穿刺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6例,采用1.0 kg盐沙袋压迫穿刺点后外加多头腹带包扎,绝对卧床、沙袋压迫和制动均是24小时;实验组28例,采用多头腹带包扎后外用1.0 kg盐沙袋压迫加术侧肢体制动6小时,卧床24小时,观察6小时后,拆卸沙袋,肢体轻微弯曲、伸展,按摩术侧肢体,协助更换卧位,翻身.结果 两组病人舒适度比较(排尿困难、腰背酸痛、术侧肢体麻木、烦躁、睡眠质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用于肾穿刺术后护理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减少病人不愉快.  相似文献   

2.
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后卧床时间的长短对患者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46例肾穿刺活检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176例和对照组17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实验组于穿刺点小砂袋压迫,多头腹带包扎,平卧海绵垫床4~6h,卧床12—14h。结果实验组肉眼血尿、肾周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腰背部酸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穿刺术后卧床时间缩短至12—14h是安全可行的,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肾穿刺)是诊断肾脏疾病最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还能指导临床治疗[1].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术后有可能出现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感染等并发症.为了避免或减少出血并发症,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有传统的人工手法压迫,需于术后采用1.0 kg砂袋压迫穿刺点,加用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患者仰卧平躺,严禁翻身活动和下床,砂袋压迫6h后拆卸,12h后无肉眼血尿可取下多头腹带,24h后方可下床活动.由于长时间绝对卧床和制动,常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酸疼、大小便排出困难、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差等不适症状,从而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此,我们对缩短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并改变患者制动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体位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改变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黄山市人民医院2006—2008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住院患者98例,设对照组40例,实验组58例,观察24h。对照组患者术后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即平卧位,沙袋压迫穿刺处6h,术肢伸直制动,卧床24h后下床活动。实验组术后在沙袋压迫穿刺处6h基础上,指导患者左、右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术侧肢体伸直。结果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2cm×3cm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均有不同程度腰背酸痛、失眠和焦虑,1例出现肺栓塞。实验组有6例患者出现2cm×3cm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腰背酸痛、失眠等明显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指导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改变体位,能增加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肾活检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为了防止肾活检术后出血,常用沙袋压迫穿刺处外加腹带包扎,绝对卧床24h。由于穿刺部位多在一侧肾下极,平卧时沙袋位于该侧脊柱旁肋缘下.多数病人诉说难受,影响睡眠。为此我院从2003年开始,在严密的观察下对肾活检病人术后不用沙袋及腹带包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腹带置砂袋与砂袋直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将在我科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Stent)置入术、动脉造影术的38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18例,对术后股动脉穿刺点行"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病人,试验组采用改良的腹带置砂袋压迫穿刺处,对照组采用砂袋压迫穿刺处,砂袋压迫6小时撤除,患肢制动12小时,卧床休息3~4天解除弹力绷带,分别观察术后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分别为2.5%和14.06%,P<0.01,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以及耐受度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差别.结论:使用改良腹带置砂袋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优于砂袋直接压迫,减少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包芸  文艳秋  朱亚林 《四川医学》2007,28(3):333-334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后捆绑腹带的必要性。方法将148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肾穿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不捆绑腹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h、12h舒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肾穿刺活检术后不必捆绑腹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穿刺术后病人卧床体位对病人舒适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病人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术后采用加强健康教育、改变穿刺后卧位等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俯卧6 h后再改为仰卧位.结果 两组病人舒适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护理方法减少了术后腰部不适和胃肠道的反应,方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后局部压迫方式的改进效果评价研究,简化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294例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4位患者按经皮肾脏活检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130位患者经皮肾脏活检术后应用改进后的方式进行护理,不使用捆绑沙袋和腹带,比较两组患者经皮肾脏活检术后生命体征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自我舒适度有无显著差异性。结果原发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原有合并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自我舒适度3小时后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结论经皮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术后护理可以不用捆绑沙袋和腹带进行局部压迫是安全的,不影响肾脏穿刺活检术后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它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等优点。该技术需要穿刺股动脉,为避免穿刺血管的并发症,如出血、血肿等,术后常规需对穿刺点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h,平卧位卧床48h,造成病人不舒适,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不适的卧位使病人感到烦躁,排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抽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之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后可行下床旁活动。对照组60例,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患肢制动12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腰背部疼痛、腹胀、排尿困难、失眠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行走的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简称肾穿刺术)后穿刺点以往均用砂袋压迫,腹带包扎。我科从1989年12月摒弃砂袋压迫、腹带包扎,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62例病例采集于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男42人,女20人;年龄12~60岁。原发性肾病综  相似文献   

13.
朱琰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12):1242-1243
目的:探讨自制手套式沙袋在小儿股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效果.方法:将93例经股静脉穿刺后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股静脉穿刺后采用输液贴贴于患处,然后用自制沙袋压迫局部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棉签按压局部止血,24 h后比较两组患儿局部血肿、渗血、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手套式沙袋在小儿股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止血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可减少局部出血、渗血、血肿及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免用腹带、早期翻身,对产妇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腹胀、子宫收缩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按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h、腹部用腹带包扎4~6h,后取随意卧位,实验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即给予垫低枕平卧位、免用腹带,2h后在护士的帮助下取半侧卧位,观察两组产妇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腹胀、子宫收缩及泌乳量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术后免用腹带、早期翻身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充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31例,对其采用局部6小时沙袋压迫穿刺后患者侧卧位或左右移动,经12小时静卧患者可进行活动。对照组130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进行6小时沙袋压迫穿刺、12小时患肢制动以及24小时静卧。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腹胀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ACE术后缩短卧床时间至6小时是安全的;应用循征方法改进后的护理方法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管介入治疗术中需穿刺股动脉及应用肝素,为防止大出血发生,术后除对股动脉穿刺点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外,术侧下肢需伸直制动24 h[1],常导致患者腰酸背痛,下肢麻木不适,病人入睡困难而痛苦不堪.缩短下肢制动时间,提前床上活动是增进舒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缩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露芳  张晓夏  练贤惠 《当代医学》2009,15(11):197-198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最佳的卧床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0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分别在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和4小时后进行床上活动;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6小时和4小时。观察2组患者在进行床上活动后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缩短砂袋压迫时间4小时,绝对卧床4小时后进行床上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对穿刺点出血、局部血肿无差别。但在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和4小时,实验组在烦躁,腰背疼痛,排尿困难、失眠等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证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可缩短到4小时,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姜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77-2478
目的:评价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动脉应用血管封堵器Angio-Seal止血或常规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160例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分为两组,A组42例应用Angio-Seal封堵器;B组118例应用常规压迫止血作为对照组。记录加压包扎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加压包扎时间A组0小时,B组(6.65±1.36)小时;卧床时间A组(2.1±0.6)小时,B组(31.4±3.9)小时;并发症A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Angio-Seal闭合器与手压止血比较明显缩短了卧床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术后舒适度提高,方便了患者及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后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法,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舒适度。方法选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的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100例,手术方法与术后抗凝方法一致,实验组采取提早变换体住,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两种不同干预方法术后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舒适度两组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压迫股动脉提早变换体位,减少病人卧床引起的不适感,提高舒适度,同时达到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缩短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病人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差异性,以减轻病人术后不适。方法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于拔鞘管后8。12小时下床活动,对照组则术后平卧24小时下床活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无差异,而实验组病人舒适度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结论缩短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卧床时间不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并明显改善了病人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