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技术,学习和理解IEEE802.11a标准,基于系统可分性思想和图形建模技术,通过采用具有分层和递阶结构的系统方针方案,在该标准的规范下建立一个基带OFDM802.11a物理层模型并分析高斯噪声信道下不同信噪比的误码率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如何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工程中,以补偿大气湍流效应对激光束传输的影响.自适应光学的核心内容是实时校正光束波前畸变,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在光波质量方面,进一步的目标是要提高到接近衍射极限的水平,主要由波前探测、波前控制和波前校正三部分组成.本文还具体分析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时间带宽与空间带宽的匹配问题.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和自适应光学系统都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若将自适应光学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必然会使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特性,首先,介绍了电力线通信(PLC),建立了基于低压电力线信道实测特性的OFDM系统的仿真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种类的噪声进行了建模,测量并分析了电力线信道的噪声特性。本文通过测量实验,得出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波形及其特点,通过仿真,得出了低压电力线信道上各种噪声对OFDM系统误码率(BER)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电子战武器平台的体积和电磁干扰,更大程度地实现雷达与通信系统的一体化,根据信号能量共享的一体化原则,提出了基于OFDM调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共享信号形式.与Baker码编码的OFDM雷达信号宽带模糊函数进行仿真对比,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采用增加子载波个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参数条件下,一体化OFDM共享信号比Barker码编码的OFDM雷达信号的自相关性要弱,距离分辨力要低.增加子载波个数后,一体化OFDM信号的自相关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达到雷达信号探测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OFDM的协作通信系统中能够充分利用无线频谱资源,将携能无线通信和中继技术相结合,把认知中继的子载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信息传输,另一部分用于主用户的数据转发),并用分支定界法优化了最大次用户网络吞吐量.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最大化次用户网络的吞吐量明显优于填充式认知无线电和下垫式认知无线电,频谱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中的信道干扰和码间干扰等问题,对正交幅度调制(QAM)和OFDM的调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在System View仿真环境下,搭建一个通信系统,然后分别将两种调制方式应用其中,最后得到OFDM与QAM的比特误码率(BER)性能曲线。仿真结果表明,OFDM具有良好的误比特率性能,而且在相同的信噪比(SNR)下OFDM的BER性能比QAM更优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现有窄带短波通信系统存在的速率低、误码率高等问题,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用性高的窄带短波高速数字系统.该系统在发射端采用多进制正交振幅调制和信道编码交织,在接收端采用信道估计和分集接收技术,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当短波系统传输速率为9.6 kb/s时,在采用多天线分集接收技术之后,与国外同类典型研究结果相比,多天线分集技术有3~6d B的增益,这说明多天线分集技术提升了短波系统的性能,使得系统达到了可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机制是确保数据通信可靠传输的有效方法.对不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中的累计正确分组接收率ACPRR(accumulative correct packet reception rate)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比较了在不同的移动环境下各种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的累计正确分组接收率的性能。并从时间分集和频率分集的角度分析了各方案的仿真结果,综合考虑重传次数、重传时间间隔等因素在不同移动环境下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相应环境下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9.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机制是确保数据通信可靠传输的有效方法 .对不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在OFDM(or 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系统中的累计正确分组接收率ACPRR(accumulativecorrectpacketreceptionrate)性能进行了分析 .主要比较了在不同的移动环境下各种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的累计正确分组接收率的性能 ,并从时间分集和频率分集的角度分析了各方案的仿真结果 ,综合考虑重传次数、重传时间间隔等因素在不同移动环境下对系统的影响程度 ,根据仿真结果 ,给出了相应环境下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案的选择策略 .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线通信5G/6G技术的发展,基于通信雷达一体化(RadCom)技术的新兴业务不断涌现。为实现基于5G新空口(NR)的RadCom,需考虑3GPP定义的最新5G NR无线通信标准所涵盖的多种部署场景,然而,在不同场景中雷达探测性能会受限于5G NR参数集。因此,需在特定的场景下,探索采用不同5G NR参数集的雷达探测性能。以车联网(IoV)场景的雷达探测需求和基础雷达性能参数计算准则为约束,给出了不同5G NR参数集条件下的雷达探测性能仿真分析,为未来基于5G NR标准及其部署场景的RadCom系统设计及优化给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力线传输中出现的高噪声、高衰减、高畸变等特性严重影响通信质量.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实现宽带电力线通信的关键技术,有效克服了信道的多径衰落.本文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设计了图形用户界面(GUI),通过在界面设置参数来控制系统仿真的过程,这对实现系统仿真的可视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多小区多用户环境下,采用 Costas 序列构建时间-频率映射模式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跳频系统下行方向上的性能。通过对跳频系统与非跳频系统的系统级仿真比较,证明了基于Costas序列的跳频方案能够对小区间的干扰起到平均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小区间干扰。为了研究进一步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跳频系统的资源规划方案。该方案以“复用划分”为基础,通过为每个小区分配不同的优先时隙来达到干扰避免的目的。同时利用跳频干扰平均的特点,将资源的使用拓展到非优先时隙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在系统负载低于一定值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具有高频谱利用率、强色散容忍性和灵活的扩展性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无源光网络(PON)、光载射频通信系统(ROF)及长途骨干网光纤通信系统等领域。从理论上研究了背对背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系统,结合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通过仿真验证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 PON系统的传输性能,为实际系统设计和实用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定时同步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定时同步方法,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径情况下的定时同步的改进算法. 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明显改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在多径信道下的系统性能,并具有复杂度低、硬件开销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流层散射衰落信道下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大容量散射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特性导致的通信容量限制问题,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引入散射通信用来降低高速率通信带来的符号间干扰(ISI)。建立了对流层散射信道模型,从理论上对经历散射衰落信道的OFDM系统接收信号分量进行分析与计算,推导了系统的误码率,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研究了采用Reed-Solomon编码的COFDM调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OFDM调制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散射通信容量,基于编码技术的OFDM调制方案可以满足未来军事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建立了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的模型,并对该系统的最大子载波信噪比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与没有采用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传统发射分集OFDM传输系统相比,该系统的误比特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纯利用数学方法很难评估跳频通信干扰装备的干扰效果而一般跳频系统的仿真没有考虑跳频同步的问题,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具有同步的完整跳频系统模型,仿真了跳频系统同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了跳频通信干扰装备中3种典型的干扰样式对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得到不同干扰样式对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性能,为准确评估通信对抗装备的干扰效果提供了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气湍流效应对半导体激光光束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研究。首先理论分析泽尼克多项式产生的相位屏及指数高斯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后的光斑畸变情况;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相位屏及单束、多束半导体激光光束通过相位屏后的光斑光强分布进行仿真,并采用不均匀度指标对远场光束质量进行评价;最后指出多光束并合方法是抑制大气湍流效应影响的有效方法,对构建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