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磊荣 《电子世界》2013,(20):208-208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只有在校企合作制订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解决高职营销学生就业问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校企合作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等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营销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敏 《电子世界》2013,(16):234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在当前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注意双方合作细节,要充分体现专业建设和教学特色,积极的与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双方的合作,为实现双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现已形成高校教育为主,企业参与联合办学的长效发展机制,在这一体质中,校企合作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近几年来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本文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和探讨了我国高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关改革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的学科。在当今以科技、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各IT企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软件工程专业成为近年来各高校的热门专业。“校企合作”是近年来以切实提高教学针对性、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学校与人才市场良好接轨的重要举措。《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对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数字化赋能和大检测时代趋势背景下,探索校企合作软件测试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方案,运用最新IT技术实现检测实验室的数字化创新,实现数字化检测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满足软件测试行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职业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1数字化测试实验室体系构建1.1数字化检测实验室建设目标实验室建设是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创新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务实实践和沟通协同的工程能力、实现工程领军创新人才培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黎华兴 《电子世界》2012,(6):129-130
笔者从近日教育部:"关于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得到启发,结合百色市高校图书馆建设模式与区域内企业文化信息建设需要,并从校企联合办馆的背景、原因、途径、进行论述,旨在阐明校企联合办馆的可行性、必要性,是双赢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汪英 《通讯世界》2016,(13):291-29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普遍化、广泛化发展,高职院校也随之更新教学观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将学校的根本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而当前寻找合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成为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此趋势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方式,即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专业教学的方式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该模式对于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要求,阐明在专业建设中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所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推动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育作为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相关人才的重要使命。有关中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教育部的推动之下正在积极的探索之中。中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建设,有利于完善中职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有用的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人才,实现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建立。本文在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内涵,分析了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和特点,并为其在中职教育中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也呈急剧增加。如何加大校企合作,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善多主体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形成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校企融合的汽检专业“双主体、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着眼点,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以学校和企业互需、互补、互利为出发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坚持校企双主体的原则, 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标准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课堂与车间的对接、实习与就业的对接、教师与师傅的对接, 有效解决了汽检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素养, 也缩短了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 实现了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澳大利亚插头产品的法规要求及插头的型式、尺寸、参数和测试要点,分析了插头的电流额定值和配线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插销绝缘套的要求。对重要的试验项目,如弯曲试验、插销绝缘套的耐磨试验、温升试验、高温压力试验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一直困扰印制电路沉铜生产工艺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背光不良问题的追踪改善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找到了问题的产生根源,制定了有效的改善措施,最终杜绝了背光不良问题的发生,稳定了沉铜工序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指标体系的特点,建立了一套面向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该方法分别应用专家遴选系统、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解决了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指标体系构建中的专家遴选、因素识别和指标体系构建问题。最后,应用该方法建立了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4.
《卫星与网络》2012,(11):12
《Sat Magazine》,2012年11月刊对于当红的有效载荷商业搭载(Hosted Payload)业务,由十余家知名航天企业组成的"有效载荷搭载联盟"(HPA)显然颇具发言权。在最新一期Sat Magazine杂志上,HPA的代表撰文细数了有效载荷搭载业务最近面临的"善、恶、丑":"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向国会提交的2013财年预算申请中为与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直接论述的方式,指出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就当前元器件和整机企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邵毅全 《激光杂志》2006,27(4):24-24
根据矢势和标势满足的波动方程,分析了电磁波传播时电场的纵向分量与横向分量之比值,用量级分析的疗法证明了其纵向分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和实验首次探讨了异材浸润性的两个评价指标浸润角与铺展面积之间的关系,弄清了滴座实验方法与铺展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测量浸润角0M45”的氧化膜与玻璃之间的浸润性时应采用铺展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励磁系统的PID参数对发电机组和电网稳定的可靠性和动态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检验励磁系统PID参数准确性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发电机空载阶跃响应试验。本文采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电力系统综合仿真程序PSASP对沧东电厂4号机励磁系统进行了5%机端电压阶跃仿真试验,然后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对现场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节省了现场调试的时间,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现场试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对比小型熔断体产品的欧洲、北美标准体系,分析了两类标准在额定值、外形尺寸、电气性能试验方面的差异,以及小型熔断体IEC标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Maxwell方程用于电磁脉冲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Maxwell方程组是否适用于电磁脉冲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是个有争议的问题,H.F.Harmuth在他的书中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我们从经典的Maxwell方程出发,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模拟了电和磁阶跃电磁脉冲激励的平面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并与Harmuth书中所给的算例进行了比较,在极限情况下二者符合得很好。这说明Harmuth只是给出了一种电磁脉冲在损耗介质中传播问题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