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能N~ 离子注入纤维分解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能N 离子对纤维分解细菌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高产菌株HY2-321,其纤维素酶CMCase活性提高299.5%,为进一步诱变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工业微生物的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生产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简写为L.plan 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依次处理,结合高浓度亚油酸平板(0.1%)的筛选和进一步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3.1(简写为L.plan H3—1),其共轭亚油酸产量高达30.67mg·L^-1,比出发菌株L.planA提高了264.5%.传代实验中突变株L.planH3—1的遗传特性较稳定.实验结果证明该诱变方法对提高植物乳杆菌L.planA的共轭亚油酸产量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及其降解能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腐物及四川农业大学农场的畜粪和土样中分离到3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高的菌株B1、F1和F2,经初步鉴定,其分别为纤维单孢菌属(Cellulomona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青霉属(Penicillium)。其中混合菌株B1F1、B1F1、F1F2摇床培养8d时滤纸纤维素失重率分别达到49.76%,52.30%,46.02%,均高于单一菌种的滤纸失重率。且CMC酶活也明显提高,比其单一菌株的酶活提高了1.5倍。试验结果表明,由两种不同菌株组成的混合菌分解纤维素能力明显强于其中任何单一菌种,其中两真菌F1F2组合效果最好,且将其制成高纤维素酶活的固体曲,为今后纤维素的固态发酵生产和混合发酵降解纤维素废弃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物,因粗纤维高,利用率不高,基本用于燃料和肥料。以稻草为原料,利用从江西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诱变筛选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Neurospora crassa来发酵降解稻草,以制得新型稻草发酵饲料。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从7种培养基成分中筛选出对对纤维降解有显著影响的3个关键因素米糠、硫酸铵和尿素,然后再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纤维素降解的最大值点,以此作为响应面实验的中心点。最后通过响应面(RSM)试验设计得到粗壮脉纹孢菌发酵降解稻草粗纤维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稻草为89.3%,米糠为8.39%,(NH4)2SO4为1.63%,尿素0.68%。在此最优化培养基组成条件下,粗纤维降解率为49.65%。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对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生菌13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通过比较PHB产量,获得了两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13(3)和13(5),其PHB产量分别为29.58,29.2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PHB产量提高了17.8%和16.6%.对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生长曲线和产PHB进程曲线进行了测定,在37℃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PHB产量均在16h时达到最大.在32℃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培养80h和诱变菌13(3)培养60h时PHB产量达到最大,该突变株在37℃比在32℃培养时发酵周期缩短了73.3%,而PHB的积累量相当.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13(3)产生PHB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为2∶1时,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6.
工业上用于生产4-雄烯-4-醇-3,17-二酮(4-雄烯二酮,4-AD)的小金色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在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的过程中同时产生部分1,4-雄烯-4-醇-3,17-二酮(1,4-雄烯二酮,ADD),而3-甾酮-Δ1-脱氢酶KstD催化了4-AD到ADD的转化.克隆该工业菌株的kstD基因测序后发现,其与报道的标准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的kstD基因相比有3个氨基酸的突变(A6E,S138L,A193V).这些突变使得KstD的酶活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4-AD向ADD的转变.为了实现从植物甾醇降解中选择性地得到4-AD或ADD,通过敲除kstD基因,阻断4-AD到ADD的转化,获得一株只产4-AD的突变菌株,代谢产物中4-AD达79.3%.通过修复kstD酶的氨基酸位点,使之恢复到文献报道的正常序列,并在敲除kstD基因菌株中,将修复后的kstD基因安置在强启动子pG13下,重新导回到突变菌株中进行回补强化表达,获得一株可以大量产生ADD的菌株.野生型分枝杆菌转化植物甾醇产生的产物中,ADD仅占27.0%,经回补强化表达后的基因工程菌株转化植物甾醇产生的产物中ADD占63.0%.结果表明,通过敲除或者在突变体菌株中过表达正常的kstD基因可以使该工业菌株选择性地优产4-AD或ADD.  相似文献   

7.
米曲霉菌体细胞固定化及DL-蛋氨酸的光学拆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亚硝基胍对产氨基酰化酶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3042进行诱变,经过筛选获得诱变菌株3042-5,再进行自然分离后得到了一株高产菌株3042-5-5a,其自由酶活力提高了215-7%-采用此菌株进行了固定化细胞酶法拆分DL一蛋氨酸(DL-Met)的研究,得到了最好的固定化条件为8%明胶包埋,0-1%戊二醛交联12h-制得的固定化细胞酶活力为81-99u/g-固定化细胞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5℃,最适作用pH为8-0-用固定化细胞装柱,将连续拆分得到的产物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分离精制,L-蛋氨酸盐酸盐的得率为理论产值的69-4%。  相似文献   

8.
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利福平抗性及牛奶平板上产生的透明水解圈的大小作为选择标记,用钴60对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C6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了一株酶产量大幅度提高的菌株L106,经发酵条件优化,其产酶活性稳定在19000U/mL左右,是出发菌株的1.9倍.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的发酵周期也有所缩短,而产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保持不变,并保持了芽孢形成较少的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新型发酵蔬菜制品乳酸菌发酵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榨菜等一些自然腌制蔬菜制品中分离得到一些乳酸菌菌株,通过细胞形态及生理学特性观察研究,初步筛选出Lactobacillus 8株菌株,并进一步通过发酵产酸和细胞生长比较实验得到3株乳酸菌菌株Lact,2,Lact.6和Lact.8,通过菌株间不同配比和发酵榨菜验证实验,最后确定了榨菜发酵制品的最适发酵剂为Lact.2和Lact.8,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新型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在153位氨基酸处引入突变,使Gly突变为Leu.将突变体hTNF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后,hTNF基因获得大量表达.通过Ni金属鳌合层析柱亲和层析获得到纯化的hTNF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hTNF蛋白可与抗TNF的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荧光染色实验检测了hTNF蛋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黄杆菌 ATCC2 75 5 1的 op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并对于表达产物进行了胞内定位和酶活测定 .通过 PCR扩增和 PCR产物直接克隆 ,将黄杆菌质粒上的一段长达 1137bp的 opd基因进行扩增及克隆 ,然后按正确的读码框亚克隆于表达载体 p ET2 8b( )上 ,转化宿主菌 E.coli BL 2 1(DE3) ,经 IPTG诱导 ,获得了较高量的基因表达产物 .该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 ,通过分离包涵体可以得到电泳较纯的条带 .工程菌的细胞活性达到原始菌株黄杆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和室外养殖试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T1)和21‰(T2)的复合芽孢杆菌饲料组幼蟹的蜕壳率、成活率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T0);摄食率随着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呈现下降趋势;T1和T2组分别降低幼蟹饲料系数为15.38%和18.80%.芽孢杆菌添加显著影响胃、胰蛋白酶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但淀粉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室外池塘养殖结果表明:商品饲料中添加2‰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组(D2)平均产量最高,比只投喂商品饲料组(D1)增产14.4%;D2组起捕时蟹平均壳宽比D1组大3.4%.饲料系数方面,D1组和D2组差异不大.认为三疣梭子蟹养殖饲料中添加2‰的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产生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36个光合细菌菌株中筛选出的7株紫色非硫红假单胞菌有产ALA能力,其中菌株99-28ALA产量最高 用紫外线对菌株99-28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产量比野生菌株高1倍多的菌株L-1,对影响菌株的生长和ALA产量的因子进行了探索,抑制剂加入时间和加入次数对ALA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条件下(pH7.5,培养对数生长期加入ALA脱水酶抑制剂乙酰丙酸30mmol,ALA生物合成前体甘氨酸30mmol和琥珀酸30mmol,3000lx光照),菌株L-1的ALA产量可达22.15mg/L。  相似文献   

15.
卵透明带3(ZP3)蛋白是透明带中的一种主要蛋白,在精卵结合过程中作为精子的初级受体起重要的作用,抗ZP3抗体可以阻断精卵的相互作用,ZP3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避孕疫苗的靶抗原,本文根据小鼠卵透明带(mZP3)cDNA序列(1317bp)设计了上游和下游引物,从小鼠卵巢中提取总RNA,经RT-PCR克隆了鼠卵透明带3基因的cDNA,将其亚克隆至pUCm-T载体后利用蓝白斑特性筛选出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后测序比较,与Gene Bank小鼠ZP3 cDNA序列完全相同,证明克隆出正确的小鼠ZP3 cDNA。将mZP3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MV4上,构建完成了DNA避孕疫苗的载体pCMV4-mZP3,为应用DNA疫苗免疫小鼠达到控制鼠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人t-PA P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PCR方法获得编码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r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C端P区肽段的DNA,并经测序证实,长810bp,含有全部的t-PA的丝氨酸蛋白酶编码序列.将这段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菌株,经SDS-PAGE检测转化菌株中表达出分子量约29×103的蛋白,用纤维平板法测定激活纤溶活性,结果表明表达的t-PA蛋白C端P区具有很强的激活纤溶蛋白酶原的活性.证实t-PA蛋白C端P区的酶结构区的功能是独立的,其生物活性不受其它区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构建第56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的MEK1基因(MEK1/Q56P)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道基因融合表达的真核重组质粒pEGFP-MEK1/Q56P,经限制性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其导入293T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同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pEGFP-MEK1/Q56P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观察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EK1/Q56P和EGFP在293T细胞中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且MEK1/Q56P能特异性活化ERK1/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MEK1/Q56P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便于对Raf/MEK1/ERK1/2信号传导通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HSP70家族是一类最保守和最重要的热应激蛋白家族,在藻类中编码HSP70家族的基因也是普遍存在的,从原始单细胞藻到多细胞的大型藻,hsp70基因在藻类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hsp70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系统进化中的保守性,研究采用简并PCR,扩增获得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hsp70基因片段,随后利用基因组步移获取了坛紫菜hsp70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2449个碱基,其中1866bp为编码区域,共编码621个氨基酸,与同属紫菜(P.purpurea)hsp70的氨基酸一致性达90%以上.利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热激及恢复过程中坛紫菜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坛紫菜hsp70对热激应答极为迅速,35℃热激15 min,hsp70 mRNA的表达就提升了15倍;在恢复培养3 h后坛紫菜hsp70的表达进入第二个高峰,表达量提升了48倍,且在随后的过程中始终高于对照值.在整个热激处理中,坛紫菜HSP70蛋白除了作为胁迫的应激蛋白外,始终作为重要因素参与了防御与损伤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PCR人含有丙肝病毒全长非结构蛋白的载体pBlueBac25中扩增出全长的NS2基因DNA片段,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和转座载体pFasBacHTb的多隆位点(MCS),PFastNS2通过转座插入穿梭载体Bacmid的表达盒;pQENS2转化JM109菌株,诱导表达出N端含有6个His的全长His的全长NS2蛋白,用Ni-NTA-agarose柱层纯化,获得提纯的全长NS2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