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氧化铝吸附色谱柱将380#燃料油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用元素分析、凝胶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四组分进行分析和结构表征;测定了燃料油及其组分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水相pH值、盐浓度对燃料油及其组分模拟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80#燃料油中芳香分含量最多,沥青质和胶质含量约30 %。沥青质比胶质含有更多的杂原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沥青质氢碳原子比n(H)/n(C)最小,芳香碳率fA最大。红外谱图表明,沥青质比胶质含有更多的羟基、氨基和羧基等官能团,故分子间氢键作用强烈。四组分油水界面张力大小顺序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沥青质界面活性最大。由于380#燃料油及其组分中酸性基团占优势,在强碱性条件下它们与水的界面张力大幅下降。水相盐浓度对380#燃料油及其组分的界面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辽河常渣(LHAR)为原料,水溶性催化剂Catl作为悬浮床加氢裂化主催化剂,表面活性剂SAN和SAP以不同质量比(m(SAP)/m(SAN))复配作为助剂进行釜式反应,考察了助剂在渣油中的质量分数为600 μg/g时,m(SAP)/m(SAN)对反应产物分布和生焦率的影响.当助剂的re(SAP)/m(SAN)=1时,其对体系的抑焦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将m(SAP)/m(SAN)=1的复配物SA作为反应助剂,考察了不同SA用量对加氢裂化产物分布、生焦率和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A在渣油中质量分数的增大,生焦率先减小后增大,沥青质含量及平均相对分子质晕先增大后减小,w(SA):300μg/g是变化的拐点.SA对渣油胶体体系中的沥青质具有稳定作用,能抑制沥青质的缔合,阻滞第二液相的出现,使更多的大分子沥青质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馆陶、孤岛稠油的稳定性,考察了阴离子型分散剂AA(磺酸基型)、非离子型分散剂NA1(多元醇型)、油酸、月桂酸和棕榈酸对馆陶、孤岛稠油沥青质溶解度的改善效果,筛选了分别对两种沥青质稳定分散作用最好的两种分散剂NA1和AA,进一步考察了处理温度对分散剂改善效果的影响、分散剂与沥青质的相互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多元醇型非离子分散剂NA1对沥青质的稳定作用显著,能够显著增大溶液中沥青质的饱和浓度;但当处理温度升高到80℃时,沥青质饱和浓度急剧下降,但仍比未添加NA1的沥青质饱和浓度高得多。而含磺酸基的离子型分散剂AA改善效果受处理温度影响较小。另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AA的磺酸基能够与沥青质中的N—H键、O—H键之间形成红移型氢键;NA1中的羟基O—H、醚键、酯基等官能团能够与沥青质分子中的N、O、S等杂原子以及芳香共轭π键形成蓝移型氢键。两种分散剂与沥青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均为与沥青质分子通过氢键而结合。图11表3参15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分散剂对稠油稳定性的改善效果,研究了5种分散剂对孤岛稠油和馆陶稠油沥青质和稠油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包括含磺酸基的阴离子型分散剂AA、斯盘系列分散剂NA1、油酸、月桂酸、棕榈酸。结果表明,分散剂对沥青质和稠油的稳定性均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其中AA和NA1可明显降低沥青质的聚集程度,对沥青质的稳定分散作用最强;分散剂对沥青质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普遍优于对稠油整体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分散剂对沥青质稳定性的改善效果随分散剂浓度增大而增大,沥青质完全裸露在体系中易与分散剂作用;分散剂对稠油整体稳定性的改善效果随分散剂加量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分散剂对稠油稳定性改善用量存在最佳值。沥青质稳定性的提高对于稠油整体稳定性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但稠油稳定性的改善还受到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等的影响。图12表3参20  相似文献   

5.
通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与五氧化二磷(P2O5)反应,制备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n(NP-10):n(P2O5):n(H2O)=2.4:1: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3%以上.将产物用于金属切削液配方中,加量3%时,10%切削液水溶液的最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重质原油沥青质沉积严重的问题,以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苯胺和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尾部基团为高度枝链化的聚异丁烯基,头部基团分别为苯基及酚羟基的新型油溶性沥青质分散剂PA1和PA2。采用分光光度法与显微镜法评价了所合成分散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剂PA2抑制沥青质沉积作用效果优于PA1。通过对分散剂PA2抑制沥青质沉积作用效果的评价,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对氨基苯酚与聚异丁烯丁二酸酐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时间为6 h。在分散剂PA2加入量为200 mg/L的条件下可以将新疆重质原油的初始絮凝点由-19.87提高到8.63,显著改善了新疆重质原油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原油中的沥青质、胶质等重有机质会在岩石和油管表面形成有机垢,给油田生产带来诸多麻烦,而预先注入化学抑制剂来保持沥青质稳定是一种有效的防沥青质沉积方法.通过沥青质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对聚醚多元醇、烷基苯磺酸和阳离子表活剂等沥青质沉积抑制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抑制剂加量为250mg/L时,聚醚多元醇抑制剂JHIA1~4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以L-羟基脯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氧化及酰胺化反应制得替格列汀中间体(2 S)-4-氧代-2-(3-噻唑烷基羰基)-1-吡咯烷羧酸叔丁酯.优化的反应条件为:氨基保护,n(L-羟基脯氨酸):n((BOC)2 O)=1:1.2、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20~25℃,收率为96.1%;氧化反应,n(Boc-L-羟基脯氨酸):n(NaClO)=1:1.1,反应温度5~10℃,反应时间1~2 h,收率为90.0%;酰胺化反应,反应温度小于10℃,反应时间1 h,收率96.1%.产物结构经FT-IR,LC-MS和1 H NMR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9.
沥青质沉积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为明确CO_2驱替过程中胶质对于沥青质沉积的影响,本文以不同胶质沥青质质量比的原油模拟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微观可视驱替实验,模拟CO_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现象,确定其组分含量、物性、固相颗粒大小变化,分析胶质对沥青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质以圆球状包裹沥青质,对沥青质起着稳定作用;当胶质沥青质质量比从1∶1升至6∶1时,沥青质沉积量、沉积潜力均先增大后减小,黏度则先减小后增大,胶质与沥青质质量比为2∶1时,黏度达到最低,沥青质沉积量、沉积潜力最大。沥青质沉积与胶质含量有关;沥青质胶质间存在一对作用力—吸附力与分散力,沥青质沉积量与这对力的作用效果相关。图16参25  相似文献   

10.
沥青质沉淀清除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有机溶剂、乳化剂和分散剂配制低毒性沥青质沉淀清除剂,以乳状液稳定性、沉淀清除剂对沥青质溶解速度为评价指标,研制出稳定性好、对沥青质沉淀清除效果明显的清除剂配方,并利用岩心驱替装置进行了清除近井地带沥青质沉淀堵塞实验。结果表明,在中高渗透率岩心中清除剂对岩心渗透率恢复效果较好,研制出的清除剂在乳化剂含量为8% 、搅拌速度为800 r/min下使用效果较好。现场应用证明,该清除剂可有效清除胶质、沥青质沉淀造成的有机堵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