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患者(TSSP)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提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148名2016级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大课讲授加经典案例讨论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实验组在传统大课讲授基础上,采用TSSP联合案例教学法培训,培训结束后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量表)评估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结果实验组SEGUE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和理解患者4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SSP联合案例教学更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能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医学生医患沟通与交流技能的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方法采用标准化"三阶段培养模式"(TSTM)与传统教学法(LBL)分别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在在临床实习中进行实践,应用SEGUE量表结合问卷调查对教学结果进行测评,比较教学效果。结果经SEGUE量表测评显示,TSTM组最高分为25分,最低分12分,中位数20分,LBL组最高分16分,最低分5分,中位数10.17分;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TSTM组为58%,而LBL组的为零,44%学生不及格;TSTM组较LBL组学生在五个维度和医患沟通总体评价的比较上均占优势,特别是"维度4—理解病人"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三阶段培养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LBL组,能明显提高医学生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能。结论 "三阶段教学法"标准化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与临床交流技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改进医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分析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及医患沟通培训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方法:通过医患沟通认知表(SEGUE量表)的检测评定并比较培训前后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认知度。结果:培训组的医学生在医患沟通的5个维度较未培训组均有提高,特别在信息收集和沟通结束方面更是有显著性提升。结论:通过医患沟通培训可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SEGUE量表对实习医生及规培学员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分析,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和考核提出有益建议。方法:基于SEGUE量表,用问卷调研、测评、半结构化访谈确定实习医生及规培学员医患沟通薄弱项目。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38名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用讲座、情景模拟教学进行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能力得分进行分析。结果:138份问卷,最高分25分,最低分11分,平均分(22.62±2.97)分;142份测评,最高分22.5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18.57±2.63)分,通过分析获得医患沟通薄弱项目。通过培训,38名学生的5个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4个维度P<0.05,结束问诊维度P>0.05。结论:SEGUE量表考核可以明确学生们的薄弱项目,对培训有指导作用。通过培训,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所提升,但作为考核工具,量表需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在校本科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况,探讨建立基于社区环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带教教师运用SEGUE量表,通过结构化观察的方法对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实临床情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0名被评估对象中,就医患沟通内容而言,仅有38.3%达到合格标准;就沟通技巧而言,有93.3%达到合格标准.结论 基于社区环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况,高等医学院校应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94期)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授课结束后采用医患沟通技能测量工具SEGUE量表调查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总评分分别为(15.1±2.30)分和(17.7±2.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学生在信息收集(P<0.01)、信息给予(P<0.05)和理解病人(P<0.05)3个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在沟通内容项(P<0.01)和沟通技巧项(P<0.05)两个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背景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对全科医学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方法 2022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75名作为测评对象。测评人员作为同行者参与门诊患者就诊全过程,按照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对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前期接受测评的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任职方式,以及就职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并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与美国通科医生的SEGUE总得分。结果 75名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为12~24分,平均总得分为(17.8±2.6)分;在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9±0.9)、(6.5±1.7)、(3.1±1.1)、(2.6±0...  相似文献   

8.
临床交流和沟通技术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临床教学中应该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技能的教育。本文通过阐述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总结目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背景 本科医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起点,为毕业后教育阶段的沟通能力培训及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与患者及家属、同行、其他卫生行业人员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探讨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医患沟通教育质量,并提升此阶段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探讨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9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19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59名建立队列1,选取同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62名建立队列2。队列1学生于2019年9月—2022年1月接受长达5个学期的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培训,两队列学生均于2021年9月—2022年1月学习《医患沟通学》课程。比较两个队列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调查队列1学生对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结果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期末考试总分及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得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单项选择题得分低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P<0.05)。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过程性考试总分及信息收集、信息给予、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10.
房佳蓉  胡冰  于昕 《医学教育探索》2014,(12):1209-1214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建议。方法 对参加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习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试的临床医学大四实习生进行整群抽样形成样本1,在上海市4家中、西医三级医院对本科实习生进行随机抽样形成样本2。设计问卷结合SEGUE量表现场观察评分采样,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u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果 样本1的SEGUE量表得分平均为12.54(总分24),得分率为52.25%,得分率较低;且在各维度的得分率中,“结束问诊”维度得分率最低为4.00%。样本2的中、西医临床实习生SEGUE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医学生沟通技能偏高。医患沟通技能相关影响因素中“医患沟通技能重要性认知”等因素的不同组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SEGUE量表得分呈现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均很小,在0.1~0.3之间,彼此相关程度低。结论 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整体水平不高,可通过引导和培养医学生职业兴趣,加强医患沟通技能重要性认知等,以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建议利用SEGUE量表对医学生沟通技能进行常规测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医患沟通概况和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设计切合实际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式。包括确实有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相关的考核手段。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本科实习生85人,随机分为A、B两组,并将该模式用于A组学生,B组学生按原常规模式进行培训。通过现场医患沟通量表和医疗文书评分量表两个评价指标和医患沟通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结果 A组医疗文书书写评价得分为(74.59±9.82)分,沟通现场评价得分为(21.57±4.53)分,均分别高于B组的(65.85±10.84)分和(17.71±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对A、B两组学生,分别调查了84和86名患者,A组学生培训后的患者满意度53.57%(45/84)明显高于B组的33.72%(29/86)。结论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对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解决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医学学习过程。医患小讲座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应用临床医患沟通自我评价量表和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价经过定期主持医患小讲座的医学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经过培训,研究生沟通能力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医患小讲座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型研究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医患关系以及目前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探讨了临床实习中加强医患沟通的目的 、意义及沟通技能培养的方法,为开展医学生实践教育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为实现有效的医患交流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临床医患交流和沟通技术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医院临床教学中应如何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技能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阐述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人文素质、规避医疗纠纷以及医生专业要求等方面阐述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黎黎  廖晓阳  伍佳  熊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684-1689
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国外在积累大量研究经验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简单、实操性强的医患沟通模式,在医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被证明对提高医生沟通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受生物医学传统模式的影响,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存在认识不足,缺乏适应不同阶段、专业方向的医患沟通教育教材,缺乏相关理论研究等问题,制约了沟通技能培训的质量,导致全科医生沟通能力相对薄弱。拥有系统、简单、实操性强的沟通培训模式是保证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分析国外推荐使用的主要医患沟通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卡尔加里-剑桥指南、SEGUE框架、“四习惯”、卡拉马祖共识声明基本元素沟通清单),以期为制定符合我国全科医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邓凤  欧阳运薇  王忠  姚强 《重庆医学》2015,(9):1241-1243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医患沟通技能的自我评价现状。方法利用国内外已发表的《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及《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对某综合性大学的12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7名学生完成CSAS后其积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51.43分,消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32.94分。调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而男女、不同学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28%学生同意或完全同意“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127名学生完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总分150分,127名学生的平均自评得分为104.93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P=0.008)。五年制及八年制学生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学习持积极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且对沟通技能自评不高,医患沟通技能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基于SPOC的CBL联合情景模拟微课在住培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2019年3月—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基地轮转的109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按所在治疗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住院医师均进行正常轮转培训,并接受医患沟通培训。对照组采取入科培训加日常带教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基于SPOC的CBL联合情景模拟微课教学。比较两组住院医师SEGUE量表评分,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两种教学法在加强理论知识评价、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对教学整体评价方面的反馈结果。结果入科首次评价,实验组SEGUE量表得分为(90.54±5.60)分,对照组为(89.51±6.7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SEGUE评分,实验组为(110.23±6.38)分,对照组为(101.53±5.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反馈评价表中,住院医师对新教学法在加强理论知识评价、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对教学整体评价方面,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情景模拟的SPOC教学法可提高住培医患沟通的教学效果,并可根据急诊常见案例开发成系列课程,值得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首先,确定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内容,并编写详细的培训脚本;然后,应用标准化病人依据培训脚本来训练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每次训练结束后,再由标准化病人以患者的观点对医学生进行回馈指导.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增强了其临床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0.90)分,医生沟通能力重要性得分为(1.83±0.62)分;医学生对沟通能力提升的传统干预方法评价持不满意态度,其中教育培训为(2.06±0.64)分,医患沟通课程为(2.33±0.73)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2.28±0.71)分。医学生沟通能力发展涵盖了下降期、转折期与提升期。结论 "转折期"与"提升期"是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角色干预的最佳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利用标准化病人培训医学生临床沟通技巧的效果。方法将46名实习学员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利用SP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中增加医患沟通技巧的内容,另一组只利用SP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后6个月由SP对两组学员的医患沟通技能作出评估。结果实验组学员的医患沟通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利用SP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可明显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其临床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