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氨氮是地表水常规监测项目,本文通过试验用水和所用试剂、样品保存、复杂样品前处理过程的试验,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水质氨氮测定中影响因素及干扰的消除进行探讨,通过对地表水氨氮的测定,将检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对测定条件的优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纳氏试剂比色法是最常用的测定饮用水、地表水和废水中氨氮的方法。温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应用纳氏试剂比色法,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到最适宜氨氮检测的温度条件,以提高纳氏试剂比色法检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徐婷 《山西水利科技》2022,(4):29-30+35
通常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监测地表水中氨氮的含量,若水样浑浊或者有颜色时,需要用絮凝沉淀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但该处理方法操作过程相对复杂,等待时间偏长。尝试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操作简单且无需等待。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发现标准样品测定和实际水样的测定均数据稳定、符合标准。因此,采用0.45μm滤膜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可应用于地表水中氨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使我国地表水中石油类检测过程更具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使各实验室石油类检测结果更具可对比性和量值溯源性,本文从地表水中石油类样品采集、样品检测及标准物质选取等三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相关标准中规定内容进行了汇总梳理,得出目前采用的样品采集方法均难以保证样品代表性、各种检测方法关注点不同且各有利弊、标准物质的选取对最终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的结论。为解决上述难题,建议开展以下3方面工作:(1)研发一种符合地表水中石油类赋存状况的水样采集器;(2)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石油类"指标分为"低沸点挥发性石油类"和"高沸点半挥发性石油类"指标分别检测;(3)分流域或河流开展石油类标准物质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氨氮是影响河流、湖库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指标,为提高水环境监测中氨氮数据的准确性,对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环境中的氨氮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将检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强化对地表水资源质量的监管,监测站点数量、频次、项目快速增长,综合性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对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的制约日渐突出。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以减少人员操作环节,提高检测效率为目的,基于国家标准方法建立了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荧光探头测定地表水体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含量的检测方法,增加了选取BOD5小于1.5 mg/L以下的天然地表水作为稀释接种水;增加了现场气压或海拔高度下的饱和溶解氧作为辅助判断样品是否稀释的判断依据。以碘量法为对照对不同海拔高度、温度的地表水样品以及质控样品进行对比测定,得到天然样品测定相对偏差均小于9%,质控样品结果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所建议的方法可以用于地表水中BOD5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8.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裕明 《治淮》2007,(12):32-33
目前水质检测中氨氮的测定多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GB/T7479-1987)。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测定结果,本文对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过程的影响因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崔勇  黄维娜 《治淮》2009,(12):57-58
氨氮是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水环境监测领域测定氨氮应用最广泛的是纳氏试剂比色法,该法适用于各类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及废水,但水样带色或浑浊以及含其他一些干扰物质,影响氨氮的测定,为此在分析时需作适当的预处理。现通过实验,对不同类型水样分别采用取上清液、过滤、离心、絮凝沉淀、蒸馏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通过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下纳氏试剂比色法氨氮测定结果,分析各种预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氨氮测定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勇强 《水资源保护》2004,20(1):13-13,30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样中氨氮浓度。结果表明:无氨水和新鲜蒸馏水对空白吸光值的影响不大;试剂配制、实验环境、有机废水样品的保存时间对氨氮的测定影响较大。为提高氨氮测定的精准度,应对废水样品进行预处理,仔细配制纳氏试剂,可用预蒸馏 比色法去除水样中的干扰物质。  相似文献   

11.
总结概括近年来各种氨氮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实验运用条件等,为以后的具体实验提供一个总结性的信息,为测量人员针对不同的水体环境,选择合适的氨氮测定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门市四堡水库水质状况,在该水库布置了13处采样点,于2018年6-12月进行了7次水样采集和检测工作,分析水质因子时空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主成分分析法及指数法等对四堡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利用Pearson方法研究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总磷、总氮和氨氮变化较为复杂,靠近水库中下游区域的水质较好,水库汇水区的水质较差;单因子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大体一致,水库水质总体在Ⅲ~Ⅳ类之间,主成分分析法表明水质主要受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影响,指数法表明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在水库汇水区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与氨氮相关性较强,氮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控制氮素浓度能够有效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氨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脱硝粉煤灰拌制混凝土时产生刺鼻性气味,需要为脱硝粉煤灰氨含量检测提供方法依据。为此,参照水质氨氮测定方法标准、外加剂氨含量测定方法和氨气敏电极法检测10个电厂的粉煤灰样品,研究现行标准方法检测粉煤灰氨含量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氨含量在13~393mg/kg之间,不同方法检测结果最大相差78 mg/kg,相对误差在8%~87%之间,检测方法的关键在于样品制备时如何将粉煤灰中的铵(氨)彻底转移至待测溶液中。研究表明,将5 g粉煤灰与200 mL蒸馏水混合,加入强碱NaOH调整混合液的pH值大于12后蒸馏,能够将粉煤灰中铵(氨)较彻底地转移至待测溶液中,残留量小于15 mg/kg,然后利用滴定法可以精确测定氨含量。蒸馏-滴定法可以作为实验室粉煤灰氨含量检测方法。另外,氨气敏电极法通过溶解、搅拌、过滤等步骤将粉煤灰中的铵(氨)转移至待测溶液中,检测结果与蒸馏-滴定法测定值相差-7~23 mg/kg,可用于快速测定粉煤灰氨含量。  相似文献   

14.
用流动注射法测量含颗粒物水样中总氮,采用较粗管路和快速微波消解法,水样经预处理后,再使用自制在线过滤装置除去消解残渣。总氮的检出限为0.040mg/L,检测范围为0~10.0mg/L。本方法连续测定含悬浮颗粒水样,流路无堵塞,对湖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实际含悬浮颗粒水样中总氮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6%~103.5%。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省92个降水水质监测点采集的118个降水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江河地表水水质同步监测资料,研究大气降水的主要污染物以及降水水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中的pH值为5.86,TN、NH3-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54 mg/L、0.83 mg/L和0.035 mg/L,降水水质与监测点附近地表水水质未见明显相关关系,但降水中的NH3-N、TN和TP与地表水相同指标质量浓度的比率分别达到了60%、55%和22%,可见大气降水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市河涌氮、磷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区典型河涌氮、磷污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6.21~22.40 mg/L,间隙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19.9~152.0 mg/L。河涌上覆水以及间隙水中的氮污染主要是无机氮污染,且以氨氮为主,占总无机氮的90%以上。各河涌的氨氮和总氮值之间表现出很强相关性,但上覆水的氨氮和总氮值与间隙水的氨氮和总氮值之间,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磷形态差异较大,间隙水中可溶性正磷酸盐与总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有机磷质量浓度比上覆水要高;底泥中可溶性磷(Psol)、铝结合磷(PAl)质量浓度较低,铁结合磷(PFe)质量浓度较高。悬浮物中各形态磷质量浓度整体上均比底泥样品要高。  相似文献   

17.
李锐  孙照东  史瑞兰 《人民黄河》2012,(1):78-79,91
采用1992年7月—2008年2月黄河干流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等水质监测断面氨氮逐月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的氨氮年通量、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并结合潼关自动站与花园口自动站氨氮监测数据以及断面过水流量历史记录,研究了小浪底水库对氨氮的水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就氨氮指标而言,小浪底坝下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从氨氮浓度波峰出现时间来看,小浪底断面氨氮浓度变化比潼关、三门峡断面滞后,滞后时间为30~60 d;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越大,有效库容越小,水库对氨氮的稀释作用越小,氨氮波峰滞后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处理中不同滤料除氨氮效果及需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活性无烟煤、活性炭、石英砂以及无烟煤4种滤料过滤去除饮用水中氨氮的效果及其与需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氨氮低于2 mg/L时,4种滤料过滤都能够有效去除氨氮,水中溶解氧逐渐耗尽;当氨氮浓度高于2 mg/L时,4种滤料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但相比石英砂和无烟煤而言,活性无烟煤和活性炭过滤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氨氮。纯氧曝气能够将溶解氧浓度提高到25 mg/L,从而大幅度改善4种滤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活性无烟煤和活性炭过滤可将大部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但石英砂和无烟煤过滤则会发生亚硝酸盐积累现象。在活性无烟煤和活性炭过滤去除氨氮过程中,氨氮去除量与溶解氧的平均比例为1∶4.25,略低于理论值。这种定量关系对于生物过滤去除氨氮工艺的设计和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絮凝超滤对微污染源水中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对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验证了有机物含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采用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5 mg/L,最佳pH值为5.5~6.0。  相似文献   

20.
以氨氮为处理对象,通过杯罐试验考察了分别用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改性的膨润土、沸石、粉煤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初步遴选较优的改性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振荡频率100 r/min,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改性后的吸附剂对氨氮去除率都有一定提高,氯化钠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