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椎间盘MRI信号强度与髓核胶原蛋白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 MRI 信号强度与髓核内胶原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PLD),得到31个髓核样本,用改良羟脯氨酸测定法测定其内胶原蛋白含量;在 MR 矢状面 T_2WI 上测量腰椎间盘髓核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计算出二者的比值。分别计算胶原含量与信号强度比值、腰椎间盘 T_2WI 信号强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结果髓核内胶原含量为(231.0±63.5)mg/g,信号强度比值为0.19±0.07,二者之间的 r 值为-0.61(P<0.01)。腰椎间盘 T_2WI 信号强度为80.5±31.7,胶原含量与其之间的 r 值为-0.53(P<0.01)。结论腰椎间盘 MR 信号强度与髓核内胶原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胶原蛋白增多是导致退变腰椎间盘 T_2WI 信号强度降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有完整MR平扫检查资料,13例有Gd-DTPA对比剂增强扫描资料。结合临床表现、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该类疾患的MRI表现和特点,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24例游离髓核均位于L4~5、L5~S1及L1~2椎管硬膜外间隙前部,分别为12、11及1例,其中L4~5和L5~S1占95.83%。游离髓核在椎管内向上、下及水平游走分别为7、12和5例,其中髓核向上下游离占79.17%;游离髓核向椎管左后侧、右后侧及正后方游离分别为9、11及4例,其中向左右侧游离占83.33%;游离髓核的信号在T1WI上呈等信号23例,呈略高信号1例。在T2WI、T2TIRM像上11例低于相邻腰椎间盘髓核信号,13例为等信号;游离髓核呈圆形9例、椭圆形12例及条带形3例。增强的13例患者的游离髓核均表现为游离髓核边缘呈轻中度的环状强化12例,1例为明显强化;13例髓核中心均无强化。结论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特征的MRI表现,MRI对该类疾患定位精确、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常见并发症MRI及MRM(脊髓成像)表现,探讨其与临床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对35例腰椎手术常见并发症患者的MRI进行分析,找出初次手术失败的病因,再次手术得到证实。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松解不彻底14例,椎管内硬膜外瘢痕粘连致椎管狭窄9例,粘连性蛛网膜炎10例,脑脊液漏假性脊膜突出2例。结论:MRI检查可多平面直接成像,可清晰了解椎管术后改变及脊髓、神经受压原因,能直观立体的全面评价手术效果,对手术残存症状的治疗、确定再次手术的适应证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量无症状志愿者的椎间盘MRI横向弛豫时间,为早期判断椎间盘退变提供参考.方法 37名无症状志愿者行腰椎1.5T MRI矢状位T2WI及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根据Pfirrmann标准将185个L1~S1椎间盘分级,并测量髓核及纤维环前后缘T2弛豫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各级髓核和纤维环前后缘T2弛豫时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年龄与退变分级的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计测量185个椎间盘,统计结果示:①无症状志愿者年龄与椎间盘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35,P<0.01;②腰椎间盘各分级髓核平均T2弛豫时间随分级的增高而减小,各分级平均T2弛豫时间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③腰椎间盘纤维环各分级前后缘平均T2弛豫时间值随分级的增高未见明显变化,各级之间统计学均未见明显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 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存在年龄相关性退变,MRI横向弛豫时间测量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无创、早期定量评价年龄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MRI介入导引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0.23 T开放式MR结合ipath200光学追踪系统进行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的方法步骤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在ipath200主动式光学追踪系统实时导引下,用19.5或21.0GMR兼容性穿刺针对73例椎间盘突出患者成功进行MRI导引下经小关节内侧入路臭氧治疗术。对其中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完全符合者及可疑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的26例患者先行椎间盘造影术,作为进一步行髓核溶解术的初选。本组共64例患者行三点注射法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治疗:(1)椎间盘中心注入浓度为35—45μg/ml医用O2-O3混合气体6-10ml,采用分次反复注射、抽出,使髓核组织充分氧化;(2)依据穿刺针刻度标记,在光学引导装置指导下逐步退针,至局限性髓核突出物处,注射O2-O3混合气体10ml;(3)继续退针1.0—1.5cm至纤维环外、侧隐窝处,向神经根旁注射15—20ml O2—O3混合气体。9例患者因椎间盘造影认为行髓核溶解术疗效欠佳而仅行神经根旁臭氧注射治疗。结果7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3—6个月随访,28例显效,3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1.3%。结论开放式0.23TMR扫描仪,结合ipath200光学引导系统,能成功地进行微创性椎间盘突出臭氧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异常MRI表现6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指标ADC及FA值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05例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椎间盘常规MRI及矢状面DTI扫描,根据T2 WI上椎间盘的特点对525个腰椎椎间盘进行Pfirrmann(Pm)分级,观察邻近终板的退变情况,测量椎间盘髓核区的ADC值及FA值并比较各级椎间盘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ADC和FA值与Pm分级的相关性,并计算2个指标对椎间盘退变(PmⅣ~Ⅴ级)的诊断效能.结果:105例共525个腰椎椎间盘中PmⅠ~Ⅴ级分别有41、112、164、141和67个.经方差分析,Pm Ⅰ和Ⅱ级椎间盘间ADC值、PmⅣ及Ⅴ级椎间盘间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分级之间2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ADC值及FA值对PmⅣ、Ⅴ级椎间盘的诊断效能分别为0.846和0.93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椎间盘退变Pm分级与ADC值呈负相关(rs=-0.66,P<0.05),与FA值呈正相关(rs=0.805,P<0.05).结论:DTI作为定量MRI的一种特殊检查技术,其测量参数与Pfirrmann分级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应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胶原含量变化影响MRI信号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退变腰椎间盘组织胶原含量的变化对MRI信号强度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行腰椎间盘MRI扫描,依据T2WI信号强度对其退变程度分为三类;测量拟手术椎间盘及脑脊液T2WI信号强度,计算出二者的比值。全部患者行PLD手术,取出的30个髓核标本行Ⅰ、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染色区的平均光密度以及半定量胶原含量。结果:全部髓核组织中均有Ⅰ、Ⅱ型胶原的阳性染色,Ⅱ、Ⅲ类椎间盘胶原染色强度分别为0.50±0.08、0.54±0.06,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1,P=0.02)。胶原染色总强度与平均信号强度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P<0.001)。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胶原含量的增多是引起椎间盘T2WI信号强度降低的生物化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轴向负荷对受检者椎间盘ADC值、各项异性(FA)值的影响.方法 腰腿痛患者45例,年龄范围25~54岁.进行常规T2WI、T1WI及轴向负荷前后DTI,负荷重量为体质量的40%~50%,负荷时间为10 min.DTI参数:TR 2500 ms,TE 89 ms,扩散方向为6个方向,b值设为400 s/m2,扫描时间4 min 10 s.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ADC图、FA图、b0图,测定其负荷前后椎间盘的ADC值、FA值,分析短时轴向负荷后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椎间盘负荷前后ADC值、FA值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45例225个椎间盘,223个纳入研究,Pfirrmann分级结果:Ⅱ级100个,Ⅲ级48个,Ⅳ级59个,Ⅴ级16个,2个椎间盘钙化未纳入研究,223个椎间盘负荷前、后椎间盘的ADC值分别是为(1666±252)×10-3、(1662±253)×10-3 mm2/s,负荷后平均ADC值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3,P>0.05),负荷前、后223个椎间盘的FA值分别是(301±104)×10-3、(316±112)×10-3,负荷后平均FA值升高(Z=-2.794,P<0.05).Pfirrmann Ⅲ级椎间盘,短时轴向负荷后ADC值减低、FA值升高,Ⅳ级椎间盘FA值升高,负荷前、后Ⅲ级椎间盘的ADC值分别是为(1685±190)×10-3、(1624±180)×10-3mm2/s,FA值分别是(300±87)×10-3、(326±87)×10-3,Ⅳ级椎间盘FA值分别是(348±67)×10-3、(351±71)×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3、-2.210、-2.006,P值均<0.05);Pfirrmann Ⅱ级、Ⅳ级和Ⅴ级椎间盘负荷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级、Ⅴ级椎间盘FA值负荷前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轴向负荷可引起轻度退变椎间盘(Pfirrmann Ⅲ级)ADC值下降、椎间盘扩散能力降低;在正常(Pfirrmann Ⅱ级)和重度退变椎间盘(Pfirrmann Ⅳ级和Ⅴ级),短时轴向负荷前后椎间盘ADC值无明显变化,对椎间盘扩散能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能反映腰椎间盘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ent,ADC)值,探讨椎间盘髓核ADC值与椎间盘退行性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63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进行腰椎MR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并测量L1/2~L5/S1椎间盘髓核ADC值。根据Pfirrmann分级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阅片将椎间盘分为Ⅰ~Ⅴ组。对比Ⅰ~Ⅴ组椎间盘髓核的平均ADC值,并对各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63例301个腰椎间盘中,未发现符合Pfir-rmannⅠ级和Ⅱ级的椎间盘。PfirrmannⅢ~Ⅴ级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分别为(1.59±0.23)×10-3mm2/s、(1.14±0.21)×10-3mm2/s、(0.84±0.23)×10-3mm2/s。Ⅲ~Ⅴ组椎间盘髓核的ADC值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髓核的ADC值可以反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且随着退变程度的增加ADC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正常腰椎骨髓高场强MRI信号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体腰椎骨高场强MRI信号随年龄、性别变化的规律及类型。方法:随机筛选了470例正常腰椎的MRI影像,男235例,女235例。按10岁一年龄组,共分8组。以T1WI为重点进行回顾性观察,按信号表现归类,对信号类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据椎体内信号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5型(6亚型),Ⅰ型与年龄负相关(r=-0.781,P=0.00),随年龄增长而减少,86%年龄小于20岁,30岁以上罕见;Ⅱ型与年龄负相关(r=-0.661,P=0.00),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多见于40岁以下。Ⅲ型与年龄正相关(r=0.804,P=0.00),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中Ⅲa型在20-30岁有个高峰期,Ⅲb见于40岁之后;Ⅳ型信号分布与年龄正相关(r=0.748,P=0.00),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多见于30岁以上;Ⅴ型信号分布与年龄无相关性(r=-0.234,P=0.099),均见于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与信号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髓的MRI信号随年龄而变化,骨髓转化以局灶、不均匀为主。高场强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准确地反映骨髓转化的生理特点,了解骨髓变化规律对正确认识正常腰椎骨髓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胎儿几种腹部异常的MRI表现,说明MRI在胎儿异常诊断中的重要补充作用。资料与方法对14例(12例经剖腹产或手术病理证实,2例随访观察)的胎儿腹部畸形的MRI表现进行研究。结果14例中5例为脐部畸形,其中3例为脐膨出,2例小型,囊内为大网膜及小肠成分;另1例为巨型,囊内容物为肝脏及肠腔;2例为腹裂,突出物为肠腔结构。2例为肠系膜囊肿,胎儿腹腔内见囊样占位灶,1例直径约5cm,另1例巨大,直径约10cm。1例为先天性肛门闭锁,MRI表现为全肠腔明显扩张。1例先天性巨结肠,以直肠扩张为主的肠腔扩张。1例为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MRI表现为胃泡明显扩张,胃泡右侧、肝脏下缘见囊样信号灶,呈双泡征表现。1例为环状胰腺、异位胰腺,MRI表现为十二指肠扩张,呈不全性梗阻改变。1例为肝脏囊肿,MRI表现为肝右叶前段包膜下囊性病灶,大小约3.1cm×2.7cm×2.4cm。1例为双肾轻度积水,MRI见双侧肾盂稍饱满,肾盏略增宽。1例为左侧膈疝,MRI见左侧胸腔内正常肺组织消失,呈混杂肠腔信号。结论MRI作为产科胎儿超声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对病变多方位的显示具有较高价值,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联合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修订纽约标准确诊的31例AS病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两侧骶髂关节常规MRI横断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T1WI联合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扫描(b值0,600 s/mm2),观察两组骶髂关节的信号改变,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31例病例组中的24例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质抑脂T2WI呈高信号,29例DWI呈高信号,25例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质T2WI、DWI均呈等信号,测量ADC值,病变组为(0.993±0.169)×10-3mm2/s,对照组为(0.649±0.395)×10-3mm2/s,病变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14,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联合DWI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3例共46侧关节盘行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及T2*WI扫描,分析关节盘在开口位和闭口位上的位置变化和关节盘的形态等。结果:46侧关节盘中有17侧(17/46)正常;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1侧(11/46),主要MRI表现为闭口位时关节盘在髁状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回到关节窝正常位置,关节盘可变形伸长,后带膨大,信号基本正常;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5侧(15/46),主要MRI表现为在闭口位和开口位时关节盘位置均位于髁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不回到关节窝内,关节盘形态严重变形,出现圆形、折叠型、伸长型等,关节盘信号基本正常;关节盘内侧移位2侧(2/46),外侧移位1侧(1/46),这两种类型主要MRI表现为关节盘变形,呈低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关节盘的位置、结构及盘突关系,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MRI高信号区(HIZ)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5年行MRI检查的下腰痛患者123例,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炎、腰椎结核、滑脱、椎管狭窄等能引起下腰痛疾病的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对照组60例无典型的下腰部慢性疼痛,或有下腰部疼痛症状但临床检查已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卡方检验比较两组HIZ出现率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实验组出现HIZ患者67例(54%),明显多于对照组(9例,15%),P<0.001。结论:MRI显示的HIZ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