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材》2019,(9)
目的:鉴定琥珀及其混淆品,完善琥珀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方法对琥珀及其混淆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解及燃烧实验,可初步区分不同类型的琥珀样品及其伪品;以β-香树精为对照品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总结琥珀及其混淆品的红外特征吸收,建立红外鉴别方法;采用GC-MS法确定了琥珀中的9种特征成分,可与其混淆品进行区分。结论:补充建立的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方法均有较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以综合判断两种琥珀的商品及其混淆品,用于琥珀药材及其原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 禹余粮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主治久泻、久痢、崩漏、白带等症。《中国药典》九○年版收载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禹余粮产区较多。由于过去研究尚少,药源比较混乱,据实地调查,发现商品药材中44%为混淆品,即粘土岩和褐铁矿化蚀变岩,外观上与正品禹余粮不易区分,为此,我们用显微化学反应及红外光谱对禹余粮及其混淆晶进行了鉴别研究,为商品药材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亦为江苏禹余粮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肉豆蔻及其混淆品长形肉豆蔻的FTIR直接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直接准确地鉴别肉豆蔻及其混淆品长形肉豆蔻。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鉴别肉豆蔻及其混淆品长形肉豆蔻。结果:肉豆蔻及其混淆品长形肉豆蔻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结论:可以采用FTIR法直接、快速、准确地鉴别肉豆蔻及其混淆品长形肉豆蔻。  相似文献   

4.
伸筋草与混淆品垂穗石松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伸筋草及混淆品垂穗石松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有一定的差异,可准确地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5.
通关藤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鉴别通关藤及其6种混淆品,为控制药材质量,指导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手段,对通关藤及其混淆品进行了比较鉴别。结果通过比较通关藤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组织构造、粉末特征上均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归纳的通关藤与其6种混淆品性状、显微特征的区别要点,可简单快速地鉴别药材的真伪。  相似文献   

6.
吴远文  程存归  高君颜 《中药材》2005,28(5):383-384
对粉防己及其混淆品头花千金藤进行性状显微及红外光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头花千金藤块根有异常构造,红外光谱二者亦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酸枣仁及其混淆品枳椇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酸枣仁(Zizyphus jujuba)及其混淆品枳椇子(Hovenia dulcis)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层析及蛋白电泳鉴别比较。  相似文献   

8.
蕲蛇药材及其市售混淆品的Cyt b基因序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文成  宋社吾  刘道芳  刘海兵  宋礼华 《中草药》2006,37(12):1862-1865
目的分析蕲蛇药材正品及其市场收集样品的Cyt b基因序列,为蕲蛇药材分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yt b基因,对蕲蛇药材及其市场收集样品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蕲蛇药材存在着混杂现象;蕲蛇药材正品与其市售混淆品的Cyt b基因序列有着显著差异,该序列在蕲蛇种内差异率为0%~0.91%,与混淆品间的差异率为18.57%~23.78%。结论Cyt b基因序列是一种鉴别蕲蛇药材与其混淆品较好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为菟丝子类药材的鉴别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在对山东菟丝子资源及药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省分布的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进行了鉴别研究,并给出了主要性状特征的鉴别检索表。结果与结论:山东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特征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生斌  唐小鹏 《中药材》2002,25(5):321-324
目的:为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等进行了性状特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之间在性状特征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论:性状特征的不同点可作为它们种与种之间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5种中药材表面污染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中药材受真菌污染的状况,探索中药材表面污染真菌的快速鉴定方法.利用PDA培养基进行中药材污染真菌的分离与纯化.根据真菌基因组ITS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从15种湖北市售中药材上分离得到50株真菌,污染率为93.3%.利用分子鉴定方法成功鉴定了其中的27株.中药材受真菌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各菌属污染中药材情况不同,其中以曲霉属真菌的污染较严重,存在潜在的风险.该实验所设计的引物通用性较好,可用于中药材表面污染真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贝母药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高越  柴逸峰  吴玉田 《中成药》2005,27(12):1440-1443
目的:建立贝母药材及其伪品鉴别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方法:将炉贝、松贝、青贝、浙贝、伊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及贝母伪品东贝母、光慈菇、山慈菇等10种药材烘干、粉碎、过筛,直接测定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别采用聚类分析、褶合变换-可视化-相似系数分析等方法对10种药材进行鉴别.结果:10种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原谱极其相似,无法鉴别;聚类分析可将3种贝母伪品与7种贝母正品区分开,但不同贝母正品之间的鉴别效果不甚理想;褶合变换-可视化-相似系数分析将贝母正品之间的微小差异进一步扩大化、量化,正品之间的鉴别效果得到改善.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可直接、无损测定固体样品,结合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为贝母及其他中药鉴别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提取与常规提取对部分中药碱类成分提出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超声和常规的两种提取方法对黄柏等三种中药的碱类成分进行提取,比较了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和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图谱。证明了超声提取具有省时、节能、提出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声提取与常规提取对部分中药碱类成分提出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声和常规两种提取方法对黄柏等三种中药的碱类成分进行提取,比较了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和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图谱。证明了超声提取具有省时、节能、提出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产舒康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探讨。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产舒康颗粒中4种中药对照鉴别。结果在产舒康颗粒中检出当归、川芎、胎盘、甘草。结论薄层色谱法可用于产舒康颗粒中4种中药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多评技术作为适宜于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控制评价新模式和新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的科研和生产实际中,成为中药质量评价的重要定量评价手段。据统计,目前一测多评技术在中药材及其饮片质量评价、多品种中药基源鉴定、炮制工艺及炮制品质量评价,原料药提取物、中间体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应用广泛,显示出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准确度高等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从论文发表数据统计看,近年来,一测多评相关研究论文逐年增长,从2006年提出至今,已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有关药材一测多评报道的研究160余篇,成方制剂近100篇,其他40余篇。该文在分析总结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评价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实际上是中药材中各种不同化学成分浓度分布的一个整体表征。如何采用化学计量学多变量解析手段来简便且不失整体特征地表征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目前分析化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采用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进行的定量鉴定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The herbs of the "mint" group traded in the herbal market of Thessaloniki include eight taxa, members of two genera, Acinos (two species) and Mentha (four species and two hybrids). The essential oil content of 72 samples examined ranged from traces up to 1.69ml/100g of dry weight. Besides three almost scentless samples, the different "mints" ar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ir prominent smell differences, i.e. samples with a pungent, musty and sweet type of smell. As a result, the commercial names attributed to them correspond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smell and not to a particular taxon. A number of 29 medicinal uses were recorded in total. In most cases us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particular taxa but were rather determined by plant smells. A literature survey has shown that the "mints" traded in Thessaloniki are also used as herbal medicines all over the Mediterranean area, with 67 different therapeutic uses. Among them the 22 uses, already mentioned by Dioscurides, show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mints" as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has a long tradition.  相似文献   

19.
中药基原鉴定特别是对易混淆品种的区分,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难点。同属植物(或近缘品种)、同植物不同部位来源的中药往往化学组成十分相似,这为中药的真伪鉴别,特别是配方颗粒或中成药投料真实性的鉴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人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来源的中药对机体具有补益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人参属多个品种属于易混淆中药,特别是在饮片外观特征消失的成方制剂中易发生混用。近年来,多组学差异表征技术与分子鉴定技术在人参属中药的鉴别及区分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互补性。以人参属多来源中药为例,综述了多组学差异分析技术及分子鉴定技术在品种区分中的应用,以期为易混淆中药的精准鉴别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快速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快速测定的方法.方法:根据活泼金属单质锌在稀盐酸中能还原亚硫酸或亚硫酸盐生成硫化氢,而硫化氢能使乙酸铅试纸变黑的原理,对3大类,6个品种,18个批次的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并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各批次中药材的硫化铅斑点清晰,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可确定二氧化硫残留量范围.结论:方法简单易行,测定时间短,且装置简单,适用于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