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W05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机采棉模式下生育期133 d左右,植株呈塔形,Ⅱ式果枝,棉铃卵圆形,单株结铃7.0个,铃重5.9 g。2016-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机采棉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6 550.5 kg·hm-2、2 769.0 kg·hm-2、2 739.0 kg·hm-2;2年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8 mm,断裂比强度32.5 cN·tex-1,马克隆值4.2;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简要介绍了AW05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8―2019年全国14个产棉省(市、自治区)24个综合生态试验站推广示范棉花品种进行抽样,调查棉花主要品种的丰产性和品质指标。结果显示,4项关键的棉纤维品质指标分布范围:衣分31.2%~48.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5.6~37.5 mm,断裂比强度25.5~47.2 cN·tex-1,马克隆值3.3~5.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双30)的棉花品种2018年为25个,2019年为26个,共51个品种(包含7个长绒棉品种)。说明我国棉花纤维品质达到“双30”的品种正在得到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新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8―2019年全国14个产棉省(市、自治区)24个综合生态试验站推广示范棉花品种进行抽样,调查棉花主要品种的丰产性和品质指标。结果显示,4项关键的棉纤维品质指标分布范围:衣分31.2%~48.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5.6~37.5 mm,断裂比强度25.5~47.2 cN·tex-1,马克隆值3.3~5.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双30)的棉花品种2018年为25个,2019年为26个,共51个品种(包含7个长绒棉品种)。说明我国棉花纤维品质达到“双30”的品种正在得到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新疆。  相似文献   

4.
探索1膜4行宽窄行(10+66+10+66) cm×11 cm、(4+72+4+72) cm×9.5 cm,1膜2行等行距(76+76) cm×6 cm、(76+76) cm×4.7 cm 4种种植模式对机采棉脱叶性状、吐絮性状、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脱叶率、吐絮率、667 m2籽棉产量、衣分、667 m2皮棉产量,纤维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有显著影响。投影寻踪法综合评价表明:机采棉4种不同种植模式综合性状优劣排序依次为[(10+66+10+66) cm×11 cm]>(76 cm×6 cm)>[(4+72+4+72) cm×9.5 cm]>(76 cm×4.7 cm)。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国欣棉3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国欣棉32在河北植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植株紧凑,铃重6.6 g,霜前花率93.9%。2019―2020年河北省春播常规棉组区域试验中,2019年多点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529.0 kg·hm-2、1 843.0 kg·hm-2、1 734.6 kg·hm-2;2020年多点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886.4 kg·hm-2、1 627.8 kg·hm-2、1 524.8 kg·hm-2;2年纤维品质检测结果为上半部平均长度30.6 mm,断裂比强度31.0 cN·tex-1,马克隆值5.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示范,验证保美乐[0.01%(质量分数,下同)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3%增产助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生长发育、抗病、增产、促早熟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保美乐处理的棉花株高高于对照,茎粗(直径)略低于对照;对黄萎病防治效果达33.25%;单株果枝数较对照增加0.59,单株结铃数较对照增加0.78,铃重较对照增加0.46 g;667 m2籽棉产量为484.55 kg,较对照增产19.88%;吐絮期较对照提前3 d;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较对照分别提高0.5百分点、1.2 cN·tex-1、0.2,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伸长率分别降低0.7 mm、0.4百分点。可见,保美乐对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抗病性有较好的效果,可促进棉花早熟、对部分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提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两种机采模式下的缩节胺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奎屯垦区以国审早熟陆地棉品种Z1112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两种机采模式:(66+10) cm宽窄行种植模式和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分别在棉花子叶期、苗期、蕾期、打顶前3~5 d和打顶后5~7 d 五个时期施用不同剂量的缩节胺,研究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剂量对Z111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Z1112品种机采模式的缩节胺调控方法。结果表明,(66+10) cm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缩节胺用量在子叶期、苗期、蕾期、打顶前3~5 d和打顶后5~7 d分别为45 g·hm-2、0 g·hm-2、75 g·hm-2、120 g·hm-2、225 g·hm-2时产量和品质最理想;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下,缩节胺用量在子叶期、苗期、蕾期、打顶前3~5 d和打顶后5~7 d分别为45 g·hm-2、45 g·hm-2、75 g·hm-2、120 g·hm-2、225 g·hm-2时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品种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株行距配置,达到优化机采棉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在3种行距配置下,设置不同株距,分别为1膜3行缩株距模式(行距76 cm,株距5.7 cm)和2种1膜6行模式[行距68 cm+8 cm,株距10.0 cm;行距66 cm+10 cm,株距10.0 cm(常规对照)],比较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比例、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新陆早74号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较2种1膜6行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包括生长发育进程快,伏前桃比例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位面积铃数增多,籽棉产量显著增加。可见,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单株结铃数多且铃重较高,因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中棉菌乐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制的以棉花内生真菌(专利号: 2015107442337)为主的复合微生物菌配方。为明确其对不同发病程度棉田棉花黄萎病的防效、防治用量、使用时间和增产增收效果,采用随水滴灌的方式在新疆和河南11个点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0 d和80 d,“中棉菌乐土”在重病田、中度病田和轻病田对黄萎病的相对防效为34.7%~74.6%;对重病田、中度病田和轻病田的籽棉增产效果为10.8%~13.6%;增加收益3 186~3 634.5元·hm-2。同时,与空白对照相比,该配方处理的棉纤维长度高(1.1±0.4) mm,长度整齐度指数高(0.8±0.2)百分点,断裂比强度高(1.1±0.5) cN·tex-1,马克隆值下降0.5,棉纤维品质明显提升。可见,6月中旬前后将该配方以30 kg·hm-2用量分2次等量随水滴施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好防效,并有增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棉花产量品质协同提高的前提下实现高产更高产是棉花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新疆南疆多年棉花超高产实践,在新疆南疆棉花量质协同提高和10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下,确定了适宜的棉花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和种植模式,明确了棉花“温光高能壮个体”和“高光效优群体”的关键生长发育质量指标,提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生育调控、养分调控、水分调控、化学调控等新模式,构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籽棉产量10 000 kg·hm―2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1.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提高0.5~1.0 cN·tex―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