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团体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cTn临床应用建议或导则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一致认为,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时的确诊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监测心肌微小损伤成为可能。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mRNA对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电镜观察心肌损伤时的超微结构改变;从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制备总RNA,以随机引物和反转录酶合成cTnⅠ-cDNA,再以巢式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将cTnⅠ-mRNA扩增法用于临床诊断,与心肌酶谱(CK,CK-MB,AST,LDH)及cTnⅠ定性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心肌损伤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巢式PCR法扩增cTnⅠ-mRNA片段的灵敏度为2μg/L,测序分析证实从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扩增基因片段与原序列完全一致。对62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cTnⅠ-mRNA的扩增分析,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谱或cTnⅠ定性分析(P<0.05)。结论:心肌损伤时cTnⅠ-mRNA释放进入外周血,为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监测心肌微小损伤成为可能。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mRNA对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电镜观察心肌损伤时的超微结构改变;从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制备总RNA,以随机引物和反转录酶合成cTn Ⅰ-cDNA,再以巢式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将cTn Ⅰ-mRNA扩增法用于临床诊断,与心肌酶谱(CK,CK-MB,AST,LDH)及cTnⅠ定性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心肌损伤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巢式PCR法扩增cTn Ⅰ-mRNA片段的灵敏度为2μg/L测序分析证实从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扩增基因片段与原序列完全一致。对62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cTn Ⅰ-mRNA的扩增分析,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谱或cTnⅠ定性分析(P&;lt;0.05)。结论:心肌损伤时cTn Ⅰ-mRNA释放进入外周血,为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调节心脏肌肉收缩的肌钙蛋白复合体组成之一,健康人血液中含量很低[1],在心肌损伤时释放入血.cTnT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并具有灵敏度高,在血中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时间长等优点.1987年首次报道了以外周血中心肌肌钙蛋白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2].1994~1995年美国国家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和心肌肌钙蛋白I作为心肌梗死新的诊断方法.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在心肌缺血/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中指出心脏生物标志物优选cTn(T或I).要求入院后的3次检测(首次、6~9 h后、必要12~24 h)中,至少有1次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99%[3].  相似文献   

5.
血清肌钙蛋白(cTn)自上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诊断心肌损伤以来,由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和较好的灵敏度,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由于不同的cTn检测方法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各种仪器检测cTn的灵敏度各不相同.根据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文件对心肌梗死(MI)的重新定义[1],提出cTnI的参考范围上限值应取健康人群测定值的第99百分位值作为单一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团体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cTn临床应用建议或导则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一致认为,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时的确诊标志物。临床现今应用的肌钙蛋白Ⅰ(CIN—Ⅰ)检测方法对心肌特异性已达100%;  相似文献   

7.
人心肌Tn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TnI)和TnC、TnT组成复合物,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心肌TnI(cTnⅠ)为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就cTnⅠ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标志物。目前,检测血清cTn水平的各种技术已趋向成熟,但是cTn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既往文献大多分析某一种影响因素,该文尝试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在应用这一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到cTn的多种影响因素,动态检测cTn并与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因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检测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cTn由肌钙蛋白I、T、C三个亚基构成,与原肌球蛋白一起通过协调钙离子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心肌收缩.发生心肌损伤后,cTn被释放到血液中,4~6h开始升高,持续6~10d.cTn不仅是检测ACS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而且在评估受累心肌面积,预测ACS后心功能和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近年来推出的超敏肌钙蛋白(hs-cTn)作为cTn的"升级版"产物,不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而且检测时间亦有所提前(3 h),更是受到热捧[1-2].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临床实验室中 ,生化标志物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肌损伤的测定正日益成为常规 ,本文就国际临床化学协会 (IFCC)对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有关建议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或痉挛,心脏局部失去供血而导致的急性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该病病情凶险、变化快、最佳治疗窗口期短,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一个主要原因[1]。近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更新了心肌梗死的通用定义,建议将心肌肌钙蛋白(cTn)作为诊断A M I的首选生物标志物,并以第99百分位值及其动态变化作为主要判断指标。随着心肌标志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hs‐cT nI)的检测方法已问世,其检测灵敏度较常规 cTn提高了近100倍[2]。这不仅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缩短等待时间,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3‐4]。  相似文献   

12.
陈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34-1635
目的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确诊的80例AMI患者。另随机选取16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24h内的心肌酶谱检测分析和72h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CK-MBmass指标检测及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AST、CK、LDH、CK-MB、cTnⅠ及CK-MBmass的平均浓度明显偏高(P<0.05)。cTnⅠ联合心肌酶谱诊断AMI同对照组相比,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其它并联组(P<0.05)。结论在AMI的诊断当中,cTnⅠ是重要的标志物,将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cTnⅠ进行诊断能够使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该法具有相当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诸多诊断AMI的酶学指标中,含M和B亚基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而广泛应用多年.随着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若干灵敏性、特异性较好的标志物.其中,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其优异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判断心肌损伤坏死的新的确定标志物[1,2].  相似文献   

14.
血清肌钙蛋白(cTn)自上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诊断心肌损伤以来,由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和较好的灵敏度,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由于不同的cTn检测方法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各种仪器检测cTn的灵敏度各不相同。根据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文件对心肌梗死(MI)的重新定义[1],提出cTnI的参考范围上限值应取健康人群测定值的第99百分位值作为单一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5.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一种新的心肌缺血标志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各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 (cTn)、肌红蛋白 (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等广泛用于临床 ,辅助医生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诊断。但这些标志物只有在心肌坏死后血中浓度才升高 ,如何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仍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心肌缺血标志物能在A  相似文献   

16.
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及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是一种心肌细胞损伤敏感而特异的生化标志物,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现就cTnⅠ的生化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AMI患者为心梗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0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纳入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1)、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变化;心梗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查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心梗组LVEDD、LVESD显著大于对照组,CK-MB、NTproBNP、cTn1和H-FABP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LVEDD、LVESD显著小于预后不良组,CKMB、NT-proBNP、cTn1和H-FABP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定量法检测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3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其敏感性分别为91.4%、61.6%、45.5%(P<0.05),特异性分别为92.6%、86.4%、61.8%(P<0.05),可见定量测定cTnⅠ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时均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两项指标.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国际临床化学联盟(IFCC)、美国临床生化学会(NACB)、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等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团体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cTn临床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或导则(Guideline)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一致认为,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时较好的确定标志物;cTn升高表明存在心肌损伤,但可以是无症状的MI或有缺血损伤却无明显症状;如果不存在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0.
<正>人心肌组织受到微小损伤时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心肌肌钙蛋白(cTn),cTn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好的特点[1]。现有研究发现,cTn不仅是ACS的生物标志物,在非ACS心血管疾病甚至非心血管疾病中也有升高的情况。cTn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检测标准化的问题亟待解决。1.1 cTn的生化特点cTn存在于肌原纤维的细肌丝中,是由肌钙蛋白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