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65Mn钢圆锯片淬火后产生碗状变形问题,检测了锯片变形组织与硬度,确定变形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脱碳。对65Mn钢在关键生产工序的脱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脱碳主要在冷轧退火过程产生。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厂生产的45钢冷轧钢板,在使用过程中淬火后硬度不足,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结果表明表层脱碳是其淬火后硬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其基体的球化退火态组织影响表层脱碳的检测,通过附加的热处理工艺、金相试验结合化学光谱法,测定表层存在约0.2mm的总脱碳层.  相似文献   

3.
轴承钢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脱碳现象会降低钢的淬火硬度和耐磨性,使其使用寿命降低。针对气氛中水分含量对轴承钢脱碳状况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水分含量分别为3.77%、5.74%、8.68%、12.49%和18.55%情况下轴承钢脱碳状况进行了讨论,为轴承钢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钢的脱碳会使其硬度、耐磨性等性能降低,本文通过收集、分析重轨钢脱碳层深度、加热工艺参数,找出了脱碳与加热工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了重轨钢加热制度,减少了重轨钢脱碳,提高了重轨品质。  相似文献   

5.
邹春锋  韩蕾蕾  张丽  张伟 《莱钢科技》2010,(2):18-20,22
结合莱钢RH设备特点和生产状况,介绍了IF钢生产过程中真空脱碳、温度控制和微合金化等方面的工艺技术;根据真空脱碳和铝升温的基本理论,详细阐述了IF钢生产过程中的脱碳实践以及钢水温度控制过程,并结合钢水环流量以及真空度对IF钢生产过程重要性分析,总结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西昌钢钒厂由于转炉热量不足而以转炉—LF精炼—RH精炼—连铸工艺生产IF钢,为探究RH强制脱碳与自然脱碳工艺生产IF钢精炼效果,采用生产数据统计、氧氮分析、夹杂物自动扫描、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不同脱碳工艺对顶渣氧化性以及钢的洁净度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与自然脱碳工艺炉次相比,采用强制脱碳工艺的炉次在转炉结束与RH进站钢中的平均[O]含量更低;(2)两种工艺脱碳结束钢中的[O]含量基本在同一水平;(3)强制脱碳工艺的炉次在RH结束时渣中平均T.Fe的质量分数降低了1.3%。在能满足RH脱碳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转炉终点钢液碳含量、降低钢液氧含量,后续在RH精炼时采用强制吹氧脱碳工艺,适当增大吹氧量来弥补钢中氧,可显著降低IF钢顶渣氧化性。自然脱碳工艺与强制脱碳工艺控制热轧板T.O含量均比较理想;与自然脱碳工艺相比,强制脱碳工艺可有效降低IF钢[N]含量,这与强制脱碳工艺真空室内碳氧反应更剧烈所导致的CO气泡更多和气液反应面积更大有关。脱碳工艺对IF钢热轧板中夹杂物类型、尺寸及数量没有明显影响,夹杂物主要由Al2O3夹杂、Al2O3–TiOx夹杂与其他类夹杂物组成,以夹杂物的等效圆直径表示夹杂物尺寸,以上三类夹杂物平均尺寸分别为4.5、4.4和6.5 μm,且钢中尺寸在8 μm以下的夹杂物数量占比高于75%。在RH精炼过程中,尽量降低RH脱碳结束钢中[O]含量,有利于提高钢液洁净度。   相似文献   

7.
碳及合金元素对弹簧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碳及常用合金元素Si、Mn、Cr、V、Nb、B对弹簧钢各项性能(力学性能、淬透性、脱碳倾向、弯曲疲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硅可提高强度、硬度。但含0.60%C的钢塑性、韧性较低,脱碳倾向也大。含碳较低时,硼提高淬透性的作用显著,碳高时作用较小。V、Nb二次硬化的作用明显,但出现的温度较高。含0.35%碳与含0.60%碳的钢相比,综合力学性能好,脱碳倾向小,正火硬度低,加工性能好,而淬透性、疲劳性能等两者不相上下,证明中碳弹簧钢是有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迁钢公司RH精炼生产数据,研究了自然脱碳和TOP强制脱碳RH精炼处理IF钢的脱碳过程、钢水氧含量、真空室压力、废气流量、废气成分和钢水温降的变化。根据表观脱碳速率常数的不同,2种精炼方式下脱碳过程分别呈现“两段式”和“三段式”变化规律,均可以在20min内稳定生产碳含量低于15×10^-6的IF钢;吹氧使得真空室压降平台处压力升高,平台持续时间延长,不利于提高脱碳速率,且吹氧过量导致脱碳终点氧含量大幅增加。采用RH—TOP吹氧时,CO二次燃烧产生的热补偿可以降低转炉出钢温度20—25℃。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沙钢生产帘线钢的主要设备及工艺操作规程.根据帘线钢生产的技术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脱碳、TiN夹杂等缺陷进行了控制,达到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海 《炼钢》2012,(4):32-35
针对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生产的ER70S-6钢盘条拉拔过程断丝、强度及硬度偏高、费模具等而影响拉拔性能的问题,对盘条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厂家盘条进行对比,认为钢中残余元素含量高、铸坯表面和低倍质量差、轧制缺陷是造成盘条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对ER70S-6钢残余元素成分、冶炼和轧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使盘条抗拉强度和硬度降低,表面质量得到提高,拉拔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炼钢》2012,28(4)
针对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生产的ER70S-6钢盘条拉拔过程断丝、强度及硬度偏高、费模具等而影响拉拔性能的问题,对盘条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厂家盘条进行对比,认为钢中残余元素含量高、铸坯表面和低倍质量差、轧制缺陷是造成盘条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对ER70S-6钢残余元素成分、冶炼和轧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使盘条抗拉强度和硬度降低,表面质量得到提高,拉拔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以20CrMnTi齿轮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炉进行不同温度下的脱碳试验,用金相法测量脱碳层厚度,研究加热温度对试验钢脱碳的影响规律;采用QBWP-6000J型简支梁旋弯疲劳实验机对试验钢进行旋弯疲劳测试,通过成组法测定试验钢的疲劳极限,绘制S-N曲线;采用扫描电镜对试验钢疲劳断口进行形貌观察,分析断裂机理;同时,对不同温度下脱碳后的试样进行旋弯疲劳测试,对比脱碳与不脱碳情况下试验钢的疲劳寿命,分析探究脱碳行为对试验钢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加热过程中氧化与脱碳行为同时存在,两者交互作用,导致全脱碳层厚度随温度增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50℃时全脱碳层厚度达到最大值120μm, 850℃时全脱碳层厚度达到最小值20μm,试验钢疲劳极限约为760 MPa,试验钢疲劳裂纹源主要为Al2O3非金属夹杂物;脱碳行为大大降低试验钢的疲劳寿命,影响试验钢疲劳性能,脱碳层越厚,疲劳寿命越低。为减小脱碳层对试验钢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钢最佳热处理温度应设为850℃。  相似文献   

13.
表面脱碳是热轧板材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50CrV4钢在650~1 100℃温度范围内的脱碳特性及其对淬硬性的影响.根据扩散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增加,脱碳层深度增加,并且与保温时间的开方成正比;在1 000~1 100℃时,脱碳层有一个低谷;脱碳对钢的淬硬性有明显影响,随着脱碳层深度增加,钢的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硼对高强度弹簧钢脱碳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弹簧表面形成脱碳层将恶化其疲劳性能,因此要求弹簧钢具有低的脱碳敏感性。研究了不同硼含量(0.0006%~0.0027%)对中碳高强度弹簧钢脱碳敏感性的影响。采用等温处理和等时处理研究了含硼中碳弹簧钢和作为对比的60Si2Mn钢的脱碳层深度和氧化失重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脱碳层深度和氧化失重量均随硼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这表明,钢中添加微量硼能够抑制弹簧钢的氧化和脱碳。硼的这种良好作用主要与其在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有关。含硼中碳弹簧钢的氧化和脱碳敏感性明显低于所对比的60Si2Mn钢,这除了与硼抑制钢的氧化和脱碳的作用有关外,前者较低的碳含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RH真空精炼过程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描述RH真空精炼装置内钢液动态脱碳(脱气)模型。对RH真空精炼时的脱碳、脱氧、脱氮和脱氢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考察了浸渍管直径、循环流量、吹氩量、氧含量和真空度对脱碳和脱气过程的影响。动态脱碳(脱气)模型考虑了反应机理,认为脱碳是通过上升管中Ar气泡表面、真空室中钢液的自由表面和真空室钢液内部脱碳反应生成的CO气泡表面进行的,并且考虑了精炼处理时的抽真空制度。该模型能全面描述RH精炼过程中不同时刻钢液中碳、氧、氮和氢的含量,能较好预测实际过程,可用于RH真空精炼过程的优化和新工艺开发。  相似文献   

16.
脱碳过程是钢中碳在高温下与氢或氧发生作用生成甲烷或一氧化碳的过程.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炉内气氛等各方面分析了高碳钢65Mn加热过程中脱碳层变化规律,为高碳钢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钢种质量要求及成分设计和生产工艺等多方面介绍了变速箱输入轴用SCR420H钢的研制。通过目前的连铸、连轧工艺研制的SCR420H钢具有夹杂物含量低、脱碳小,硬度低且均匀等特点,性能和组织完全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宝山钢铁集团梅山钢铁公司RH处理IF钢的生产操作,在真空脱碳、温度控制和微合金化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已基本稳定.结合真空脱碳和铝升温的基本理论,介绍了该厂钢液RH真空处理常规脱碳和吹氧强化脱碳的生产实践,并根据钢水温度控制和微合金化的实际数据提出了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钢轨表面脱碳会造成钢轨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下降,本试验通过改变高速钢轨生产过程中步进式加热炉的各项工艺参数,在不同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燃烧系统和是否喷涂防脱碳涂层的条件下对比高速钢轨脱碳层厚度,分析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燃烧系统及防脱碳涂层对脱碳层厚度的影响,研究降低钢轨脱碳层的控制方法,对现场生产提出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实验,研究了镁铝尖晶石对钢液脱碳反应的影响,利用热力学分析了镁铝尖晶石对钢液脱碳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1 900 K)下镁铝尖晶石对钢液具有明显的脱碳作用,加热温度、钢中[C]含量以及镁铝尖晶石成分是影响钢液脱碳的主要因素;钢水脱碳量随着加热温度和钢中w[C]的升高而增加;镁铝尖晶石的化学成分对钢液脱碳有重要影响,其中以钢中[C]与MgO组分的反应为主要反应,与MgAl2O4的反应为次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