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实施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97%,对照组优良率为81.82%,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6%,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效果理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确诊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随访12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髄内钉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与术后愈合时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4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给观察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8.04%,优于对照组76.4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9.61%,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时,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不但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加压钢板组和带锁髓内钉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少于(短于)加压钢板组(P<0.05);带锁髓内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加压钢板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较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带锁髓内钉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选取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25例,临床上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25例,临床上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预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物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16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为钢板固定组(76例)和髓内钉组(90例),钢板固定组患者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患者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髓内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优于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有助于提高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预后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优良率为94%,对照组为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6%),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前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损伤较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手术基本情况以及骨骼愈合时间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骼愈合时间和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较为显著,极大地促进了患者骨骼的愈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案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3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15例患者实施加压钢板的内固定治疗,给予治疗组15例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较高,安全性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及骨折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情况、术前、术后2、4周疼痛程度[视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就诊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42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接受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半年,对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且感染率较低,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为89.80%高于对照组的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4.4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治疗中,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医疗压力,患者更容易接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固定后无术后感染、断钉、关节僵硬和再骨折病例,仅出现愈合不良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占5%;对照组固定后术后感染4例,愈合不良2例,关节僵硬4例,再骨折2例,无断钉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整体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3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膝功能优良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组患者(73.68%),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治疗骨不连,加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发生四肢创伤骨折治疗后骨不连的患者进行带锁髓内钉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股骨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通过带锁髓内钉治疗的40例病例设为观察组,将采用常规加压钢板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操作及住院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引流量、输血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观察组膝关节IKDC与YSHOL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中既要考虑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要兼顾并发症以及术中、术后疼痛,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能有效达到以上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就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进行分析及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参照组患者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均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具有显著效果,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月60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别采用带锁髓内钉、动力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比较三种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三组比较中,切口长度以外固定架最短,其他两组相差无异,术中输血量和引流量以动力加压钢板最多,手术时间以外固定架固定最短;术后的近远期效果以带锁髓内钉固定最明显,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居中,外固定架固定最差。带锁髓内钉固定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两种不同的方法(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接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患者中随机挑选26例,对其中的13例患者进行锁髓内钉技术的治疗,记为带锁髓内钉组(A组),然后再对剩下的13例患者利用动力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记为动力加压钢板组(B组)。结果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手术切口的长度中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这两种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的方法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手术切口的长度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时候,带锁髓内钉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治疗方法,操作、骨折伤口愈合的状态和优良率都相对优于利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的方法,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出现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中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将其展开随机平均分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好,且研究组出现不良事件数量比对照组的少,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选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具有良好疗效,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