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田开采进入中、后期,随着气藏压力下降,地层水逐渐浸入气藏,流向气井,随天然气一道流到地面,即气田产出水。气田产出水中含大量氯离子,矿化度高,还含有油、S~(2-)等其他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随着气田产出水外排对环境将构成危害。产出水量大,又无外排条件时,一般应回注。为保证回注顺利进行,本文探讨了回注层位的选择,气田回注水的预处理,回注工艺的选择,注水效果监测以及气田注水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作者为提高气田注水技术,保护安全作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明礼 《四川环境》1993,12(3):74-76
本文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氯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制订“气田水中氯化物含量排放标准”的建议,讨论了气田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普光高含硫气田水中H2S去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探讨了通常用于水中H2S去除的方法,对比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NaClO为主要脱硫剂的处理方法。通过对采出水的脱硫氧化剂优选试验、NaClO连续脱硫试验,并将试验研究结果应用于普光高含硫气田水脱硫处理。试验证明:采用NaClO可以安全、高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H2S,处理后的气田水中硫化物的含量小于1mg/L。  相似文献   

4.
气田含甲醇污水处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气田含甲醇污水处理目前国内尚没有工程实例。结合陕甘宁中部气田含甲醇污水处理设计,对气田含甲醇污水中甲醇的再生工艺方法、厂址确定、净化后含甲醇污水的排放、生产安全及卫生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气田水治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辉 《四川环境》1992,11(4):14-16
某些气田水溴含量高及COD高,本研究采用了曝气—混凝—氧化法降低COD以及离子交换法从气田水中直接制溴化钠的新工艺,并估算出了治理的成本与效益,为综合利用与治理气田水提供了一条经济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针对川东地区气田水的性质和目前气田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水样进行室内蒸发及生物氧化实验,开发了蒸发-生物-臭氧以及氧化-生物-臭氧联合工艺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经蒸发-生物-臭氧复合工艺以及氧化-生物-臭氧复合工艺处理后,川东地区气田水中主要指标CODCr、Cl-、硫化物以及石油类的去除率超过95%,出水指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要求;这两种处理工艺整体适应能力强,抗来水冲击负荷高,能高效处理气田水中污染物且出水稳定,有效实现了气田水的达标处置,实现资源化配置,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可实现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当前川东地区气田水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气田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田水中有机物特性随氧化剂加量呈阶梯状变化的情况推断,气田水中的有机物可能由三大类组成,即:羧酸或醇,腐殖质,环状烃类衍生物。开发了一种有机处理剂SW-1A,它能与气田水中的第二类有机物(腐殖质)和第三类有机物(环状烃类)结合,形成较牢固的“结合体”,然后用混凝沉降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这种处理剂对气田水中难被氧化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能将气田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降到100 mg/L以下,并且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紫外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气田低浓度含醇废水具有降解率高、无二次污染的优势,研究以该技术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是探索提升处理后水质的有效途径。针对气田低浓度含醇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处理该类废水的关键控制指标,确定了混凝沉淀、膜过滤、紫外催化氧化为主体技术的工艺参数,通过对五种不同浓度含醇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色度可控制在5倍左右,催化氧化90min后甲醇含量可降至0.1%左右,试验验证了该套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为进一步现场中试试验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川西北气矿中坝气田须二气藏水质情况,论述了气田水四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为了维持生产和减少环境污染,在该气藏中引入了预处理装置,对气田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异层回注。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处理后气田水中SS和石油类含量分别为15mg/L和5.3mg/L,达到了设计要求。对处理成本及四种地层水处理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并根据其应用情况提出了建议,供生产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庆气田甲醇污水水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长庆气田天然气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甲醇污水水质复杂,区域差异大,只有正确认识甲醇污水水质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甲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平稳、安全运行。文章分析了靖边气田、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甲醇污水水质特点,对以上气田水质进行综合比较。应根据含醇污水水质特点,随着水质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工艺调整。  相似文献   

11.
焚烧法是气田含油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文章分析了气田含油污泥的性质和特性,气田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及存在问题,对气田含油污泥焚烧性能优化机理、提高旋转窑焚烧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降低污泥含水率在30%以下和控制焚烧炉预热温度500℃以上为主要措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气田污水处理后回注地层是保证气田有效开发、防止污染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苏里格气田在污水回注方面通过设计、施工、运行三个阶段所采取的选择安全回注地层、优化井身结构等各种防止污染措施,有力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江苏油田黄珏污水站原水中油珠粒径分布,为合理选择和设计污水处理工艺与装置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实验测定江苏油田黄珏污水站原水含油量为62.3 mg/L。该站的三相分离器具有较好的油水分离能力。原水中浮油(粒径≥99.4μm)占8.3%,粒径≥28.4μm的分散油占14.3%,而粒径≤28.4μm的分散油、浮化油等约占77.4%。单纯采用重力沉降法可除去原水中22.6%的含油量。同时对油珠粒径分布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新方法减少了水样含油量的测定工作量,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了解牙哈凝析气田开发建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根据牙哈凝析气田6年的大气环境监测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牙哈凝析气田开发10年来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回顾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牙哈凝析气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MHC(非甲烷总烃)均总体呈下降趋势,NO2呈上升趋势,而在2008年急剧下降,整体大气环境质量呈现好转趋势。牙哈凝析气田开发区块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项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区,区内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减少气田开发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地区大型天然气矿藏中硫化氢含量较高,且带有高剧毒性和高腐蚀性,勘探开发难度较大。同时气田所处区域的岩土条件十分脆弱,洪涝、大风、冰雹等气候灾害经常发生,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形成地质灾害。另外气田所在地人口密度大,给勘探开发设施布局和居民安全带来很大困难。文章通过对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技术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castor oil (CO)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in Bangladesh. Castor oil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the seeds by mechanical press and the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 Maximum oil content of 55.7% has been found by the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free fatty acid (FFA) content, kinematic viscosity, saponification value, and density of the oil have been measured by different standard methods. The FFA content and viscosity have been found considerably higher such as 33.5% and 253 mm2/s, respectively. Biodiesel has been prepared using a three-step method comprising of saponification of oil followed by acidification of the soap and esterification of FFA. The overall yield of FFA from CO is found to be around 89.2%. The final step is esterification that produces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FAME) and a maximum 97.4% conversion of FFA to biodiesel has been observed. The effect of the oil to methanol molar ratio, catalyst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and optimized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1H NMR of crude castor oil and castor oil methyl ester (COME)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that confirms the complete conversion of castor oil to biodiesel. Finally, the biodiesel, produc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the various standard method and found comparable with petro-diesel and biodiesel standard.  相似文献   

18.
甲醇装置杂醇油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对年处理量为10000t的甲醇装置进行的现状分析表明,对其产生的杂醇油应进行回收和利用。在详细分析了我国杂醇油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MTBE装置的甲醇回收塔T203来回收杂醇油。该方案实施后,不仅回收并利用了精甲醇,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若每年从300m3杂醇油中回收精甲醇约120t,按2000元/t市场价,产生经济效益约24万元,每年可节约经费近4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