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一般归属中医痿证范畴,由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刘友章教授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虚风内动,痰湿瘀血阻络,肌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临证自拟健脾补肾熄风方,以健脾补肾、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法辨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中医痿证范围,为临床疑难病症,李任先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临证自拟健脾补肾方,以健脾补肾,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铁涛教授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痰阻血瘀为标。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辅,并注重培补阳气,化湿通阳,调督脉,善用虫类药熄风解痉,以藤类药通络舒筋,后期则从瘖痱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肌萎缩侧索硬化一般归属于中医痿证范畴,由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乌梅丸在临床上多被作为蛔厥专剂,久利良药;笔者通过辨证论治以乌梅丸化裁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兰瑞 《中医杂志》2011,52(2):165-166
枝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 yotroph 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属运动神经元病,为一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其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属于“虚损”、“痿证”范畴,《灵枢·本神》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难经·十六难》也指出:“怠情,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病也。”李东垣《脾胃论》云:“脾病则下流承肾”。马老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水不得脾土水谷精微的充养,脾  相似文献   

6.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验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晓林 《新中医》2001,33(12):14-15
蔡某,男,46岁,马来西亚华侨,1999年6月26日初诊。患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病区住院治疗已2年,住院号116792。自1996年起,患者由左上肢无力渐发展至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医院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利鲁唑治疗1疗程后,病情加重,转送我院综合病区请邓教授诊治。入院诊见:全身肌肉萎缩,四肢无力,肌束震颤,吞咽困难,只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饮水反呛,痰多难咯,张口困难,舌缩不能伸,眼眵多,口臭,烦热不渴,排便困难靠泻药或灌肠,舌淡嫩、苔少,中根腻,脉右手反关…  相似文献   

7.
病例:陈某,男,57岁,于2006年2月20日诊。1年多以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上肢肌无力,伴手部肌肉萎缩,但无感觉异常,在当地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且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曾在某市医院查颈椎片、头颅CT均未见异常。症见神识清楚,表情自然,肢体消瘦,双上肢骨间肌及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左上肢明显,左手握拳无力,左上肢平举困难,伴有间歇性左上肢发凉感及手指发麻感,舌体偏胖舌质暗淡,苔薄白。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病因不清的致死性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肌肉萎缩及延髓麻痹,最终累及呼吸肌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顾锡镇教授从脾肾论治,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该病在延缓疾病进展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文章总结了顾教授辨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经验,并例举1个典型医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方治疗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脾两虚的20例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予服自拟健脾益肺方,疗程20周,应用洼田饮水试验、ALSSS量表吞咽部分及ALSFRS-R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ALSSS量表吞咽部分及ALSFRS-R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LSFRS-R量表每月下降值总体呈减小趋势。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健脾益肺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ALS患者言语、流涎、吞咽等延髓症状及部分运动功能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组,在常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对照组只服用阿普唑仑,观察4周,记录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和78.33%,组间焦虑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疗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力量、呼吸功能以及ALS功能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连用自拟的健脾益肺方,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ALS功能评分,MRC肌力评分、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MRC肌力评分、肺功能指标,以及ALS功能量表得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给药前后的ALS功能量表和MRC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8周后观察组的MRC肌力评分及ALS功能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法治疗ALS有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运动及呼吸功能保持稳定,延缓疾病进展,有改善疾病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胡蓉 《河南中医》2013,33(3):441-442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束囊动和锥体束征等,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或并发呼吸道感染而死亡,临床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本病可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增加肌纤维的收缩,改善神经冲动的传导,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3.
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男,50岁,四川重庆人,干部。住院号:831640,入院时间:1983年9月15日。患者十六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双下肢软弱无力,阵性双下肢振颤,渐至行走困难,甚则不能起步。曾在成、渝多个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经多方治疗不效。十余年来依靠双杖行走。半月前出现恶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颈、腰夹脊穴结合艾灸关元、足三里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17例,电针针刺颈部双侧C5~T1夹脊穴,腰部双侧L1~S1夹脊穴,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穴。每天1次,6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4个疗程。采用临床疗效评价、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及改良的MRC分级法行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进行疗效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1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经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后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12例,且疗后ALSFRS-R评估量表及MMT检查评分均优于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针刺颈部C5~T1夹脊穴,腰部L1~S1夹脊穴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穴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肌力下降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属于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 disease,MND),其确切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元的,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被认为是主要病因,尤其是遗传因素。本病的发病年龄越大,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本病患者多中年发病,病程为26年,亦有少数病程较长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1.26年,亦有少数病程较长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1.22.5∶1,年发病率为0.132.5∶1,年发病率为0.131.4/10万。由于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故只采用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属中医学中的痿证。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病理机制在于病变影响及人体上、下运动神经元,使之发生水肿、坏死和脱髓鞘等变性。一般病史2~7年,患者最后多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神经元性疾病,主要是由运动皮质上运动神经元(UMNs)和脊髓及脑干下运动神经元(LMNs)损伤造成的。该病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并萎缩,从而影响运动、交流、吞咽和呼吸功能,最终致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10%为家族性患者(familial ALS,fALS),平均发病年龄为58~63岁;其余90%为散发性患者(sporatic ALS,sALS),平均发病年龄为43~52岁[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异常、基因突变、蛋白质失稳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本文将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综合对症治疗等方面,针对近期ALS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羟基积雪草苷对转基因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羟基积雪草苷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 ide d ism u tase,SOD 1)-G 93A突变肌萎缩侧索硬化(am yotroph ic latera l scleros is,ALS)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行为学和组织学测定,观察羟基积雪草苷对SOD 1-G 93A突变ALS小鼠发病时间、生存时间、运动功能变化和神经元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羟基积雪草苷(61.1±11.0)和(185.6±18.7)m g/(kg.d)在小鼠日龄70 d时开始给药至死亡,能分别延长SOD 1-G 93A突变ALS小鼠的生存时间11.4和9.4 d,但对发病时间无影响;同时(61.1±11.0)m g/(kg.d)组小鼠在肌力缓慢下降期运动功能降低减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20 d时L 2~5组织切片显示两治疗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高于SOD 1-G 93A对照组(P<0.05),多数运动神经元胞浆中仍有尼氏体存在。结论羟基积雪草苷对SOD 1-G 93A突变转基因小鼠运动神经元变性有保护作用,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和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疗效。方法:采集1例ALS患者的自体骨髓或新生儿脐带血,获取含干细胞的有核细胞悬液,每份平均含有核细胞4.72×108个。通过腰椎穿刺,将其移植入该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在4年内分别对本例ALS患者进行骨髓及新生儿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3次和50次,观察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的变化,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第1次自体骨髓移植后病情好转,第3次移植后达到最好状态。此后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但较移植治疗前进展速度明显减缓。治疗过程中患者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和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ALS有短期效果,可延缓ALS的进展,该方法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龟鹿二仙胶加减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并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13例,单用力如太治疗。对于两组患者分别运用中医证候评分和ALSFRS-R量表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临床积分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SFRS-R量表评分仍都在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有效,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言语不利、流涎、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延缓ALS病程进展的速度,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