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开仕  王正敏 《上海医学》2002,25(8):479-483
目的 研究视神经牵拉伤后不同时期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相应的电生理表现。方法 豚鼠单眼视神经牵拉延长20%-25%,分期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及取视神经标本进行透视电镜观察。结果 牵拉伤24h内电生理变化明显,同期出现轴突水肿,线粒体肿胀,髓鞘松散等变化;96h后电生理变化达到高峰;9拉伤24h内电生理变化明显,同期出现轴突水肿,线粒体肿胀,髓鞘松散等变化。96h后电生理变化达到高峰;9d后有缓慢恢复的趋势,同期轴突有萎缩与修复的表现;2个月电生理有轻度恢复,但部分轴突萎缩现象明显,甚至消失,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 视神经牵拉损伤后神经纤维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并伴有相应的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医用EC耳脑胶(医用胶)在颅底手术中应用的前景。方法 回顾总结34例颅底手术应用医用胶的疗效及参考相关文献。结果 各类颅底手术应用医用胶效果确切可靠。结论 医用胶在颅底手术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活动性出血时,应用医用胶止血确实能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颅高压再手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32例颅内肿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病例。颅内肿瘤术后血肿形成或脑牵拉伤的发生与肿斩部位及性质密切相关,因牵一务再手术多发生于肿瘤切术后48-72h,而因血肿形成再手术的时间变化较大,意识水平下降是术后颅高压最重要的表面,对术后颅内血肿和脑牵位伤形成的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32例颅内肿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病例。颅内肿瘤术后血肿形成或脑牵拉伤的发生与肿瘤的部位及性质密切相关。因牵拉伤再手术多发生于肿后切除术后48─72h,而因血肿形成再手术的时间变化较大。意识水平下降是术后颅高压最重要的表现。对术后颅内血肿和脑牵拉伤形成的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总结颅底与近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前颅底区肿瘤58例(良性8倒,恶性50倒)采用鼻骨移位进路前颅底大块切除和附加前额开窗,颅面联合切除;侧颅底区肿瘤27例(良性12例,恶性15例),良性肿瘤采用乳突切除和颈侧切开进路切除,恶性肿瘤分别采用颞骨次全切除一高位颈侧切开进路、颅中窝进路和颢下窝-颈侧切开一下颌骨外旋联合进路等三种进路切除;鼻咽部3例巨大良性肿瘤,采用鼻腔上颁窦与软腭切开进路切除。结果:23例良性肿瘤经1—3年随访,除1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外,其余均无复发。65例恶性肿瘤经5年以上随访。前颅底区恶性肿瘤三年生存率为64%。五年生存率为46.8%;侧颅底区恶性肿瘤三年生存率为46.7%,五年生存率为26.6%。远期疗效较低与本组多为晚期病倒有关。结论:本组病倒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侵犯范围和病理类型所采用的手术方式,能充分暴露病变,有利于肿瘤的切除,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针对不同颅底肿瘤,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以量化方式设计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方法 重建颅底结构三维影像,标出手术范围、重要结构;三维图像上以开窗方式透视颅底结构,虚拟仿真手术骨瓣;以矩阵线性转换方式变换视角,选择最佳视角;以缩放视窗方式选择最佳窗面积,虚拟手术范围。再比较研究虚拟仿真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结果 20例颅底肿瘤全切除率80%,中颅底肿瘤全切除率100%;后颅底肿瘤全切除率67%,次全切除率33%。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颅底再建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其中l例合并筛窦感染。结论 颅底肿瘤手术中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率;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还具有强大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颅底部的肿瘤称为颅底肿瘤(craniobasal tumor,CBT),其早期临床表现多较隐蔽,CBT来源于硬脑膜、颅底骨、颅神经、内听道、眼眶、副鼻窦、鼻咽部,少数由远隔组织器官通过血源性传播而来。由于颅底深结构复  相似文献   

12.
颅底部的解剖位置很深,毗邻血管、神经、大脑、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等重要结构。过去,当恶性肿瘤从颅外侵入颅底时大多放弃手术治疗,即使手术亦是从鼻腔、鼻窦盲目剥离或搔刮累及颅底的肿瘤,不能彻底切除。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颅底外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颅面联合进路暴露颅内充分,  相似文献   

13.
颅底脑膜瘤是指瘤蒂附着于颅底的脑膜瘤,包括嗅沟、鞍结节、蝶骨嵴、岩骨尖、小脑桥脑角及枕骨大孔区。因其解剖位置深在,又与颅底大血管、颅神经及重要结构相毗邻,手术难度大。现将本科近5年来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脑膜瘤20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4.
梁绍栋  谢忠艳  薛凡 《黑龙江医学》2011,35(7):531+557-531,557
颅底解剖结构复杂,颅底脑膜瘤往往与颅底血管神经粘连,故颅底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我们就近来国内外颅底脑膜瘤手术治疗的进展进行分析研究,寻求最佳的颅底脑膜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接触式激光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20例,与传统显微手术方法治疗颅底脑膜瘤26例进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 激光组17例全切,2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平均输血810ml;而对照组15例全切,7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平均输血1070ml,P〈0.05。前者无1例病情加重或死亡,随访半年至2年,1例岩-斜坡脑膜瘤术后1年复发;后者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202例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134例(66.3%),次全切除53例(26.2%),部分切除15例(7.5%),死亡6例(2.9%).结论 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选择有利于肿瘤最佳显露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的关键,应在将病人生存质量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张惠仙  吴文中  黄萍 《广西医学》2002,24(9):1493-1494
脑膜瘤原发于珠网膜内皮细胞 ,凡属颅内富于珠网膜粒与珠网膜绒毛之处 ,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 ,故脑膜瘤很常见 ,占颅内肿瘤的 15 31% 〔1〕。而颅底脑膜瘤由于与主要的血管 ,重要的结构连接紧密 ,且发病缓慢 ,往往等瘤体较大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加之部位较深 ,故手术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较多 ,因此对此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我科 2 0 0 0年 7~ 12月手术治疗的几例颅底不同部位的脑膜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中 ,男性2例 ,女性 10例。年龄 16~ 5 7岁 ,平均 37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方法与效果,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按肿瘤生长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切瘤过程中常规使用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部分未能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结果:本组37例患者中,全切29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本组32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死亡1例,神经功能及症状加重1例,有3例接受放射治疗。结论:使用显微操作技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微技术是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显微技术的逐渐深入及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颅底肿瘤手术效果得以逐渐深入扩大和提高.笔者对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1例颅底脑膜瘤实施显微手术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对39例前颅底巨大脑膜瘤行眉弓上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39例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锁孔手术是治疗前颅底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恰当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