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棉纺细纱机后牵伸区的牵伸变换的要求、位置、特征和 配置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在第二、第三两种牵伸传动路线上,只有将后区牵伸变换齿轮选择在独立的后区牵伸传动路线上,才能实现改变 后区伸而不影响总牵伸,方便调整工艺。  相似文献   

2.
棉纺细纱机的后区牵伸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棉纺细纱机的后牵伸区,对牵伸变换的要求、位置、特征和配置4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在第2、第3种牵伸传动路线上,只有将后区牵伸变换齿轮选择在独立的后区牵伸传动路线,才能实现改变后区牵伸而不影响总牵伸、方便调整工艺。  相似文献   

3.
国产INA-V型牵伸装置的性能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INA V型牵伸装置从牵伸型式、浮游区长度、前—中罗拉中心距、皮圈钳口以及后区牵伸型式和后区牵伸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INA V型后区牵伸是目前牵伸装置中最合理的一种型式 ,适合于对国产“A字系列”细纱机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4.
探讨细纱后区附双根压力棒新型上销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情况.测试分析了细纱后区附双根压力棒新型上销牵伸装置与普通上销纺纱质量的差异,对细纱后区中心距、粗纱捻度、后区牵伸倍数三个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后区附双根压力棒新型上销牵伸装置对后牵伸区须条的控制增强,可以提高细纱机的后区牵伸能力,增大总牵伸倍数,有利于细号纱纺纱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4种细纱机牵伸装置从牵伸型式、浮游区长度、前、中罗拉中心距、皮圈钳口以及后区牵伸型式和牵伸工艺上作了简单的比较,得出了INA-V型牵伸是相对较好的一种,特别适合于老机改造。  相似文献   

6.
细纱机后区压力棒牵伸的效果及牵伸倍数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成纱质量,在细纱机的后牵伸区加装压力棒后细纱机的后区牵伸倍数需要改变。当后区牵伸倍数过小时,粗纱在后区不能有效牵伸,使成纱的粗节增多。如果后区牵伸过大,会引起牵伸波而使成纱质量恶化。测试、分析了细纱机后区加装压力棒后纺纱效果及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CV值、粗细节及棉结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纺制捻系数为109、定量为0.545g/m粗纱的最佳纺纱条件是后区牵伸倍数为1.35、中后罗拉的握持距为51 mm。  相似文献   

7.
对4种细纱机牵伸装置从牵伸型式、浮游区长度、前、中罗拉中心距、皮圈钳口以及后区牵伸型式和牵伸工艺上作了简单的比较,得出了INA-V型牵伸是相对较好的一种,特别适合于老机改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当代细纱机新型牵伸装置的后区和前区牵伸工艺特性以及牵伸装置(牵伸形式、牵伸工艺、加压装置和牵伸元件)的今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后区牵伸倍数对细纱前区压力棒牵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后区牵伸倍数对细纱前区压力棒牵伸成纱质量的影响.观测、分析了细纱机前区压力棒牵伸须条的形态及摩擦力界的变化;测试分析了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纱机前区加装压力棒对减少成纱的千米粗节、千米细节及千米棉结具有显著效果,但会使成纱毛羽指数恶化;适当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根据对成纱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后区牵伸倍数在1.2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10.
牵伸力与并条条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迪  汪军  田承泰 《纺织学报》2010,31(3):111-115
鉴于牵伸力的变化会影响条子质量,利用牵伸力与传感器中应变片的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原理,自行研制了1套牵伸力在线检测装置。使用这套装置可以正确测量牵伸力的大小,进而研究牵伸力和条子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粘胶生条进行头道并条试验。所用小型并条机的部分调节参数为前罗拉速度、前区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并合根数和总牵伸倍数。同时,通过光滑样条方法分析了牵伸力与条子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牵伸力和条干不匀有很大的内在关联性,并条机牵伸力的在线检测值将成为未来控制条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后区牵伸倍数对紧密纺高支棉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紧密纺技术特点。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以4种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纺紧密精梳7.3tex高支棉纱(CJM7.3tex),进行了纱的质量对比,分析了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论是,后区牵伸倍数为1.21时,CJM7.3tex纱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确定不同条子并条工艺的后区牵伸倍数,采用拉伸的方法模拟并条机后牵伸区的牵伸,进行后区牵伸倍数的设计,并以棉、涤纶和粘胶为原料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拉伸曲线和牵伸力牵伸倍数曲线有很大的相似性。由拉伸曲线中最大拉伸力所对应的伸长转化而来的牵伸倍数和并条牵伸力测试的实验数据拟合的三次方程得出的最大牵伸力所对应的牵伸倍数非常接近,此牵伸倍数下牵伸力不匀和并条牵伸后输出须条的条干不匀都小,故根据拉伸曲线的结果来设计并条机的后区牵伸倍数是可行的,为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的快速离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细纱机后区加装压力棒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细纱机后区加装压力棒前后的成纱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纺制18 tex纯棉纱时,细纱后区加装压力棒对成纱质量有一定的改善.通过对细纱后区牵伸工艺参数进行正交实验,探讨了各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及其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细纱机牵伸区内纤维的变速点分布,以纺制29.2、22.4、18.2 tex棉纱为例,采用CCZ-X三罗拉双区牵伸细纱机进行纺纱实验,采用等长切断称重法对牵伸区内须条的质量分布进行测试,以其质量变化分布表征变速点分布,得到质量变化折线图,对比分析纤维在牵伸区内变速集中的位置,从而探究牵伸区内纤维变速规律。结果表明:等长切断称重法可得到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的位置;在此次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实验中,须条中的纤维在距前罗拉钳口线20 mm处变速相对集中,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区牵伸倍数的增大,纤维变速点的位置变得不稳定、分散,且远离前罗拉前钳口。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棉纺细纱机SKF型、HP型、R2P型、INA—V型牵伸装置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进步,在分析各装置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棉纺细纱牵伸形式的发展过程,R2V是V型牵伸的改进型,VC型又是R2V牵伸的改进型,VC牵伸是实现棉纺第三代大牵伸(50~100倍)的合适形式,是当前棉纺细纱牵伸装置发展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介绍了牛奶纤维的特性.针对牛奶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用牛奶纤维和撕断的精梳棉条进行棉包混和;在开清棉工序适当加重棉卷的定量;梳棉工序为减少棉条断头,生条定量偏重控制;粗纱的捻系数偏大掌握,使用橡胶假捻器,提高加捻效率,采用较小的粗纱张力;为了与较大的粗纱捻系数相配合,细纱后区工艺采用大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前区采用小隔距,可适应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棉型集聚赛络纺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婷  汪军 《纺织导报》2005,(12):42-44
集聚赛络纺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实现赛络纺与集聚纺的新型纺纱技术。文章介绍了集聚赛络纺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在国产 FA502细纱机上设计安装一套棉型集聚赛络纺纱装置进行纺纱工艺试验,以证明集聚纺和赛络纺可以成功地在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应用,达到开发新型纱线,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研究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细纱后区工艺.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纱断裂强度、纱线条干不匀率以及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纱捻系数、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断裂强度影响显著,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条干不匀率影响显著,后区罗拉隔距对纱线毛羽影响显著.研究得出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最佳细纱后区工艺为:粗纱捻系数115,后区罗拉隔距30 mm,后区牵伸倍数1.29.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细纱机V型牵伸的结构特点和作用,通过生产实践和对比试验,优选了部分重要牵伸工艺参数,得出V型牵伸的后区牵伸倍数仍需偏小掌握的结论, 并分析了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高精梳针织用纱质量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瞿建增 《棉纺织技术》2001,29(9):533-537
精梳针织用纱质量以坯布质量好纱疵少为评价标准。选用原棉要控制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精细清棉、完整梳理、选用有设备特性的高产梳棉机是减少纱疵的基础;精梳采用后退给棉方式及短给棉长度可提高梳理效率,使精梳落棉中含短绒率高而精梳条中含短绒率低;自调匀整并条机使熟条定量稳定、成纱号数恒定;细纱机后牵伸力的设定与成纱质量关键密切;控制好自动络筒机张力与速度、用好清纱器可有效去除10万m纱疵中的短粗节和长粗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