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1000年以来太湖地区的植被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太湖盆地3个钻孔、约自11000年以来的孢粉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11000—9000aB.P,该段虽以Pinus为主的针叶植物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起主导作用的仍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乔木种类,尤其是其间尚含有不少的亚热带成分,推测当时该区地带性植被已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鉴于植被中尚含有少量耐寒的Abies和Picea,推测当时气温可能较今略低;2)9000—5000(5400)aB.P,该段为常绿阔叶林大发展时期,气候温暖适宜,为全新世最佳期,气温约较今高1—2C;3)5000?aB.P.-现在,孢粉组合特征显示,阔叶木本植物就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亚热带成分,与其相反,针叶和一些暖温带成分的含量则略有上升,表明该段气温较前一阶段有所下降,但该阶段的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孢粉资料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 ,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地区22000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若尔盖RM孔上部637cm的花粉分析研究表明,在22000-18000aB.P.植被以高山草甸和荒漠草原为主,气候较现在寒冷干燥;18000-13000aB.P.,主要是高山、亚高山草甸,出现亚高山灌丛,气温趋于升高,但仍干燥;13000-11000aB.P.,植被以亚高山禾草草甸为主;亚高山灌丛发展,可能已出现亚高山常绿针叶林,气温进一步上升,到后期已接近现在,湿度有所增加;11000-7000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闵干,东南季风强度减弱,对应于新仙女木期;约自10000a.P.起,气候好转,气温明显上升,东南季风强度再次增强,约在9000—5000aB.P.温暖湿润,为东南季风强盛期。此外.还讨论了约在距今11000年前的海侵,全新世下限和哥德堡事件的年代问题,并确定哥德堡事件的年限为11000—1000aB。P。  相似文献   

5.
依据河北省卢龙县闫深港4.6m厚的冲积物剖百,揭示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参照现代冲积物孢粉与植被的对应关系,探讨了距今11000年以来饮马河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11000~9000aBP的森林覆盖率约10%,9000~7000aBP约30%~40%,7000~4000aBP约20%~40%,3000~2500aBP约10%~20%。在9000aBP左右出现了云杉、冷杉花粉的高峰值,表明饮马河  相似文献   

6.
若尔盖地区25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根据RM孔上部60m210个样品的花粉分析结果,探讨了若尔盖地区25万年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过去25万年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可划分为7个阶段。在约250-195KaB.P.(7阶段),植被以亚高山莎草草甸为主,气温和降水与现在接近。在195-128KaB.P.(6阶段)和32-11KaB.P.(2阶段),植被主要是荒漠草原,反映寒冷干旱的冰期气候,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5-6℃,年降水量仅为现在的60-80%左右。128-71KaB.P.(5阶段)是过去25万年中水热条件最好的时期,植被主要是亚高山暗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大部分时间的气温比现在高1℃左右,降水量稍高于现在;但在此阶段的气温和降水仍有较大的波动,5e、5c和5a阶段的气温和降水高于5b和5d阶段。71-58KaB.P.(4阶段)的植被主要是高山草甸为主,年平均气温比今低3-5℃,年降水量约为现在的80%,在58-32KaB.P.(3阶段),早期植被以亚高山暗针叶林和草甸为主,晚期主要是亚高山禾草草甸,气温和降水均明显高于4阶段,在晚期气温呈非线性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太湖全新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太湖两个钻孔岩芯有机碳同位素(^13C/^12C)的分析,发现δ^13C的垂直分布与太湖地区16000aB.P.以来古气候波动相关。根据δ^13C垂直分布曲线可推测,大约在11000-6000aB.P.,太湖地区处于温暖湿润期,气温高于现在平均温度,另一方面,根据太湖两岩芯沉积物的δ^13C值的对比发现,大约在11000-6000aB.P.,西太湖(W1B)岩芯沉积物的δ^13C平均值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8.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的种子库动态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的土壤种子库中共有46种植物的种子,属于17个科。其中菊科植物最多,达11种;其次为藜科,7种;禾本科7种;豆科4种。既是现有植被组分种,其种子又存在于种子库中的,占总种数的33.3% 。油蒿(Artem isia ordosic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种子产量为545±676.73粒/m 2、6.67±13.74粒/m 2、0.032±2.43×10- 3粒/m 2。油蒿在植株上成熟时不受虫害,而花棒、柠条的种子受害比例分别为31.92% 和83.29% 。在最适埋藏深度下,油蒿、柠条、花棒种子的累积发芽率分别可达78.3% 、85.0% 和66.7% ;萌发速度:油蒿> 柠条> 花棒。根据种子库动态分析和植被调查结果可初步预测: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的演替趋向将是灌木以油蒿为主,草本以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小画眉草(Eragrostispoaeoides)为主的群落  相似文献   

9.
谷子(Setaria italica)叶绿体DNA 含有rbcL基因的3.0 kb Bgl Ⅱ+ XbaⅠ酶切片段被克隆到pBluescript SK (- )质粒载体上,并构建了该基因的限制性酶切图谱,测定了该基因的1990 bp 全序列。其中基因的编码区长1431 bp,共编码476 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52679 D。其389 bp 的5′上游区含有类似于原核生物的- 10 box、- 35 box 和SD序列。其170 bp 3′下游区含有3 个茎环结构。对C4 植物和C3 植物中的rbcL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表明在编码区、启动区和3′下游区没有差别。由此认为C4 植物中rbcL基因的细胞特异性表达与其序列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柯萨基B3病毒(CoxsackievirusB3)对正常人PBMC白细胞介素一2受体(mIL一2R)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为89.83±7.03%,对照组为52.5±6.13%,表明CoxsackievirusB3能作用于PBMC,使其mIL一2R表达明显减少(P<0.01),由此影响IL-2发挥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如促使T细胞增殖,NK细胞活化等,本文认为mIL-2表达减少可能是CoxsackievirusB组病毒所致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昆仑山垭口区的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仑山垭口区小南川剖面和雪水河热水剖面的孢粉分析揭示了该区44000aB.P.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40000aB.P.前,推测昆仑山垭口区为典型的灌木荒漠植被,气候极端干燥。40000-30000aB.P.,气候稍有好转。30000-24000aB.P.为草原荒漠,降水增加。24000-18000aB.P.为末次冰期极盛期,气候干冷。18000-13000aB.P.气候凉偏干。13000-8000aB.P.气候凉干。8000-6000aB.P.为全新世温暖期,但由于植被的滞后现象,本区仍为草原荒漠景观。6000-5000aB.P.,本区可能也存在着中全新世的降温事件。5000-3000aB.P.在全新世大暖期的影响下,小南川附近的植被演变成温性草原植被,并有人类的放牧活动。3000aB.P.以后,气候变凉,草原迅速地演变为灌木和小乔木荒漠植被,其中3000-1000aB.P.为凉干时期,1000aB.P.以后,可能有过一段凉湿时期。  相似文献   

12.
蜘蛛抱蛋根茎中的甾体皂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蜘蛛抱蛋(AspidistraelatiorBl.)根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两个甾体皂甙。经波谱解析及化学降解证明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薯芋皂甙元一3一O-[B-D-葡萄吡喃糖基(1→2)]-[B-D-木吡喃糖基(1→3)]-B-D-葡萄吡喃糖基(1→4)-B-D一半乳吡喃糖甙(即蜘蛛抱蛋甙aspidistrin)及新静诺特皂甙元-3-O-[B-D-葡萄吡喃糖基(1→2)]~[B-D-木吡喃糖基(1→3)-B-D-葡萄吡喃糖基(1→4)一B-D-半乳吡喃糖甙,后者为一新试,命名为新蜘蛛抱蛋甙reoaspidistrin。  相似文献   

13.
从青岛采集的多管藻(Polysiphoniaurceolata)中分离得到的R-藻蓝蛋白,在pH=7.0的0.05mol/L磷酸盐-硫酸铵缓冲液中,使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获得适合X光衍射分析用单晶。经Buerger徘循照相和XRD—100面探测仪分析,R-藻蓝蛋白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1(3)212,晶胞参数:a=b=137.5c=218.5α=β=γ=90°。用等比重梯度柱法测定了晶体和母液的比重分别为1.19和1.09。根据分子量与晶胞体积估算,一个不对称单位含有一个分子,推测它的分子聚集态形式为(αβ)3。  相似文献   

14.
渤海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化石介形类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中央盆地B92-3孔(芯长420cm)、B92-1孔(芯长420cm)以及莱州湾B92-2孔(芯长330cm)柱状样进行了介形类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并将B92-3孔和B92-1孔的介形类划分出6个组合带。根据渤、黄海地区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介形类的分布,将剖面中的介形类分成滨岸-河口区的Sinocytheridea组合和近岸区的Munseyella组合。按照地层14C年代以及剖面中Sinocytheridea组合分子和Munseyella组合分子的相对丰度变化,讨论了渤海晚冰期后期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晚冰期为河流、湖沼环境;大约10000aB.P.开始海侵,早全新世属滨岸-河口沉积;8700aB.P.前后开始水深加大,盐度提高;2400aBP以后水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稀土离子对烟草RuBPcase的激活作用及EXFA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稀土离子(Ln3 +) 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1 ,5 -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酶的反应体系中,用Ln3 + 替代Mg2 + ,烟草RuBPcase 的活力随Ln3 + 浓度的变化曲线呈双相效应, 即在高浓度时, Ln3 + 抑制该酶活性; 低浓度的Ln3 + 提高RuBPcase 活性。其活化效应为轻稀土离子大于重稀土离子,但Ln3 + 的活化效应低于Mg2 + 。在有Mg2 + 的反应体系中,Ln3 + 在低浓度时也有提高RuBPcase 活性的能力,提高幅度较低;而高浓度的Ln3 + 显著地抑制酶活性。进一步对RuBPcase - La 二元复合物的EXFAS 研究,证实La3 + 与RuBPcase 氨基酸残基的O 原子键合,键长为2 .51?;La3 + 还与S 原子结合。最后对Ln3 + 和RuBPcase 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叙了东濮地区井下奥陶纪牙形石16属32种(1新种、3未定种、4未定属种),识别出5个牙形石带,1个未建带,自下而上为1.Scolopodusflexilis带;2.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3.未建带;4.Plectodinaonychodonta带;5.Aurilobodusserratus带;6.Microcoelodusasymmetricus-Belodinacompressa带。  相似文献   

17.
闭鞘姜根中的甾体皂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Koenig)Smith」根茎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化学降解,证明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胡萝卜甙(A):薯芋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B);薯芋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a-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C);薯芋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  相似文献   

18.
从番荔枝(Annona squam osa L.)的种子中分离到A1—A7共7个化合物,其中A2、A3和A5为新的番荔枝内酯,分别命名为新-去乙酰紫玉盘素(neo-desacetyluvaricin, A2)、新阿诺宁乙(neo-annonin B, A3)和新牛心番荔枝素甲(neo-reticulatacin A, A5)。  相似文献   

19.
从青岛采集的多管藻(Polysiphoniaurceolata)中分离得到的R-藻蓝蛋白,在pH=7.0的0.05mol/L磷酸盐-硫酸铵缓冲液中,使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获得适合X光衍射分析用单晶。经Buerger徘循照相和XRD—100面探测仪分析,R-藻蓝蛋白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1(3)212,晶胞参数:a=b=137.5c=218.5α=β=γ=90°。用等比重梯度柱法测定了晶体和母液的比重分别为1.19和1.09。根据分子量与晶胞体积估算,一个不对称单位含有一个分子,推测它的分子聚集态形式为(αβ)3。  相似文献   

20.
大小兴安岭泥炭的孢粉记录及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3个高位泥炭剖面孢粉分析,揭示大注兴安岭分别于5000aB.P.、2700aB。.P.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和植物群与气候演变过程。小兴安岭北部山地森林疲宣传早分为2个时期,5000-3000aB.P.桦为主落叶阔叶林;3000aB.P.--现今为红松、云冷杉为主,混有少量桦寒温必殖阔叶混交林。气候由温凉偏干向冷偏湿方向发展大兴安岭北部山地,2700~1800aB.P.以来,已构成针叶林为主(樟子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