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中发现的岩溶问题是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巫山县新城二郎庙小区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那里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在特殊的气候、水文和地质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岩体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完整的灰岩变为层状碎裂岩体、岩溶角砾岩、泥质条带和残坡积角砾层。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岩溶特点和强度,总体规律性是由西向东、剖面下部至上部岩溶作用增强,其中陡坡下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地带和冲沟下部是岩溶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岩溶作用形成了各种微地貌和特殊的岩体组合格局。岩溶导致岩体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加上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可能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这些问题必须在移民迁建以及将来城镇运行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三叠系巴东组(T26)泥灰质岩石岩溶是移民迁建中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石中的构造非常复杂,包括老构造、新构造和表生构造,它们共同控制了岩溶作用。老构造中,褶皱和断裂带等局部构造控制着岩溶的重要部位和重要层位,节理和层理等小构造使岩溶普遍存在。新构造时期地表隆升和河流切割使岩体卸荷松动,岩溶通道扩宽。表生岩溶构造加密了岩溶通道,使岩溶作用增强。三峡库区泥灰质岩石斜坡带地质灾害形成的机理遵循着构造控制下岩溶发育的规律性,致使岩溶地质灾害具有范围广、规模大和结构复杂的特点。岩溶地质灾害的形式包括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巫山县城秀峰寺-大块子古滑坡特征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以前认识的秀峰寺滑坡扩展为秀峰寺—大块子古滑坡,并探讨了它的形成过程。滑坡介于两条冲沟之间,呈不规则"哑铃"状。滑坡体原岩是巴东组第一段泥灰岩,体积约200×104m3。滑坡在特殊的地貌和地质环境下形成,并受岩溶作用控制。构成滑体、滑带和滑床的岩体均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具有复杂的结构。滑坡的形成过程是:①燕山运动形成巫山向斜,秀峰寺—大块子位于向斜NNW陡倾翼;②新构造运动期地表剥蚀、深部溶蚀、泥化,软弱地层沿灰岩顶面下滑,在潜水面附近形成和缓的局部褶皱带;③泥岩被剥蚀,冲沟切入褶皱带,泥灰岩继续下滑,滑体剪断下部褶皱带,滑坡贯通,同时,下部灰岩溶蚀变形;④进一步岩溶和剥蚀使滑坡体离散、分化、变小,同时,岩溶作用导致石板沟边灰岩倾向变反倾,顶面降低,成为目前的面貌。可以将这种滑坡形式总结为岩溶过程中的顺层推移—躺平—减速滑坡。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某住宅小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  车路宽 《城市地质》2013,8(1):54-56
唐山市某住宅小区位于山前平原,第四系地层厚度35m左右,下伏基岩为奥陶系灰岩。住宅区有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本文评价小区岩溶地质灾害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现状,规划前期调查和勘察、先期工程治理等方面的阐述,阐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在三峡库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红眼川乡移民小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危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依据,以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地学数据仓库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地学数据自身的空间特点,采用区域维、时间维及属性维等多个维度,按不同主题所涉及的数据要求,进行相应的粒度与度最的定义,以建立不同特点的多维数据模型.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数据仓库的设计为例,对三峡库区时空范围各异的各类数据进行集成与融合,按5个主题对数据进行了归类.实验表明,该数据仓库可...  相似文献   

8.
根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点,结合桂林市地质灾害现状,提出用层次因子分析法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用地质成因历史分析法、赤平投影法对不同类型危岩进行评估,并用实例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奉节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库区奉节县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阶段调(勘)查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三期地质灾害防治中典型灾害点的分布特征及稳定状况,然后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典型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成因机制、稳定性及危害情况等,总结了奉节县滑坡、泥石流发育规律,并对其复活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在防治方案比选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质灾害是灾害危险性对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灾应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其易损性入手,限于目前的科学水平,人们难以改变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地质灾害易损性就成为减灾的重要措施,因此进行灾害易损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选取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密度等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估。由于各指标因子在地质灾害易损性中的作用具有模糊性,因此运用模糊模型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将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程度总体较高。易损度较高的地区应强化减灾意识、调整人口结构以及加大防灾投入,以降低本地区的地质灾害易损性。  相似文献   

11.
陈小婷  黄波林  李滨  张鹏  秦臻 《中国岩溶》2020,39(4):567-576
三峡水库峡谷区矗立着大量岩溶不稳定库岸,危及长江黄金水道安全。采用野外勘查和力学分析,对三峡库区碳酸盐岩区岩溶作用与斜坡破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野外勘查发现,三峡库区碳酸盐岩库岸存在许多与溶洞、溶隙、溶蚀带、溶槽、溶沟等表层岩溶作用有关的斜坡不稳定现象。巫峡段库岸内共发育岩溶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86处,其中滑坡隐患点37处,大型以上危岩体6个。岩体力学分析表明:强降雨、蓄水和岩体劣化会因为有效应力减少、强度下降而造成破裂的节理/裂隙逐渐扩大。同时,水位变动带岩体劣化的裂缝扩展速率比三峡的平均溶蚀率高出约1 300倍,极大地加快了已经进入屈服状态的不稳定岩体的演化进程。溶蚀作用是岩溶岸坡中最基本的作用,库水长期波动加快了岩溶岸坡演化。本次研究将为三峡库区峡谷段不稳定库岸识别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加桂 《地球学报》2001,22(2):145-148
巫山县新城址巴东组三段泥质灰岩在地质历史上已全部发生了滑坡,滑坡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滑坡的发育经历了(1)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2)新构造上升、长江切割引起岩体松动卸荷及岩溶作用;(3)巴东组三段沿二段顶部泥化层滑动;(4)中部陡坡带形成,滑坡分解;(5)上、下两段滑坡格局形成;(6)上段滑坡进一步分离形成中段滑坡;(7)后期溶蚀、风化。滑坡的后期改造过程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新城区迁建多采用就地后靠方式,工程扰动叠加强降雨往往诱发滑坡失稳。基于重庆巫山江东小区金鸡岭滑坡,对其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工程扰动不仅是传统认为的后缘加载、前缘削脚作用,更重要的是坡体表层土方堆填阻断了滑坡体地表水泄流通道,使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强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地下水位明显升高,导致金鸡岭滑坡2018年8月1日前后发生较大变形。采取降水井抽排地下水等应急处置后,滑坡变形明显趋缓,可见工程扰动导致的地下水升高是该滑坡诱发的关键因素。数值模拟表明,工程扰动后稳定系数明显降低,对应堆填区渗流场变化明显,渗流加剧,孔隙水压力、水力梯度、总水头上升,结合达西定律与有效应力原理可知渗透力增加,抗剪强度削弱,诱发滑坡变形。  相似文献   

14.
淌里滑坡是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Ⅱ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地表位移监测及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长期地表宏观变形迹象监测调查。通过3a来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各GPS变形监测点均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有变形。即2007年2月位于滑坡前缘的WS-74、WS-75点水平位移分别达到726.91mm及170.88mm,平均年变形速率分别为340mm和80mm;位于滑体下部的WS-75钻孔滑带位置变形明显。该钻孔在2005年5月由于深部位移变形超出测试量程而无法继续监测。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20个月内,该钻孔滑带位置累计位移量达46mm以上,月平均变形率达2.3mm。以此变形速率发展,至2006年12月,滑带累计位移变形量将在100mm左右。滑坡的变形集中在滑坡的前缘地带及次级滑坡,从2003年至今,宝子滩崩滑体附近已有将近20×10^4m^3的崩塌堆积层滑入江中。目前滑坡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滑坡区内的4户18人和宝子滩民用码头的安全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5.
秭归县膨胀土是继在三峡库区巫山县、奉节县和兴山县发现膨胀土之后发现的又一处膨胀土,从而揭示了三峡库区膨胀土的地域性。秭归县膨胀土与三峡其他地方的膨胀土一样发育于特殊的地质环境内,具有坡洪积成因和较均一土体结构。土的膨胀性主要取决于其中的蒙脱石,测试表明有效蒙脱石含量达18.67%,以中等混层比的伊利石/蒙脱石(I/S)混层矿物形式存在。土具有高塑限、高液限和低抗剪强度。判别表明,它达到了国内外膨胀土标准和界限。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175 m蓄水以来,巫峡段碳酸盐类岩溶岸坡在周期性水位变动下岩体劣化强烈,新生或加速形成了大量地质灾害。为探讨在周期性水位变动下碳酸盐岩类岸坡的强度弱化规律,文章从岩石(体)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在巫峡最具代表性的6处库岸段开展原位岩体回弹强度测试、原位点荷载试验以及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岩石矿物成分分析、岩石表观裂隙扫描等试验,获取水位变动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体)的强度弱化数据。原位岩体回弹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原位岩体单一年度的强度弱化率为0.3%~25.9%,岩体强度弱化主要沿结构面产生;室内干湿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50次干湿循环后,岩石强度弱化率为16.4%~23.9%,变形模量弱化率为17.1%~24.9%;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100次循环后,CaO的溶失量为0.5%~5.6%;岩石表观裂隙扫描结果表明,岩块表面裂纹发育位置发生了水蚀痕迹加重、溶孔变大、裂纹延伸等变形现象。基于干湿循环试验数据,建立岩石强度弱化函数,推导出各点位上的指数函数弱化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可用来预测岩石强度、变形模量与水位循环次数间的数值关系。最后以曲子滩危岩“溃屈”式破坏计算为例,探讨了岩体强度弱化后的灾变效应。研究提出的工作方法和通过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可为三峡库区岸坡劣化带的防治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介绍三峡重庆库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库区生态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了重庆库区生态监测的布站原则、站点选择、监测方式、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为三峡库区生态监测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