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法研究了环氧虫啶在4倍使用剂量下,对分蘖期、孕穗期、破口期和抽穗扬花期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经25%环氧虫啶WP有效成分239 g/hm~2处理的2个水稻品种未出现叶片变色、坏死和萎蔫等现象,植株分蘖正常,没有徒长,无叶片卷曲或扭曲变形等情况;生长速率抑制率、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空秕率、产量与清水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因此,25%环氧虫啶WP用量在有效成分239 g/hm~2以下喷雾处理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
《农药》2021,60(9):654-658
[目的]评估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芦笋中的残留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通过规范田间残留试验,检测芦笋中虫螨腈、溴代吡咯腈、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量,结合药剂每日允许摄入量和膳食消费量数据,评估虫螨腈和噻虫嗪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虫螨腈和噻虫嗪分别按照180、150 g a.i./hm2用量,喷雾施药1次,施药后间隔3 d采集的芦笋样品中虫螨腈、噻虫嗪和噻虫胺残留量最大值分别为0.14、0.053、0.02 mg/kg,均低于日本制定的芦笋中虫螨腈、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最大残留限量(0.5、0.1、0.7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虫螨腈、噻虫嗪和噻虫胺在芦笋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0.66、0.13、0.077,均低于1。[结论]按照推荐剂量使用,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芦笋中残留不会对我国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30%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砂床法考察了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30%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包衣剂量提高,泰山24、山农16和矮抗58的发芽势均显著降低。泰山24包衣剂量为400,800 g(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处理、矮抗58和山农16包衣剂量为200,400,800 g处理的小麦发芽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包衣剂量200,400 g处理对泰山24的根长和株高影响不大,但其茎叶鲜重显著增加。包衣剂量400,800 g处理对矮抗58和山农16的根长、株高、根鲜重和茎叶鲜重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包衣剂量为200 g处理对矮抗58和山农16仅根鲜重和茎叶鲜重降低。  相似文献   

4.
噻虫胺研究开发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噻虫胺是一种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信号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麻痹并死亡。噻虫胺毒性低,用量少,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主要用于甘蔗、水稻及其他作物。综述了噻虫胺的发现、理化性质、合成路线、分析方法、杀虫机理、害虫抗药性、登记情况、应用现状和环境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现状,并对噻虫胺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郭曼  高飞  李爽  周琳  杜鹏强 《农药》2022,(12):905-909
[目的]为研究噻虫嗪及代谢物噻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评价噻虫嗪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方法]采用乙腈提取农药有效成分,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吸附净化,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分析噻虫嗪、噻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残留水平。[结果]甘蓝和土壤样本中噻虫嗪及噻虫胺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为81.9%~105.2%,相对标准偏差在1.5%~12.9%范围内。噻虫嗪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0.5~21.0、16.5~31.5 d;噻虫胺在甘蓝上的半衰期为15.4~21.0 d,土壤中噻虫胺的检测量均<0.02 mg/kg。[结论]该方法有足够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回收率等优点,适合用于甘蓝和土壤中噻虫嗪、噻虫胺的检测分析。残留分析结果表明,使用1%噻虫嗪颗粒剂的最高推荐用药量(450 g a.i./hm2)来防治甘蓝害虫,在收获期采收甘蓝安全。  相似文献   

6.
宋敏  陈晓枫  张田田  马冲  周超 《农药》2022,(4):301-304
[目的]评价40%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对花生地下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2021年采用种子包衣法于泰山区、新泰市2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160、240 g a.i./100kg种子2个处理对跻螬和沟金针虫的防虫效...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秋季施药对设施韭菜田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控制作用,采用韭菜行内喷淋施药方式比较了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和辛硫磷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和成虫的防治效果和对韭菜产量的影响,并测定了韭菜中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噻虫胺和吡虫啉1.5、3 kg(有效成分)/hm~2,噻虫嗪3、6 kg(有效成分)/hm~2处理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药后82 d的防效多数高于80%,显著高于辛硫磷6 kg(有效成分)/hm~2处理。药后145 d各处理防效普遍降低,其中噻虫胺1.5、3 kg(有效成分)/hm~2防效为69.23%和75.06%,噻虫嗪3、6 kg(有效成分)/hm~2防效为69.22%和71.39%,吡虫啉1.5、3 kg(有效成分)/hm~2防效为58.45%和69.23%,对照药剂辛硫磷6 kg(有效成分)/hm~2防效仅为31.77%。各药剂处理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防效与幼虫相似。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处理韭菜鲜重显著高于辛硫磷和空白对照处理。收获期,各药剂处理韭菜中药剂残留量均0.01 mg/kg。新烟碱类杀虫剂秋季施药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是可行的,噻虫胺3 kg(有效成分)/hm~2的防效较高且残留风险低。  相似文献   

8.
《农药》2021,(6)
[目的]评估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水稻蓟马和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以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FS 3个有效成分用量和25 g/L咯菌腈FS等3种对照药剂各1个有效成分用量,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FS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效为91.76%~97.30%,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效为56.11%~82.14%。[结论]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FS防治水稻蓟马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为77.7~100 g/100kg种子,防治水稻恶苗病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为87.5~100 g/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测定甘蓝中噻虫胺残留量的HPLC-MS/MS方法。用乙腈和水的混合物提取样品,进行纯化和检测。采用外部标准校准曲线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蓝中噻虫胺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2%~107%,相对标准偏差为5%~8%。甘蓝中噻虫胺的限量为0. 02 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药》2015,(4):54-5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验证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结果表明: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要高于对茶尺蠖的防效。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75.0~150.0 g/hm2处理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68.18%~80.23%和77.09%~90.45%,与对照药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的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