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铽-α-萘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铽元素、α-萘甲酸、phen的抗菌性.结果表明:铽-α-萘甲酸-邻菲口罗啉配合物的抑菌性大于配体邻菲啰啉、α-萘甲酸、铽元素;稀土配合物的抗菌性存在浓度效应;配合物对6种测试菌的抑制性顺序为大肠埃希氏菌〉酿酒酵母〉枯草芽胞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铽-α-萘甲酸-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抑菌谱的研究有助于稀土配合物抑菌机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铽- α萘甲酸-邻菲口罗啉三元配合物、铽元素、α萘甲酸、phen的抗菌性.结果表明:铽- α萘甲酸-邻菲口罗啉配合物的抑菌性大于配体邻菲口罗啉、α -萘甲酸、铽元素;稀土配合物的抗菌性存在浓度效应;配合物对6种测试菌的抑制性顺序为大肠埃希氏菌>酿酒酵母>枯草芽胞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铽- α -萘甲酸邻菲口罗啉稀土配合物抑菌谱的研究有助于稀土配合物抑菌机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在铅(Ⅱ)和镉(Ⅱ)的三元配合物MLA(其中L为2,2′—联吡啶(bipy)或邻菲咯啉(phen),A为丁二酸根(suc~(2-))、邻苯二甲酸根(pht~(2-))和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npht~(2-)))中,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A的碱性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与相应的二元配合物MA_2进行了比较,对二者的差别和某些造成复杂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种草酸根桥联的新型CdⅡ3FeⅢ异四核配合物[Cd3Fe(OX)3L6](ClO4)3,L分别为1,10-邻菲咯啉(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NO2-phen);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OX表示草酸根阴离子.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的研究,已推断这些配合物具有草酸根结构,其中Cd(Ⅱ)和Fe(Ⅲ)离子均处于八面体构型.测试了这些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这些异四核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均苯四甲酸根阴离子(PMTA)为桥联配体,分别端接2,2′-联吡啶(bpy);1,10-邻菲洛啉(phen)和2,9-二甲基-1,10-邻菲洛啉(Me2-phen);合成了3种新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PMTA)(bpy)2](1),[Cu2(PMAT)(phen)2](2)和Cu2(PMTA)(M2-)2](3)。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性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和解析了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4-300K);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且3种双配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在铁(Ⅱ,Ⅲ)-2,2′-联吡啶和铁(Ⅱ,Ⅲ)邻菲啰啉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常压、70℃时用氧气或空气氧化环己烯,得到环己烯-2-醇-1和环己烯-2-酮-1,反应3.5h。转化率可达36.46%,酮、醇在产物中的总选择性大于91.40%.探讨了环己烯与催化剂摩尔比、温度及添加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邻(间、对)氯苯甲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3种钇和3种镱的三元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法测试了6种配合物对埃希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表明,6种配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配合物的抑菌作用远大于相应的稀土盐及羧酸配体,抑菌作用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它们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为配体,分别与铜(Ⅱ)、钴(Ⅱ)、镍(Ⅱ)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与铜(Ⅱ)、钴(Ⅱ)、镍(Ⅱ)形成摩尔比为1∶1型配合物,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热稳定性为:镍(Ⅱ)和钴(Ⅱ)高于铜(Ⅱ).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三种草酸根桥联的新型CdⅡ3 FeⅢ 异四核配合物 [Cd3 Fe(OX) 3 L6](ClO4 ) 3 ,L分别为 1,10_邻菲咯啉 (phen) ;5_硝基_1,10_邻菲咯啉 (NO2 _phen) ;2 ,9_二甲基_1,10_邻菲咯啉 (Me2 _phen) ;OX表示草酸根阴离子 .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的研究 ,已推断这些配合物具有草酸根结构 ,其中Cd(Ⅱ )和Fe(Ⅲ )离子均处于八面体构型 .测试了这些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结果表明 ,这些异四核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的抑菌活性 .  相似文献   

10.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铅(Ⅱ)的以2,2′-联吡啶(bipy)或1,10-邻二氮菲(phen)为第一配体,以邻苯二甲酸根(pht~(2-))为第二配体的混合配体化合物在15°、25°、35°和45℃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应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了混合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H,△S和△G。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上述混合配合物具有高稳定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以水杨醛缩L-苯丙氨基酸Schiff碱和2,2'-联吡啶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用电化学方法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j(Ⅱ)配合物.讨论了电化学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同时测定了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合成1-苯基-3-甲基-4-对硝基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NBP)缩L-苯丙氨酸甲酯、PMNBP缩L-缬氨酸甲酯、PMNBP缩L-亮氨酸甲酯、PMNBP缩L-色氨酸甲酯席夫碱等4种配体以及相应的过渡金属(Cu2+、Co2+、Ni2+、Zn2+、Mn2+)配合物,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核磁及红外光谱表征;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PMNBP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4种配体均以酮式结构存在;(2)配体分别以亚胺N原子、吡唑啉酮的羰基O原子、酯羰基O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ML2型中性配合物;(3)配合物的抑菌能力强于配体,5种金属中,锌的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H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Zn(NO3)2·6H2O和Cd(NO3)2·4HO2与2-巯基苯并噻唑(2-Hmbt)及L配体(L=2,2'-bipy,1,10-phen)反应,用绿色化学的合成方法得到了三种三元配合物Zn(C7H4NS2)2(2,2'-bipy)(1)、Zn(GH4NH2)2(1,10-phen)(2)和Cd(C7H4NS2):(2,2'-bipy)(3),三种配合物均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1)用^1H核磁共振谱进行了性质测试与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醛与苯胺为原料合成偶氮苯水杨醛,并进一步与邻氨基苯酚反应生成了相应的Schiff碱,Schiff碱再与锌(Ⅱ)、锰(Ⅱ)、铁(Ⅱ)三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三种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拉曼光谱对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偶氮苯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配体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锌(Ⅱ)、锰(Ⅱ)、铁(Ⅱ)离子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  相似文献   

16.
在沸水体系中,由过渡金属醋酸盐与金刚烷甲酸(Hadam,C10H15COOH)反应,合成了6种配合物M(adam)2·nH2O(M=Mn,n=2;M=Co,n=6;M=Ni,n=3.5;M=Cu,n=1;M=Zn,n=0;M=Cd,n=0),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心金属离子M^2+与2个配体(adam)羧基中的4个氧原子以双齿形式发生配位,形成了分子配合物,配位数为4(其中铜有1个配位水,其配位数为5)。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化合物[Ni(Hpdc)(2,2’-bipy)(H2O)2].H2O(H3pdc=3,5-吡唑二甲酸,2,2’-bipy=2,2’-联吡啶)。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金属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八面体的中心。镍(II)以六配位的方式,与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进行了配位。构成晶胞的四个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结,芳香环间未形成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水杨醛和对甲氧基水杨醛分别与2,2’-(邻氨基苯胺基)丙烷缩合得到2个由柔性烷基链桥连的双Schiff碱配体C29H28N4O2[H2L1]和C31H34N4O4[H2L2]·Schiff碱配体H2L1与Ni(CH3COO)2·4H2O作用、H2L2与Co(NO3)2·6H2O作用,分别得到镍(Ⅱ)和钴(Ⅲ)的Schiff碱金属单核配合物[Ni(L1)](1)和[Co(L2)]+·NO3-(2).用FTIR、元素分析和UV-vis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具有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吡啶-2,6-双酰胺分子吡啶-2,6-二[N-(1'-羟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2'-羟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的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方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比较分析配位前后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与Cd(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3种镉(Ⅱ)配合物的配位模式相同,均为1∶1 ML型,配体中两个酰胺键N原子和吡啶环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参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成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