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面块切片解释、相干体解释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张兴平 《中国煤炭》2002,28(3):35-36,50
通过面块切片解释技术、相干体解释技术的探讨,说明在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解释中,充分运用其先进性,有助于提高构造解释精度及准确性。介绍了面块切片解释及相干体切片解释原理及步骤,并给出了解释实例。  相似文献   

2.
蔡军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4):158-158,162
相干体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相干性变差位置的异常地质体,如断层、河道、砂坝、超覆体等,在相干体水平切片上可以看到普通切片不易辨别的异常.主要讨论相干体技术在济宁二号煤矿十采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应用可以看出,相干体技术可有效的提高小断层的解释精度,缩短勘探周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控制陷落柱的位置及赋存状态,运用三维地震数据体相干体切片、层拉平切片、水平时间切片,以及解释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对陷落柱进行综合解释,直观地呈现其空间形态,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为矿井开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为复杂断陷盆地,多期构造运动造成断层多,断裂系统发育,地震轴反射及小断层波组特征不明显,不易识别,导致地震解释精度低,小断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利用地震分频相位体及相位余弦属性体,并采用多体交互解释的方式识别断层,应用第三代相干技术,选择优势频带对不同规模的断层进行相干处理,应用相干切片确定断层组合,保证断层组合正确合理。此方法在海拉尔构造精细解释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井间砂体边界刻画困难、河道组合方式多样化、难以确定河道内部变差砂体展布等问题,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地质解释与层位标定。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提取振幅属性,并定性定量地优选各沉积单元的地震切片,用相干技术作为辅助刻画砂体边界的方法,最终制作了振幅—相干融合切片,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共33个沉积单元展开了精细刻画砂体的研究。研究显示振幅—相干融合切片对研究区内井间砂体边界、河道组合方式及河道内部变差砂体的刻画均有良好效果,并对研究区北部测井资料缺失的下段层位进行了砂体展布预测,解决了以往仅以测井资料作为刻画砂体依据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小断层常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从而地震道波形的相似性变差,但这种变化并不十分明显,肉眼难以判断和识别。在相干层切片上这种变化被放大,小断层则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状构造,因此利用相干层切片上的线状构造异常可辅助进行小断层的解释和预测。实例表明,利用相干体层切片进行煤层小断层的预测,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地震属性技术在探测断层和陷落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陷落柱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讨论地震属性技术在探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根据相干体、方差体切片分析相邻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断层和陷落柱的发育情况.通过对五阳煤矿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发现,地震属性技术是在探测断层、陷落柱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滩西六采区的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精度的解释,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相干体技术、方差体技术、曲率等多种属性技术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断层、陷落柱等构造体解释的精确度及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9.
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对小断层进行精细解释是很困难的,但通过小断层正演模拟和属性分析认为属性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介绍了利用常规解释方法结合相干体技术、方差体技术、属性技术、曲率体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小构造进行精细解释,该方法在勘探小断层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潘家窑矿三维地震成果资料,充分利用和挖掘三维偏移数据体有益信息,开展二次解释研究,除采用常规的地震属性、相干、切片等技术外,重点利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分析5号煤层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特征,更精确地判定区内断层及陷落柱分布规律,确保地质资料的可靠性,为矿井后续建设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岩浆侵入煤层及古河流冲刷煤层造成煤层被吞蚀、变焦、变薄及煤层被冲刷,影响着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该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常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准确地圈定煤层被吞蚀、变焦、变薄及煤层冲刷平面分布范围及分布规律,避免了单一属性解释的片面性及多解性。  相似文献   

12.
剖切轴测图的传统绘制异常困难和繁琐。文章提出利用AutoCAD三维绘图功能解决这一难题。在AutoCAD中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和布尔运算,且对用户坐标系作灵活的变换,并运用剖切(slice)、截面(section)、面域和一些常用的命令来绘制剖切轴测图。通过实例解析,列出了剖切1/2轴测图、剖切1/4轴测图、阶梯剖切轴测图、旋转剖切轴测图这几种画法详细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阐述,结合采掘工程资料,进一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地质解释。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工程的精细地质解释实践,结合后期矿井采掘资料对解释成果的验证,获得的煤层冲刷变薄带、煤层厚度和顶板稳定性等资料,可为现代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多种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4.
老窑采空区的探测技术与实例研究程建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老窑不同的采煤方法(如壁式开采、房式开采)、不同的采空区类型(如工作面采空区、巷道采空区等)以及采空区内充填物质的差异等多种复杂情况,讨论了老窑采空区的地震波场和电磁波场响应,结合一些典型工程实例,总结了老窑采空区与老窑巷道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上的判识标志以及视电阻率断面上的显示特征,提出了小煤窑采空区快速检测的最佳技术组合,即综合利用遥感地质影像分析、地面地质调查、地面地震与电法勘探以及钻探验证等多种手段相互配合,能够实现采空区的多方法、多参数综合探测,减少多解性,提高综合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金凤煤矿二、四分区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通过踏勘和理论分析论证,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对本矿区三分区实施了三维地震试验方案,采用地震解释组合体软件(IESX)、可视化软件(GeoViz)以及地质绘图软件(CPS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认为T12、T15、T18波主要是由十二、十五、十八号煤层引起的复合反射波,连续性好,易连续对比追踪。通过三维地震异常解释断点160个,解释断层12条,其中正断层11条;异常显示煤系地层总体形态为背斜构造,轴部位于勘探区中部,背斜构造轴向NNE转近NS,东翼较陡,西翼稍缓。因此,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可有效解释矿区褶皱、断层构造、煤层深度、起伏形态等特征,可为矿井开发建设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杨辉 《中州煤炭》2016,(11):160-163,168
常规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单一,解释中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二维化解释,既费时又费力,还受到解释人员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利用地震数据中丰富的数据信息,解释中还往往造成对小构造的遗漏,解释结果不能客观反映真实的构造特征等问题。对以往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进行改良,提出体解释方法,首先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体进行浏览,确定不同于常规Inline和Crossline线的主要构造解释方向;其次利用层位约束下的各种属性体对小构造进行解释,如方差体、蚂蚁体、局部构造熵等;最后剔除构造假象后,得到最终的解释成果。这种体解释方法不仅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还提高了解释精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地矿3维GIS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总结已有的构模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矿体的不规则性 ,提出采用线框构模法来构造三维 (3D)形体。文中利用OpenGL图形库实现地矿 3D模型的可视化技术 ,从而方便地生成高真实感的三维图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煤炭智能精准开采已经成为行业大趋势,众多煤炭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和工业示范工程。然而,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煤炭智能精准开采的技术瓶颈,迫切需要构建高精度、透明化的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以黄陵煤矿某智能化工作面为例,分析了智能精准开采对地质透明化的时空需求,一方面要确保工作面前方未采区域一定范围内地质条件的"透明化",另一方面要在采煤机完成一次截割的时间内完成透明化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的动态更新。统筹分析工作面地质探测技术现状和智能开采的集控水平,提出了构建透明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的总体思路:按照不同的地质、采掘阶段,将回采工作面地质模型分为4个层级,即黑箱模型、灰箱模型、白箱模型和透明模型。在工作面设计阶段,基于地面钻探与采区三维地震资料,可以构建工作面的"黑箱模型",其精度处于"十米级";在工作面掘进阶段,开展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动态解释,可以构建工作面的"灰箱模型",其精度处于"十米级~米级";在工作面采前阶段,综合利用槽波、坑透等工作面地质勘探技术,可以构建工作面的"白箱模型",其精度能够达到"米级~亚米级";在工作面回采阶段,动态融入回采揭露的地质信息,并进行随采地震动态监测,可以构建起工作面前方50 m的工作面"透明模型",其精度达到"亚米级"。为此,亟需研发一批关键技术与装备,主要包括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动态解释技术、煤矿井下孔中物探技术与装备、回采工作面随采地震监测技术、工作面监测数据地质信息提取和多源异构地质信息动态融合技术等,逐级构建智能开采工作面的地质模型,渐次实现工作面的三维地质透明化,为煤炭智能精准开采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