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三道岔坑是我矿的主要生产坑口,矿床规模大,含金品位较高,生产能力为450吨/日。自1966年投产以来,一直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随着开采加深地压逐渐增大,对于部分脉幅较厚的大矿块,由于矿石和上下盘围岩均不稳固,采用浅孔留矿法不能安全回采。如有的矿块采用浅孔留矿法在上采中,顶板大量冒落,不  相似文献   

2.
由于爆破矿石块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淋不均匀、矿堆出现淋浸死角等问题,使得赣南某铀矿采用的浅孔留矿筑堆浸出法铀浸出率偏低、浸出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结合该铀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对浅孔留矿筑堆浸出法做了改进,即根据物探编录结果,有选择性地对高、低品位矿石进行分爆分采,高品位矿石全部出窿地表堆浸,低品位矿石在地下采场浸出。这种改进后的方法被称为分采分爆留矿法。与浅孔留矿筑堆法相比,分采分爆留矿法铀的采场浸出总回收率提高了17.2%,从而最大限度回收了铀资源。  相似文献   

3.
铁矿层的顶层赋存石灰石矿,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结合铁矿开采系统,采用浅孔留矿法和浅孔房柱法兼采石灰石矿,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在金属矿山开采中的应用现状,从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方面对无底柱浅孔留矿法进行了综述,取消了传统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增加出矿进路,通过电动装岩机出矿,脉外巷道运输,提高了劳动效率、矿体回采率和采矿作业安全,降低了采矿贫化率。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16,(11):71-73
冕宁稀土矿区三岔河矿段一矿体为薄-厚矿体,产状278∠62°,顶、底板围岩和矿体较稳固。原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现根据矿岩产状和稳固性特征,以及其他条件,提出2种采矿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开采,即留一侧矿柱的浅孔留矿法,和分段上向浅孔凿岩阶段空场法。通过研究发现,这2种采矿方法试用后,减小了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和采场中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波  姜涛  彭辉  肖益盖 《现代矿业》2011,27(10):50-51
介绍了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在金属矿山开采中的应用现状,从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方面对无底柱浅孔留矿法进行了综述,取消了传统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增加出矿进路,通过电动装岩机出矿,脉外巷道运输,提高了劳动效率、矿体回采率和采矿作业安全,降低了采矿贫化率。  相似文献   

7.
浅孔留矿法对急倾斜薄矿脉的矿体开采是一种有效的采矿方法,具有高效低耗与工艺简单等优点。论述了浅孔留矿法新型变形方案:留矿全面法、静态留矿法、削壁留矿法,以及这些方案的矿岩开采条件,采场主动支护,矿柱回收等。  相似文献   

8.
玲珑金矿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九曲10中段18脉41线至34线,长约140m、高40m的富矿段时,分成3841、3638、3436三个矿块,依次连续、快速回采,回采过程中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减少采场支护工程量。由于均采用脉内顺路,上盘围岩局部采用锚杆钢筋支护,矿房间不留间柱,中间两条人行顺路天井重复利用两次,避免间柱矿量损失720t,减少顺路掘进80m,为今后连续富矿段的无间柱快速回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塘铜矿大凹子矿段采矿方法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文丽  王春 《矿冶》2013,22(2):29-32
新塘铜矿大凹子矿段,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生产规模为3万t/a,是个小型矿山。矿山原采用浅孔留矿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再适用该矿山的开采,故选用浅孔留矿法和分段凿岩阶段出矿空场法进行开采。试采结果表明,选用的采矿方法方案,降低了损失贫化率及劳动强度,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平底结构人工装矿的浅孔留矿法,明显存在着工人劳动强度高、矿块产能低的突出问题,石人沟铁矿结合生产实际,从改进矿房底部结构及装矿方式入手,研究并探索性地实施了不同的装矿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宝山金矿矿区地质复杂,原有浅孔留矿法在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顶板塌落。改用顺路溜井局部放矿孔留矿法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虞叶蜡石矿的开采实践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上虞叶蜡石矿采用浅孔留矿-房柱联合采矿法开采厚10米以下缓倾斜矿体的实践,以及为开采厚15~25米缓倾斜矿体,进而改变了采切工程布置形式所形成的浅孔留矿-小中段房柱联合采矿法。  相似文献   

13.
浅孔留矿法是本矿区有效的而且是一种主要的采矿方法。历年来不論从回采矿量或矿块数量来說,留矿采矿法占了极大的比重。这种浅孔留矿法的切割工作,我們采用了留底柱与不留底柱的两种形式。后者的适用条件是: (一) 矿脉与围岩均稳固,品位较高,矿脉稳定,分支現象少,未受大的地质构造的破坏; (二) 矿脉厚度在0.8~0.6公尺以下; (三) 矿块位于非主要运輸人行巷道。它的优点是: (一) 切割工效高(指凿岩工); (二) 矿块回采率高。但其主要缺点是: (一) 全部切割矿石均须人工裝置,且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西泊金矿矿体为倾斜薄矿脉,且在其下盘矿岩接触带有一蚀变带,厚约30cm,致使其在采用平底结构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时,大量矿石不能放出,导致矿石损失贫化率增大.针对此种情况,提出采用留矿全面法进行开采,用电耙运搬矿石,矿房一端布置溜井,该工艺矿石回收率高,可达90%~95%,矿块生产能力大,平均60~70t/d,可在相似地质条件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吉兆宁  董卫军 《矿冶》2004,13(4):20-23
论证了采用浅孔留矿法对桓仁矿北岔区的低品位矿及表外矿进行综合回收的可行性。本回收项目的实施,可回收铁精矿28 6万t、铜精矿6332t,回收铁金属18 58万t、铜金属475t,使国家的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1 6年。  相似文献   

16.
赤峰银海金业有限责任公司官地银金矿1 020 m中段至地表、32-4勘探线间,部分矿块采用了地表人工剥料矸石充填采矿法,使贫化率由原来(浅孔留矿法)的35%降至3%,单矿块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9%.同时,2个相邻采场同步上采,不留问柱,共用一个木顺路,可多回收间柱矿量520 t,节约木料13 m3;经进一步论证和实践,部分采场使用矿体下盘脉外天井取代木顺路(人工架设的木制天井),不但具备上述优点,更克服了因木顺路位移变形而造成的行人、通风、运料困难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宫金矿的生产实际,分析了脉内有底柱浅孔留矿法存在的不足,对其矿块结构参数、采切工作以及回采工艺进行了改进。实践表明:改进后的脉外无底柱浅孔留矿法提高了出矿效率,提升了矿石回收率和作业安全系数,并有效降低了矿石贫化率,可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郭苾芬 《采矿技术》2013,(4):3-4,11
某金矿床原采用普通浅孔留矿法,经常发生漏斗放矿悬空卡漏事故,矿柱回采难,不明民采空区造成天井塌方报废,矿房矿石无法回采。采用优化改进的浅孔留矿法,有效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大幅提高了矿石回采率和生产效率。详细介绍了改进后浅孔留矿法的采场结构和回采工艺。  相似文献   

19.
费东  邓代强  姚中亮 《采矿技术》2013,13(2):5-6,43
哈图金矿自建矿以来基本上采用常规的浅孔留矿法采矿,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岩应力和矿体产状变化逐步加大。针对深部厚大矿体,常规浅孔留矿法显然难以适应,再加上开采规模要扩大到2000t/d,因此需采取更加符合需求的采矿方法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垂直走向布置浅孔留矿法嗣后充填和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均可适时采用。  相似文献   

20.
对玉泉坝金矿生产过程中对不同形态矿体现有浅孔留矿法采矿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调查,实践中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将浅孔溜矿法加以灵活运用,如施工脉外运输道、增加脉外出矿穿、改用无底柱平底结构机械化出矿;施工脉外天井并使两边天井联络道高差错位;对悬空矿体施工长径漏斗,利用矿石自重实现机械运输;建立联合采场,一并回采边界矿房等。用各种相应的措施后取得的效果证明了在矿山采矿实践中将浅孔留矿法做灵活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