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桑威—基畏那煤田成煤时代属早二迭世。煤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其上为上石炭统依多西组,下二迭统姆丘丘玛组,上二迭统鲁呼呼组,以及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其中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下姆丘丘玛组,上煤段含煤二层(1、2号煤),多不可采;下煤段含煤七层(3、4、5、6、7、8、9号煤),其中3b、5、6号煤层全区发育,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2-3米,夹矸多,多属复杂结构煤层,按中国煤的分类,属气煤和弱粘煤,煤的灰分高,硫分中等。主要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2.
陕西铜川石炭纪煤系地层中高岑石粘土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陕西铜川地区石炭纪5号煤,是主要可采煤层,在此煤层上部,含夹矸一层。一九七六年,铜川矿务局苟永煜和西安矿业学院梁绍逻等同志,曾对此夹矸作过镜下鉴定,认为它为高岭石;而且结晶颗粒较大。此层夹矸在煤层中层位稳定,厚0.2—0.4米,分布广泛,东西延长数十里。某些陶瓷厂收购此层夹矸,作为陶瓷原料。  相似文献   

3.
五凤井田龙潭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根据井田钻孔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及煤质特征等对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进行对比。该井田6号煤位于龙潭组顶部,上距龙潭组顶部灰岩标志层6m,±常分叉为6上、6中、6下三层,6中煤层平均厚度〉2m,为全区最厚,且唯一可采煤层,对比可靠;26号煤位于龙潭组中段底部,结构简单,无夹石,其直接顶板为高伽马异常,与上下相邻煤层区别明显;33号煤位于龙潭组下段,是井田内唯一一层大可部分可采的高硫煤,易于对比。  相似文献   

4.
淮南朱集西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可划分为7个含煤段,下石盒子组为第二含煤段共含煤10层,其中4-1、402、5-1、7—8煤层为可采煤层。根据井田大量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煤质特征对第二含煤段可采煤层进行划分对比。4煤组中4-1、4-2均为较稳定的中厚煤层,距4-1,煤层下约13m的铝质泥岩是对比本煤组的主要依据;5煤组中5-1,煤下1m左右常见0.5m薄煤层,在39线以西常合并为一层,以此为特征区别于其他煤组:7-2为较稳定煤层,其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呈单峰形态,长源距伽马曲线顶部靠下有一小台阶,本煤组距8煤层15m左右,间距较稳定,也可作为对比标志层;8煤层顶板富含植物化石,以常见较完整的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特征,8煤层视电阻率幅值为第二含煤段最高,长源距伽马曲线常呈不对称状态,顶部曲线幅值常低于底板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煤层。  相似文献   

5.
根据主采煤层顶底板岩体岩性类型及结构面发育程度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72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一不稳定类型为主,82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类型为主,10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一稳定类型为主。在大量统计见煤点硬质岩百分含量(k值)的基础上,结合顶板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对各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类型进行了划分:72煤层以一、二类顶板为主,82、10煤层均以五类顶板为主。综合评价该矿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即Ⅲ类二型。根据研究成果,指出该矿在采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基端  王若姗 《地质论评》1981,27(4):285-291
四川广元县须家河地区,中生代含煤沉积是一套以灰色、深灰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为主的地层,夹煤层,上部砾岩增多,厚达600多米。富含动、植物化石。在须家河一带出露较好。早在1882年李希霍芬就已将该地层命名为“广元煤系”。1929—1931年我国地质学家赵亚曾、黄汲清在秦岭、大巴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时,因见煤系地层出露在离广元城区十多公里的须家河一带、故将“广元煤系”改称为“须家河煤系”。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  相似文献   

7.
贯二中井田应用灰成分进行煤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马田矿区贯二中井田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共含煤8层。主要可采煤层为3~2煤层,次要可采煤层为2煤层和4~2煤层。全矿区的主要可采煤层4煤层和5煤层,在本井田变为次要煤层甚至不可采。由于3~2煤层伪顶泥岩比较发育,局部很难和2煤层的顶板泥岩区分。通过灰成分分析,发现3~2煤层灰成分中SiO2的含量比2煤层高得多,又发见3~2煤层灰成分中Fe2O3的含量比2媒层低得多。   相似文献   

8.
贵州兴达井田含煤9-17层,其中K1、K2、K3、K4四层煤较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依据钻孔资料,分析测井曲线形态与煤层顶底板以及上下标志层间的组合关系,对井田的煤岩层进行了对比。该井田K1煤层常分叉为K1上、K1下两个分层,其直接顶板高视电阻率异常,三叠系至K1煤层组间自上而下的缓坡状视电阻率曲线形态与自然伽马幅值相对较高的组合特征可作为二叠系含煤地层与三叠系地层划分依据;K2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下距长兴组灰岩标志层10m左右,煤层本身高伽马异常;K3、K4煤层及其底板具较高的自然伽马特征。  相似文献   

9.
煤层中夹石层(夹矸)形状比较复杂,就岩性来说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是粘土岩、炭质泥岩或粉砂岩,有时为石灰岩、硅质岩、油页岩、细砂岩甚至砾岩。一般认为,煤层夹矸是沉积过程中的夹层。是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和沼泽水面上升速度之间出现“不足补偿”造成的,即“当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沼泽水不断加深,沼泽环境发生变化,泥炭作用也就停止,代之以泥沙沉积物,形成煤层顶板或煤层夹矸”[1]。   相似文献   

10.
由陕西省地质局原第十四地质队勘探的陕北吴堡煤矿已于1982年提交报告,确认该煤矿属一大型焦煤矿床。该矿煤层赋存于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中。煤层层数多,倾角平缓。主煤层分布稳定,厚度大,煤质好,储量丰富。其中山西组含煤4—5层,主可采煤一层,厚0.4—5.1米,大部分在1.6—3米之间,为优质肥煤和焦煤。太原组含煤3—5层,主可采煤一层,厚3.8—10米,一般稳定在8米左右,为焦煤和瘦煤,深部出现贫煤。  相似文献   

11.
该矿区为上二迭系地层组成一复向斜,在主勘对象C煤组约300米的区间内,含煤2层以上,其中主要可采4层,次要2层,由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影响,煤层厚度多不稳定,分叉、复合、尖灭现象较普遍,如C5煤层的厚度变化由0~8.4米,各主煤层平均厚度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苏南煤田从事矿井地质工作时,遇到几个问题:1.同一矿区的两个相邻的井田,相当的煤层编号却不同,可采煤层是否相当也不清楚。如镇江矿区的东风、小力山井田主采煤层编号为一、二层,而相邻的伏牛山井田主采煤层编号却为Ⅲ、Ⅴ层。实际上,一、二层分别相当于Ⅲ、Ⅴ层。2.同是晚二迭世龙潭组的主采煤层,不同地方层位不一定相当,但在一些地质文献中把苏南各地晚二迭世主采煤层当作相当层位进行对比。如南京地区龙潭组主采煤层层位要比镇江地区高些。南京地区采的是龙潭组上部的煤层,含煤1~5层,可采1~2层。以生物灰岩为顶板;鲕状(有时无鲕状结构)粘土岩为底板的一层煤比较特征,容易辨认。而镇江地区主采煤层却靠下,虽然也含煤1~5层,可采1~2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万全煤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层岩性、煤类与煤质、煤层(组)厚度与夹矸的具体分布特点,对万全煤田煤层地下气化开发条件及其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单一,煤层顶底板主要为泥岩、碳质泥岩和粉砂岩,而煤层为褐煤,均为煤层进行地下气化的良好条件;唯有煤层夹矸层多是不利于地下气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龙凤煤矿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含4号、5号、9号和13号四层可采煤层,其中5号煤层和9号煤层间距较小,煤层特征差异不明显,部分钻孔5号煤层和9号煤层的对比难度较大。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结合测井成果,总结出该矿区所特有的测井曲线特征:煤系地层龙潭组的上覆地层夜郎组和长兴组分界处自然伽马和视电阻率曲线界面陡直特征;5号煤层顶板的自然伽马高异常与9号煤层底板的自然伽马高异常特征;13号煤层顶板的自然伽马高异常与15号煤层相对高自然伽马异常特征;15号煤层下伏地层茅口灰岩陡直视电阻率与自然伽马曲线特征。依据其测井曲线,准确的划分出二较厚煤层(约4m)、而相距仅6m的5煤层与9煤层。  相似文献   

15.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延安组第二含煤段中8号煤组厚度大、结构复杂,在详细叙述8煤组各分煤层特征基础上.根据标志层特征、层间距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各分煤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8煤层为煤组主体煤层,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8—2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8—3煤层为有可采见煤点但不连成片的不可采煤层;勘探区西部边界外由于地处鄂尔盆地盆地边缘存在无煤区。  相似文献   

16.
煤岩层对比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针对近距离、多煤层且构造复杂的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对比困难的问题,以贵州盘县煤田火烧铺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质勘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面瓦斯勘查钻孔、井下地质调查、瓦斯参数测试工程从地质勘查阶段已经建立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中提取适应于矿井生产阶段的标志层;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井筒、巷道、工作面及其两巷道、切眼等井巷工程生产揭露资料的宏/微观煤岩、煤质化验、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煤层的光学特征等资料,提炼矿井生产过程中基于开采技术条件的煤岩层对比的标志;综合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重新构建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综合对比标准体系。研究表明:地质勘查阶段构建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在矿井生产阶段岩性组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高位标志性岩层以及古生物化石层基本上失去了指导意义,而煤层结构、伪顶或低位直接顶板古生物化石层、岩性标志层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实践生产;矿井生产阶段大量的地层倾角数据、宏/微观煤岩组分特征、煤层夹矸岩性,尤其是可见光、热红外等光学特征,煤层瓦斯含量、压力参数,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等是煤岩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构建的煤岩层综合对比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巷道高效掘进、工作面快速回采并识别断层发育特征。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煤矿井下生产工作而且可以为构造复杂区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上二迭统龙潭组是湘南的主要含煤建造。煤层发育良好,分布面积广,储量丰富,大力发展本区煤炭工业,对于迅速扭转北煤南运,加快我省工业建设步伐,有着重大意义。龙潭组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为一套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古生物和含煤性,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厚143~435米,下段厚150~432米。含煤数层到二十多层,多集中于上段,下段基本不含煤(仅在个别地区偶见煤线)。含煤层数和煤层总厚因地而异,变化颇大,但却与煤系厚薄密切相关。煤系厚度大,则煤层层数多,煤层总厚亦大,反之亦然。煤层由上而下,分别命名为1、2、3、4、5、6、7,其中5、6煤层发育较好,普遍可采。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我们在辽宁八道壕煤矿附近的国华乡见到农民在打水井时挖出的煤。5月再次赴现场,对该地沿近东西方向分布的6个见煤点做了进一步调查,在一套浅变质岩系中夹有1-2层煤,厚度在1-2米之间。煤的变质程度很高,为无烟煤。   相似文献   

19.
焦坪矿区南部封闭状无煤区的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坪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属于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的一部分。区内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普遍发育,自上而下含一、二、三、四组煤。一、二、三煤组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分布不稳定,仅少数煤层局部可采。四煤组全区分布,而且厚度很大 , 是区内勘探开采的主要对象。 本文就矿区南部崔家沟-玉华一带四煤组中所见的封闭状无煤区的一般特征及其成因作一分析讨论,以期服务于今后的勘探和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朔南麻家梁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共含煤11层,其中可采煤层8层,4、9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厚度1.35~11.09m,结构复杂,总体呈南部厚度大,中部及北部厚度变小,其厚度变化与下部K4砂岩呈负相关关系并受上部K5砂岩的冲刷影响,在29线以北存在一个北东向的薄煤带,煤厚小于4m;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厚度1.15~18.16m,在北部及东南部(35线附近)厚度皆大于10m,在西南部63线以西及37线以南地区煤层分叉,分叉区面积仅占9号煤层总面积的1/5。9号煤层含2~11层夹矸,以含3~5层夹矸的居多,且多集中分布在煤层下部,反映出9煤层聚煤环境由动荡逐渐趋于稳定的沉积环境。井田内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或比较稳定,虽然厚度有变化但规律性较强,掌握这一规律,对工程施工、煤层对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