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丽梅 《全科护理》2012,10(28):2596-259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病人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昏迷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同时加强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营养状况;随访3个月~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营养支持第7天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改善脑卒中昏迷病人的营养状况,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腹胀、腹泻例数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便秘、呕吐例数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Hb、P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患者在疾病应激下可引起高代谢,从而导致机体负氮平衡,使患者免疫能力下降,同时高代谢后器官功能不全是常见的死亡原因,早期营养能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人们对完全肠外营养的不足和肠内营养优点的认识,早期肠内营养作为严重损伤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重视。为了解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入院24~48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了解其对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综合性ICU中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入院24~48h内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入院48h后开始肠内营养。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共有206例危重患者进入实验。实验组的热量摄入、氮平衡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摄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以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A)、血清总蛋白(TP)等四方面对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脑梗死患者选择充分、合理、均衡的营养供给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脑梗死”、“肠内营养”、“假性球麻痹”等为主题词,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并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A)、血清总蛋白(TP)等四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法的ALB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2.74,95%CI(2.19,3.30);TP值RR=5.62,95%CI(4.35,6.9),P<0.001,TSF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0.94,95%CI(0.51,1.37),AM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1.72,95 %CI(1.25,2.19).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肠内营养的各项营养指标值恢复较好.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疗法对脑梗死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及其他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应  刘从国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57-225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的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方法对39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同时介绍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结果除3例腹泻、3例呃逆、2例呕吐、2例腹胀、2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便秘外,无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较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且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符合生理等优点,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8.
综述了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时间,营养液的选择,置管途径,输注方式,并发症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进展.认为及时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对纠正患者的负氮平衡,防止体重过分丢失及保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指标及胃肠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重症脑梗死的患者6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改良与传统方法实施鼻饲。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oveable arm muscular circulation,MAMC)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TSF)等营养指标值在14d与ld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t=232~11.75,P&;lt;0.05),各营养指标变化值在14d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白蛋白:(33.3&;#177;2.5)比(29.5&;#177;2.3)g/L;TSF:(13.51&;#177;2.27)比(12.35&;#177;2.13)mm;MAMC:(21.35&;#177;2.43)比(18.89&;#177;1.78)cm](P&;lt;0.05)。治疗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反流、腹胀和拒食等胃肠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轻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程度,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李艳玲  徐燕荣 《全科护理》2022,20(11):1534-1537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脑梗死病人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医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13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68.51±2.28)g/L、(128.78±4.71)g/L及(39.83±2.05)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且其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4.51±4.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3±5.10)分(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病人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2.
王文富  刘诗翔  李筱媛  汪洪  刘枢晓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41-5241,5243
10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6例(尿激酶首次剂量150万U静滴,30min后加用30~50万U),治疗2组35例(尿激酶首次剂量50万U静滴,30min后再给20~30万U),治疗3组30例(每天给予20~30万U尿激酶静滴,治疗5~7d),及对照组30例(复方丹参30mL静滴,1次/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治疗1组因发生继发脑出血(3/6)而终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比较:治疗2组和治疗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2组与治疗3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20d),治疗2组起效较治疗3组快。提示适量的尿激酶治疗早期脑梗死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而避免较多继发脑出血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后的患者20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未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较重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情况.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第14天,总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营养支持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延迟性肠内营养(术后48 h后),研究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术后24 h内)。观察不同时机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腹胀、创口感染、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3例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EEN组28例和非EEN组25例,EEN组在机械通气前或机械通气48 h内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EN),非EEN组48 h内进行肠外营养,48 h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通过鼻胃管进行EN,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28 d营养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EEN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于入院后72 h内给予留置鼻饲管,实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对照组于入院后一周给予留置鼻饲管,自备饮食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21 d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入院第21天,干预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接收的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鼻饲。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观察两组营养指标、BI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第7d,实验组PA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d,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d,实验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