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同源性方法对暴发感染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的价值。方法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福建省立医院儿科ICU 1个月内7名新生儿患者检出的1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进行菌株ST分型。结果15株肺炎克雷伯菌经ERIC-PCR分为a类(7株)、b类(7株)和c类(1株); PFGE分为A类(7株)、B类(1株)和C类(7株); MALDI-TOF MS分为Ⅰ类(7株)、Ⅱ类(7株)和Ⅲ类(1株); MLST将菌株分为3个ST型:ST37(7株)、新型ST3006(7株)(gap A 69,inf B 19,mdh 90,pgi 20,pho E 125,rpo B 18,新型ton B 406)和ST1224(1株)。结论 MALDI-TOF MS可用于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与ERIC-PCR、PFGE和MLST方法一致性较好,并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个重症监护室(ICU)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和流行状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个ICU病房中CRKP菌株39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和Vitek 2 Compact仪器法测定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Carba NP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筛选,同时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质谱(MALDI-TOF MS)技术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PCR检测基因型显示36株CRKP以产KPC-2型酶为主,部分菌株同时拥有ESBL和AmpC耐药基因。MALDI-TOF MS将39株CRKP分为3大簇,MLST结果显示35株菌均为ST11型,ST379、ST751、ST307、ST490各有1株,经eBURST在线软件分析ST11与ST379、ST751的亲缘关系较近,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 4个ICU病房中CRKP以产KPC-2型酶为主,是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37株CRKP高度同源,提示不同ICU病房间应进一步加强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分离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的CRKP 19株,PCR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类相关基因及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菌株分子分型。结果 19株CRKP菌株中18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包括blaKPC-2型17株和blaNDM-5型1株;18株菌均携带ESBLs基因,其中blaSHV-12型8株、blaSHV-11型3株、blaSHV-2a型5株,blaTEM-1型15株、blaCTX-M-65型10株,blaCTX-M-15型3株,blaCTX-M-14及blaCTX-M-27型各1株;13株检出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且均为blaDHA-1型。PFGE分型显示19株CRKP可以分为4个型和4个亚型,包括A1型12株,A2型、A3型、A4型各1株,B型2株,C型及D型各1株。MLST显示ST11型15株,ST48型2株以及ST37型1株,1株菌未能分型。其中15株blaKPC-2阳性ST11型菌株PFGE分型为型别A。结论我院急诊ICU存在携带blaKPC-2基因ST11型CRKP菌株克隆传播,应加强急诊ICU的耐药性监测以及病房的隔离和消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属的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的能力。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我院29株经Phone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属的菌株进行MALDI-TOF MS鉴定,用MALDI-Biotyper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26株,院内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nosocomialis)3株。MALDI-TOF MS鉴定为院内不动杆菌的3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株为院内不动杆菌,1株为鲍曼不动杆菌。26株质谱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的菌株分为2大簇(Ⅰ型,Ⅱ型),Ⅱ型又分为2小簇(Ⅱa、Ⅱb)。Ⅰ型、Ⅱ型分布在我院4个病区。结论MALDI-TOF MS技术鉴定鲍曼不动杆菌精准,可以鉴别鲍曼不动杆菌和院内不动杆菌。MALDI-Biotyper数据库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十分快捷。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检测产KPC大肠埃希菌ST131、ST405,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46株大肠埃希菌,扩增blaKPC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进行分型。MALDI-TOF MS对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并对不同克隆的峰图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算法统计,获得分型区分的特征峰。结果 46株KPC型大肠埃希菌均携带KPC-2耐药基因,MLST方法检测到2种ST型,分别为ST131和ST405。主成分分析图显示ST131和ST405可分为2簇,其中2株ST131和3株ST405分类错误。ClinProTools软件4种算法结果基本相似,方法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3.27%和97.92%。用于区分ST131和ST405的特征峰主要为8 331.84、4 166.44、4 860.21和2 783.66 Da。这4个峰区分具有统计学意义,有较高准确性。结论采用MALDI-TOF MS可快速区分产KPC大肠埃希菌ST131和ST405,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区分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能用于大肠埃希菌克隆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70株CRKP主要来自痰液、血液和引流液。改良Hodge试验显示63株为阳性,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显示66例为阳性。CRKP对大多数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率为90%以上,对替加环素最敏感,耐药率为4.3%。70株CRKP中携带blaKPC-2基因为64株,携带blaNDM基因为8株。MLST可分为6个ST型,其中ST11型为56株,占比最高(80%)。结论 临床分离的CRKP MLST仍以ST11型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可选择替加环素治疗CRKP感染,但仍要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进一步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NICU)早产儿定植和感染部位、环境及益生菌中分离出的肠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1—10日NICU及益生菌制剂中分离出的肠球菌共11株,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11株菌均为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均表现为敏感,仅1株菌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11株粪肠球菌经PFGE分为a-d 4个克隆群,MLST分型分别为ST624、ST25、ST40及ST16,PFGE与MLST分型结果一致。结论此次NICU早产儿粪肠球菌定植或感染可能与益生菌制剂的使用及物表定植的粪肠球菌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NICU)早产儿定植和感染部位、环境及益生菌中分离出的肠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1—10日NICU及益生菌制剂中分离出的肠球菌共11株,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11株菌均为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均表现为敏感,仅1株菌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11株粪肠球菌经PFGE分为a-d 4个克隆群,MLST分型分别为ST624、ST25、ST40及ST16,PFGE与MLST分型结果一致。结论此次NICU早产儿粪肠球菌定植或感染可能与益生菌制剂的使用及物表定植的粪肠球菌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4-12月分离自ICU的CRKP,改良Hodge试验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 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耐药基因、Amp C酶、血清型及毒力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型。结果 16株CRKP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15株m CIM阳性;14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TEM,blaCTX-M-1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CTX-M-1基因,还有1株携带blaNDM-5基因;16株CRKP血清型均为阴性,毒力基因uge、mrk D、fim H、kpn阳性。ERIC-PCR检测为同一型别,MLST均为ST76型。结论我院ICU分离CRKP为ST76型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3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以及改良Hodge试验筛选CR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CRPK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 63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6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为CRKP,占9.7%,CRKP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显著耐药,对替加环素具有良好的敏感性。PCR结果显示59株CRKP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53株携带bla KPC-2型基因(89.8%),4株携带bla NDM-1型基因(6.8%),2株携带bla OXA-48型基因(3.4%)。MLST分型主要以ST11为主(49株,80.3%)。结论我院CRKP基因型主要为KPC-2型,另外有散在NDM-1和OXA-48型,MLST分型主要为ST11型。  相似文献   

11.
南征  周芳  闫东辉  苏建荣  周妍妍 《疾病监测》2019,34(12):1117-1121
目的了解北京一家三级医院临床分离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的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一家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分子血清型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用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通过VITEK 2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该院2018年分离到31株无乳链球菌,MLST以序列分型(ST)10为主,占29.03%,其次为ST17、ST19、ST1、ST12、ST24和ST485,另有2株菌为新的ST;血清型分型以Ⅰb 为主,占45.16%,其次为Ⅲ、Ⅴ及Ⅰa型。 31株无乳链球菌中对氨苄西林、奎奴普汀、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64.52%),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8.06%)和克林霉素(38.71%)。 克林霉素耐药仅发现于Ⅰb 和Ⅴ型。本研究的31株无乳链球菌,hylB、cylE、cfb和lmb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毒力基因bac和fbsA在不同分型中携带率有差异,其中bac及fbsA在Ⅰb型中携带率较高。结论本研究基于MLST分型和血清分型,表明不同型别间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差异,提示Ⅰb和Ⅴ型的耐药性及Ⅰb型的毒力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分离的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和3'-氨基苯硼酸(APB)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分析,PCR扩增及DNA测序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确证,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是否位于质粒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菌株间基因相关性。结果 12株CRKP对多黏菌素E均敏感,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均为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1.7%、91.7%和100%。PCR及DNA测序显示12株CRKP中8株产KPC-2,1株产NDM-1,3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将12株CRKP与大肠埃希菌J53进行接合,获得3株接合子。PFGE分型显示,12株CRKP可分为4个型3个亚型。MLST结果显示,8株blaKPC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均为ST11型,1株blaNDM-1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为ST278,3株不产碳青霉烯酶菌分别为ST76、ST37、ST610。结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产NDM-1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已在该院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上海地区两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的84株CRKP,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表型,黏液丝试验检测高黏液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2)、bla_(NDM)、bla_(IMP)、bla_(OXA)、bla_(VIM))与毒力基因(rmpA、mrkD、entB、ybtS、magA、iutA、allS、kfu),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克隆分型,eBURST软件对克隆分型结果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 84株CRKP除对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7.4%(65株)和82.1%(69株)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为100%。黏液丝试验阳性2株。PCR测序显示92.9%(78株)CRKP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其中blaKPC-2的阳性率为90.5%(76株),分别检出1株bla_(NDM)、bla_(IMP)阳性菌株,未检出bla_(OXA)和bla_(VIM)。毒力基因mrkD、ybtS和entB分别为97.6%(82株)、92.9%(78株)和100%(84株),其他毒力基因阳性率较低。MLST分为8个ST型,以ST11为主,占71株(84.5%),ST15为4株,ST323为4株,2株高黏液表型克隆株均为ST11型。e BURST分析发现84株CRKP中有2个ST群。每个ST群分别包括2个ST型(ST11和ST1869,ST15和ST709)。其他4个ST型都是单个ST型,本研究中71株ST11、4株ST15、4株ST323和1株ST45分别属于CC258、CC15、CC163克隆复合体。结论 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状态,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主要与菌株携带bla_(KPC-2)有关,CRKP中3种常见毒力基因mrkD、ybtS、entB阳性率高,ST11为该两所医院CRKP的主要ST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别van A型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REfm)和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VSEfm),并对VREfm进行流行病学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39株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其中VREfm66株、VSEfm73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确定66株VREfm的万古霉素耐药基因。采用MALDI-TOFMS鉴定屎肠球菌。随机选取45株VREfm和50株VSEfm,采用ClinProTools 3.0软件对质谱峰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用最佳模型验证另外的21株VREfm和23株VSEfm。随机选取21株VREfm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并采用MALDI-TOF MS对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MALDI-TOF MS鉴定出所有菌株均为屎肠球菌,鉴定分值为2.321~2.602。66株VREfm均为vanA基因型。采用ClinProTools 3.0软件建立的最佳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5.7%。21株VREfm共有7种序列分型(ST)型别,以ST78最常见。MALDI-TOF MS将21株VREfm分为4个集群,绝大多数ST78菌株被归于同一集群,与ST78高度相关的其他ST型别也被归于此集群。结论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MALDI-TOF MS可快速区分vanA型VREfm和VSEfm,但无法区分与VREfm高度相关的ST型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2017年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CRKP 31株,采用Vitek 2 Compact检测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IMP-4、blaIMP-8、blaVIM-1、blaVIM-2、blaOXA-23、blaOXA-24、blaOXA-48、blaOXA-51、blaOXA-58)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blaDHA、blaACC、blaTEM、blaSHV、blaCTX-M-1、blaCTX-M-9);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肺炎克雷伯菌ST分型。结果 31株CRKP中28株携带blaKPC-2基因,2株携带blaIMP-4,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5基因1株;其中26株菌同时携带blaCTX-M-15、blaSHV和blaTEM基因。25株同时携带blaKPC-2、blaCTX-M-15、blaSHV和blaTEM基因。28株菌为ST76型,其余3株分别为ST323、ST896和ST2964型。结论产blaKPC-2是我院CRKP主要耐药机制,并存在ST76型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和临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8株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拉丝试验筛选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5种常见荚膜血清型。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同源性分析。收集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S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5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 22株(13.9%),SKP 29株(18.4%)。CRKP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全部表达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其中1株同时携带金属酶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4。拉丝试验结果显示,51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3株为hvKP,其中CRKP2株、SKP11株。SKP菌株uge、iutA、mrkD、alls、aerobactin基因检出率高于CRKP菌株,ybtA基因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来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及临床资料分析,了解CRKP血流感染检测程序及耐药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7月青岛市立医院血培养阳性分离株,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药敏鉴定筛选CRKP;改良Hogdge,PCR方法进行KPC、NDM、BIC、SPM、IMP、AIM、VIM、OXA、GIM、SIM、DIM等耐药基因检测,对PCR产物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MLS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血培养阳性结果剔除重复后共分离菌株2124株,其中CRE共31株,占1.5%,其中CRKP 11株,占0.5%,3株来自ICU,2株来自呼吸科,2株来自急诊日间病房,1株来自新生儿科,1株来自普外科,1株来自老年保健科,1株来自神经内科。药敏结果显示: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均产ESBL,除对多粘菌素全敏感外,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70%;PCR结果显示:11株中有10株检出KPC基因,1株检出NDM,检出率分别为90.9%,和9.1%。MLST分型主要为ST2250、ST15、ST23、ST2193、ST1083。结论医院获得性CRKP菌株耐药严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以KPC型为主,可嵌合其他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毒力、分子分型及同源性。方法收集六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分离自血培养的非重复CRKP菌株共23株,拉丝试验筛查高毒力菌株;Wzi分型检测荚膜血清型别;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荚膜多糖合成调节基因(rmpA)、毒力基因及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3株菌均携带KPC-2基因,18株拉丝试验阳性且携带rmpA的高毒力菌株。Wzi分型22株为K14.64型,1株为K19型。多位点序列分型为ST11型18株、ST307型4株和ST15型1株,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一步将18株ST11型菌株分为3个型别。结论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KPC-2基因,主要荚膜血清型为K14.64,优势序列型为ST11型,可能存在院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并进一步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该院分离的44株隐球菌。采用URA5基因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URA5-RFLP)方法对44株隐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ALDI-TOF MS对44株隐球菌进行鉴定,进一步使用MALDI Biotype软件对隐球菌临床株和基因分型标准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4株隐球菌临床株URA5-RFLP分型结果显示,42株为新生隐球菌VN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Ⅱ型。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为42株新生隐球菌,2株格特隐球菌,鉴定分值为1.975~2.346分,与分子生物学结果一致。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之间,以及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之间,特征蛋白的质量和峰的信号强度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发现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集群,且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被区分开。绝大多数新生隐球菌VNⅠ型临床株与VNⅠ型标准菌株位于同一集群,格特隐球菌VGⅠ型和VGⅡ型临床株分别与VGⅠ型标准菌株和VGⅡ型标准菌株位于同一集群。结论 MALDI-TOF MS可以快速、准确鉴定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而且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分型方法对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中国施万菌的种群分布、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为施万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进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联合gyrB基因测序进行施万菌种水平鉴定;利用7个管家基因(16S rRNA、gyrA、gyrB、infB、recN、rpoA和top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利用BioNumerics 7.1软件对各个序列类型(ST)构建最小生成树。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全国201株施万菌,鉴定到10个不同的菌种,其中海藻施万菌所占数量最多。不同分离来源中的施万菌种分布有所差异,临床和食品来源的施万菌种分布相似。MLST将施万菌实验室分离株划分成136个ST型和15个克隆复合体(CCs),其中CC12为海藻施万菌优势克隆群。结论 我国分布的施万菌病原谱丰富多样,提示这些菌株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